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需在“教”与“学”实处发力

2018-02-09檀祝平

职教通讯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源院校职业

檀祝平

近期,看到两则鼓舞人心的高职教育小新闻。其一,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公众号发了一篇学生的图文报道《很高兴遇见你,我的胡格班》,记录了中德合作“胡格班”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乐学”体验。学校投入大额资金引进德国胡格教学模式的初衷乃“以生为本”,聚焦课堂教学变革,结合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且充满获得感,这是高职院校“良心教育”的具体体现。其二,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颁发了第一届“校长教学质量奖”,对获得现场教学优秀奖一等奖的4位老师每人授予奖金5万元。看到过高职院校为教学成果奖、专业和课程建设奖、技能大赛奖以及大的科研项目颁发大额资金奖励,而为现场教学颁发如此重奖还真不多见。正如该校李龙图校长所说:“要重视一线教学,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老师们要用心教学,回归课堂,立足学生,只有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提升,学校的发展才有根本保证。”这两所学校的相关举措为现在的高职教育刮来了一股清风,实在是所在学校学生的大幸,我不得不为两所学校领导层的魄力点赞。敢于在教学一线进行大额度资金投入,实在是魅力无穷,影响深远。但在赞誉这两所学校重视课堂教学做法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为现在的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隐患而担忧。

一、高职教育良性发展的同时“隐忧”重重

高职教育经历几十年跨越式发展,尤其是通过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不管是招生规模还是内涵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国际上独树一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国家以及其他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相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文件也层出不穷,高职院校也在不同层面聚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高职教育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不管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骨干高职院校,虽然人才培养理念和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但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多大差别,很难说出孰优孰劣,也无法打上“示范校、骨干校”的烙印。这一点不能说明所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都整体提高了,而只能表明高职院校优质发展的思路需要有所调整。

(一)高职教育各条线盲目争优隐患无穷

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在中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但也出现了部分负面效应,尤其在目前高职院校争优的过程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国家的良好初衷是扶优扶强,可到了高职院校层面却往往变质变味,高职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不断争优圈地,抢夺生源,扩大影响,导致大部分普通高职院校发展乏力,学生的教育公平难以顾及。现在所谓的优质学校优在何处,优的是有了金字招牌招生更旺,各级政府投入更多,大楼造得更美,基础设施更加齐全,相应地也带来部分内涵建设的“高大上”,至于教育教学、特色办学,都是大同小异,人才培养质量也无显著差别。大部分“非优”高职院校却不能享受“优质”待遇,财政拨款低人一等,内涵建设无能为力,弱者更弱,强者更强,此等争优弊大于利。山东蓝翔技师学院敢于让学生试学一个月不收取任何费用,盯着市场办教育,办放心的高品质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特色明显。我这里不是说高职教育不如蓝翔技校,但我们确实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们的高职教育到底要干什么,我们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该如何衡量。我们的高职院校追求“高大上”发展,可科研赶不上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也难说一定比地方技校强,办学无特色,教学也乏力,最后是不伦不类,忘了初心,这些问题确实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隐忧”。

(二)教学中心地位在高职院校体现得并不明显

因各省市均执行生均财政拨款,财政专项现在也是少之又少,且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非国家示范校、骨干校财政拨款都有一定程度打折,部分高职院校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这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1.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都是缺编运行。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边埋怨学生的生源素质,而学校还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这一矛盾其实反映出了现实高职教育的一大窘境。学生生源就是学校的财源,更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大型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设备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教学和科研需要大量用钱,教师的收入也不能人为降低,部分高职院校财政捉襟见肘,双师型教师、教学管理和行政人员也数量不足,教学和管理质量肯定要大打折扣。

2.教学中心工作重视不够。高职院校办学功能目标不明,有很多方面趋同于普通本科院校。但高职教育毕竟有其特殊的“职业性”要求,过多过量地承载“高大上”的技术研究功能,相关研究又不接“地气”,无助于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教学的中心地位不稳,让一线教师不能安心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是一句空话。

