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
2018-02-09牟斌
牟斌
在骨科上称胫骨近端的干骺端与关节面处为胫骨平台。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为临床中较少见骨折类型,胫骨平台骨折通常根据X线成像将胫骨平台分为1~6型。胫骨平台实际上是个立体结构,人们对胫骨平台认识不充分,胫骨平台后部骨折时造成内部固定失败,进而影响膝关节稳定性。造成胫骨平台骨折的原因多数为突发因素,如交通事故、跌倒、高空坠物等突发性事件。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救治通常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由于治疗中受到其他因素限制,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患者80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实验组应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均经过CT检查确诊患有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实验组40例患者,男30例,女10例,年龄22~56岁,平均(40.2±2.3)岁,按照受伤原因跌伤、坠落伤、运动伤、事故伤依次为9例、5例、6例、20例;对照组40例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21~55岁,平均(40.2±4.3)岁,按照受伤原因跌伤、坠落伤、运动伤、事故伤依次为8例、4例、7例、21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全身麻醉俯卧位,两组均采用钢板固定骨折处,将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内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内侧联合后外测入路治疗[1]。
后内侧入路治疗在患者膝关节轻度弯曲的情况下,沿腘窝横纹内侧直切10 cm切口,切开腘筋膜后,将深部组织进行钝性深度分离,内部神经与血管向外侧牵引,暴露出膝关节后内侧关节囊并将其纵向切开[2],剥离肌肉将后内侧平台展露。
后外侧入路治疗将患者腘窝沿横纹外侧直切10 cm切口,切口与腓骨外侧皮质轴线平行,切口逐渐深入,切开腘筋膜后将腓骨外侧皮神经及总神经向外侧牵引,钝性将深面组织分离并结扎外侧外动脉。牵引胫神经以及其他组织,露出后外侧平台[3]。
两组患者在后内侧与后外侧平台暴露后,修复破损关节面,填充植骨。固定钢板,最后进行缝合,加入引流管,绷绑弹力绷带。
1.3 指标观察
通过术后1 h内及术后12个月内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比较,根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定标准和膝关节活动程度进行评价术后治疗效果,分数值越高恢复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完整的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关节恢复情况及活动灵敏程度治疗总有效率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患者,骨折复位分为优良及较差,膝关节功能恢复分为优良及较差,将两组术后骨折复位与恢复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中,骨折复位率优良为37例(92.5%),较差为3例(7.5%);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为34例(85.0%),较差为6例(15.0%)。对照组中,骨折复位率优良为30例(75.0%),较差为10例(25.0%);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为26例(65.0%),较差为14例(35.0%)。骨折复位χ2为4.051 3;P值为0.033 8。膝关节功能恢复χ2为4.266 7;P值为0.038 8。实验组骨折复位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位于膝关节后侧,膝关节处于弯曲时,受到垂直暴力时,膝关节后侧胫骨平台易出现骨折、塌陷、劈裂等情况[4]。属于特殊骨折,由于后柱骨位置的特殊性,临床多采取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如果入路暴露不够充分将增大手术难度[5],引发创伤性炎症,并降低术后患者的膝关节灵活程度,因此,选择一个良好的手术方案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关键。经过X线对胫骨平台的检查,胫骨平台实际上是个立体结构。胫骨平台的前后方及内外测投影相互重叠[6],容易导致手术中后外侧关节面塌陷及内固定失败。
经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后内侧入路治疗的缺点较多,例如无法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后外侧、入路范围暴露有限等问题[7]。若想手术成功并术后恢复良好,需在常规的手术治疗上加入后内侧联合后外测入路治疗,可增加手术视线范围。同时对内侧与外侧进行复位及固定,有助于提高复位优良率[8]。
本次对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对分析,实验组骨折复位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率皆大于对照组。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对治疗胫骨骨折效果明显。
[1]连纪文,王洪江,杨战锋,等.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及后柱骨折[J]. 创伤外科杂志,2016,18(11):678-680.
[2]董胜利,张殿英,赵晓涛,等. 后内侧入路双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J]. 天津医药,2015,43(10):1179-1182.
[3]顾三军,李海峰,芮永军,等.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4):351-354.
[4]汪青,徐峰,杨小海,等. 后内侧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J]. 中医正骨,2017,29(6):53-55.
[5]智春升,邬波,金冶华,等. 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形切口治疗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4):339-343.
[6]李迪,于学立,王绪凯,等.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22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3):490-491.
[7]顾海伦,杨军,丁立峰,等. 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8):836-838.
[8]林旺,林立姮,林成寿,等. 后内侧切口和后侧倒“L”型切口在60例合并后柱骨折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福建医药杂志,2016,38(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