APP下载

共情作用于护患沟通中的效果研究进展

2018-02-09吴颖

智慧健康 2018年30期
关键词:护患共情学者

吴颖

(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 康复科,江苏 溧阳 213300)

0 引言

共情属于近几年来临床应用率不断提高的一种沟通技巧,护理人员自身的共情能力的强增,可使其对患者的处境做到真正理解,从而使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在对良好护患关系进行建立的过程中,共情属于有效切入点,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被称之为临床共情,也就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自身的情况状态进行有效识别,同时及时根据患者的情感需求为其开展恰当回应,进而使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的一种能力。

1 共情的含义

共情概念被首次提出的时间为上世纪10年代,提出的学者为Titchener,其认为人不仅能看见他人的情感,同时可用内心去深入感受他人情感[1]。依靠共情初级概念,有学者通过开展研究发现,共情存在着三个取向,包括情感、认知以及行为。目前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共情属于个体所具备的一种能力,其可对他人的情感进行有效分享,使得自身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某些问题,同时又可对他人的情感进行客观理解以及分析,同时相应的做出适当反应(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的能力。

2 共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2.1 共情对患者产生的作用

对共情进行合理应用,可使患者的疾病治疗更为积极,使患者内心的孤独、焦虑情绪得到缓解,通过共情使患者感受到自身被人理解,从而使其能够对自身的想法以及顾虑进行有效表达,主动释放其内心压抑的情绪,提高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从而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有资料报道称,共情护理的开展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患者的手术认知度,从而可有效缓解其内心焦虑情绪。也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共情护理可为重症监护室患者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2]。

2.2 共情对护理人员产生的作用

护理人员在应用共情为患者开展干预的过程中,可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由此使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得以增强,由此不断对自身进行激励,将自身的业务水平进行不但提高,使自身的个性品质得到完善,由此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产科护理人员自身共情能力得到提高后可使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3]。

2.3 共情对护患关系产生的作用

患者入院后由于其自身机体疾病、人际关系、环境改变等均可能导致其出现负性情绪,从而使患者的疾病治疗受到影响。护理人员通过对共情护理进行实施,对患者的热情接待,使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得以消失,使患者感到被爱护和重视,提升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如医院收治到具备意识的急诊患者时,需及时告知其所在的医院,护理人员的姓名,同时告诉患者医护人员正在对其进行救治,不要害怕,同时协助医生为患者开展体检,对伤口进行擦洗,护送患者开展检查等,从而使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得到减缓。

2.4 共情对患者家属产生的作用

对于患者而言,患者家属属于最为亲密的护理者,其可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最为仔细的观察,同时患者情绪所出现的变化也会对患者家属的情绪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共同对患者家属实施共情干预,谅解其激动情绪,同时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并为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和宣教,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3 临床护理人员共情现状

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目前临床护理人员自身的共情能力属于中等水平。而在服务型职业中,包括护理职业,共情能力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会导致良好护理关系的建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护理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提高,进而导致临床护理结果受到影响[4]。也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随着护理服务的不断发展,管理者也认知到共情服务所具备的重要性,但由于当下所存在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量繁重等情况,导致其会出现情感失调或职业倦怠,由此使得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无法得到展现,共情护理未得到彻底实施。

4 对护理人员共情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

多种因素均会导致护理人员自身的共情能力受到影响,有学者通过开展回归分析发现,导致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受到影响的最主要因素为工作压力,其次分别为职业态度、学历、职务和人际关系。也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导致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受到影响的因素包括护理职业兴趣、工作倦怠感、同事关系、工作环境、护龄。有资料报道称,相较于男性医务工作者,女性所具备的共情能力更高。背景因素、情绪强度以及个体与共情对象的关系等均会导致会理人员的共情能力受到影响[6]。

5 临床共情教育培训

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共情反应包括两个水平,分别为自发的共情反应以及通过学习得到的有意识的共情反应。前者指基本共情,其无法通过学习获取,不过可被认知、锻炼以及加强。护理人员自身所具备的临床工作经验、人格成熟度以及创造力均会使其对患者更为理解。后者是通过学习获得,因此护理管理者需加强护理人员临床共情能力的培训工作,培训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换位思考、角色模拟等,从而使护理人员自身的共情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学者认为,护理管理者所开展的干预措施需具备针对性,如要求护理人员参加心理学、行为学培训,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使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得到提高[7]。同时护理管理者还需对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进行分层次安排,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外出学习,使其自身的知识体系更为完善,从而使护理人员的情商得以提高,使其能够对患者的情绪改变有效感知。

6 总结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西方国家(如美国)就开始对共情临床应用开展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共情可使护患关系得到有效改善,使医疗效果得以提高,使临床医疗纠纷得以减少,同时可使医护人员所具备的职业成就感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对护理文献进行回顾可知,目前所开展的共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得到提升。医学工作者通过不同角度对共情开展研究,同时均得出共情会明显影响护患沟通的结论[8-9]。临床医护人员自身共情能力的增加,以及共情技能的提高,可使临床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以及发展得到有效提高。在对共情开展研究时,不但需对其概念进行理解,同时需对共情测量以及培养开展研究,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对共情有更为充分的认识,同时在护理实践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共情进行培养以及应用。尽管目前我国尚未发布符合自身国情的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测量表,但已有学者在开展这一方面研究。通过使护理人员自身的共情能力与技能得以提高,可使理解、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得到建立,进而可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护患共情学者
学者介绍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学者简介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学者介绍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