3.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严重受限。职业教育人文环境一直欠佳,重文轻技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校企合作也是困难重重,招生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屡屡碰壁,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步履维艰。国家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建设接二连三,国家、省市各专项项目申报也是眼花缭乱,政府的良好愿望是扶优扶强,引领高职优质发展,却无形中捆住了高职院校自主发展的手脚,各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硬着头皮参与应战,一年到头疲于应付,从管理层到一线教师,哪里有更多时间投身院校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也无从谈起。

二、高职院校要结合生源事实办“适合的教育”

(一)职业教育是“扬长教育”和“良心教育”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高职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以面向就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越是综合素质差的生源,越需要接受职业教育,也只有更好的高职教育,才能吸引更好的生源。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很怀恋以往的精英学生时代,也经常埋怨逐年转差的生源素质,但这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基本事实。没有这些学生,就没有新时代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也不需要那么多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和学校。高职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的需要,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职业教育是扬长教育、良心教育,更是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助推器,关系到千千万万所谓综合素质较弱的学生,一人读书,全家脱贫,他们需要职业教育,他们也是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教师不能嫌弃生源素质,而是要基于现有的生源事实,提供更合适的职业教育,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升综合素质,人生出彩。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们没有资本嫌弃学生生源基础,更需要优质高职教育挖掘未来人力资源潜力,涌现更多的技能人才红利,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推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

(二)高职教育一定要“眼里有学生”

生源现状决定了高职教育不能采取精英教育相似模式,而是要在“教与学”方式上进行大变革,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高职教育。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他们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中心,他们亟待优质的高职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高职教育一定要“眼里有学生”,以生为本,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从“实”处发力,这才是高职教育优质发展的关键点。

高职教育生源综合素质平均值低于普通本科院校,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相比较而言,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诸多教师认为高职课堂教学简直就是煎熬,如此等等,这些都直接反映出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甚至普及化的阶段,生源情况我们无法改变,时代进步也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特质。我们的教师抱怨得多,思考得少。学生呈现的问题确实客观存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师教学方式也问题严重。生源在变,教师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职教理念,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变革课堂,改进教学方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因时而变、因材施教,给他们提供适合的高职教育,既要让他们学得轻松,也能掌握一技之长、人生出彩,这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真正价值。

三、高职教育优质发展的中心应是课堂教学改革

不管是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胡格”教学模式改革,还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重视现场教学,其核心都是“回归课堂”,重新明确“教学”的中心地位。“胡格班”教学从现有学生生源素质起点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区域行业企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悟”,颠覆传统“教阻碍于学”的教学模式,推行“教服务于学”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符合新时代高职学生现实需求,是一种典型的适合的教育。“胡格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有的是教学实践环节中需要用到的学习材料,老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做朋友,起到“伴学”的作用,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创设教学情境,通过项目驱动课堂教学过程,以项目为导向展开知识,从一个工件或小作品制作所需用到的知识、技能拓展到整个机械加工流程或完整项目。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更有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工匠精神、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胡格教学立足于当前中国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开展的现实困境,不排斥学生生源素质,将德国行动导向先进职教理念与中国本土国情相结合,突出职教课堂本土化改造,改变教师的“教”,在学生“学”上下功夫。通过“胡格班”教学改革,高职课堂活力再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学做合一,学生获得感明显,这是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

当然,开展胡格教学模式改革的也不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一家,不同高职院校也可能正在进行其他类似的教育教学改革,但“回归课堂”、“回归教学中心地位”的实际举措确实少之又少。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申请或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各项申报和建设指标分别冠上了“高、优、特、强”的标志性符号,但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都大同小异,既无显著特色,更无实质上的创新,且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同质化严重。高职办学唯一有所区别的“产教深度融合”也是画饼充饥,自说自话,难以真正落实和切实推进。高职院校需要克服喧嚣的杂音干扰,不忘初心,像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一样,与其追求不切实际的“高大上”,更需要找准自己的真正定位,拿出“高出”地方技校人才培养的真本领,培养出“不同于”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却又“更受企业欢迎”的高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以学生为中心,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与“学”实处发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课堂、实习实训更贴近市场需要,更符合学生特点,更能满足学生需求,这样的高职教育才是真正的优质教育。

猜你喜欢

生源院校职业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