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契合“一带一路”倡议探析
2018-02-09贾圆圆
贾圆圆
(浙江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行动指南。作为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改革中肩负着重要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强调,职业教育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而师资队伍的发展直接关系着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要使高职教育发展融入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形势,师资队伍必须先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契合“一带一路”倡议,这既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应然诉求
与传统技术技能型人才相比,“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对高职人才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跨专业跨领域的复合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1]
(一)国际化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主要表现为教师教育理念国际化、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国际化以及教师管理国际化等。“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友好合作精神,将会在沿线节点地区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人才往来等教育活动,显然,这使得教育活动和专业人才可以在更大范围开展跨地域流动,促进我国高职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同时,被视为高职版“双一流”建设的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战略,使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师资培养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因而,要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首先提升作为人才培养先决条件的高职教师队伍的国际竞争力。
(二)复合型
复合型人才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2]审视当今的科技变革与产业发展,可发现单一性人才岗位的需求有所降低,而对跨领域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而“一带一路”作为连接世界主要文明的桥梁,为全球一体化带来新的机遇和可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急需小语种复合型、技术复合型等一专多能的人才。[3]而高职教育要承担起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将复合型的高职师资队伍培养置于优先地位,注重教师基础能力、知识交融度和思维辐射面等方面的提升,实现教师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升教师的双师素养,培养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师,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持。
(三)创新力
创新力是指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在内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方法、新理论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高职教育应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变革、新兴产业发展、新兴岗位的出现与行业分工细化等。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需要具有反思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沿线各节点城市和地区注入创新驱动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并开发受教育者的个人潜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持续性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顺应人的可持续发展,并同时满足社会的发展。《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的相继颁布,显示教育领域势必将开展涉及面广、跨越时间长和层次多样的项目和活动,这种持久深远的影响要求高职教师学习提升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行业发展态势。一方面,需要外在政策保障师资队伍整体发展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例如,美国职教教师必须接受职前教育、新任教师培养和在职继续培训的进阶式成长路径;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个体以终身学习为理念,形成自我提升的意识,用强劲持久的内在推动力促进自我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然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在教师数量和素质上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和趋势上还不完全适应,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的国际化教育视野和理念有待提升
自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世界各国来华留学生源国有了新的变化。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在华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总数为205个,创历史新高。相较2012年,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泰国学生数量排名分别上浮了5位、2位和1位。2016年,沿线64国在华留学生共207 746人,同比增幅达13.6%,高于各国平均增速。[4]留学生数量的增长,说明我国教育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接纳,正逐渐走上国际化的舞台。正因如此,教师的职能已逐渐超越简单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范畴,而是在教师对各国的法律法规、民俗文化和道德情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具备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教学理念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经济、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化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特点,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视野和理念。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当前较多高职院校局限于借鉴兄弟院校的教育经验和观念,较少有机会参与区域外的交流合作,例如教师的进修、访学,因而使教师对国际本领域的最新发展缺乏了解;(2)由于资源所限,教学素材更新慢,教师缺乏获得最新教学资料和学习资料的资金和渠道;(3)虽然有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教师国际化交流平台的建立与完善,但政策之间的系统性和配套性有待健全;(4)部分教师自我提升的动力不足,国际化理念不强,且英语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国际化理念的发展。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相关文件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期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近期目标是道路联通与贸易畅通,这将势必加强交通、能源、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因而随之带来建筑、经贸、语言、旅游等相关专业的发展。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2013年期间,全球贸易、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7.8%和9.7%,而“一带一路”相关65个国家同期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1%和16.5%。[5]
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是人才培养的必要及先决条件,合理优质的师资队伍势必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各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当前教师结构欠合理,未能对接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需求。此问题具体表现在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比较少、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结构不平衡以及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等方面。长此以往,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将导致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出现偏差,使之难以匹配“一带一路”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有30余所普通高校承担师资培养工作和60多个职教培训基地,这对高职师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高职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还并不完善,远不能迎合“一带一路”倡议下对高职师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
有教育数据表明,高职教师中由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师的占67.%,由高校调入的占9%,由企业调入的占22%,由科研机构调入的占2%,这些教师上岗前普遍缺乏应有的考核和培训。[6]可以看出,尽管我国高职教育师资的来源渠道多样,但岗前培训并不完善,缺乏专业培训的教师队伍阻碍了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在职培训方面,因师生比失衡造成的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职教教师普遍缺乏培训的时间和机会。有调查显示,部分院校生师比超过20∶1,个别院校竟然达到40∶1,专任教师年教学工作量超过500学时,影响了教师企业实践的开展和专业素质的提升。2015年,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践30天以上的院校仅有270所,人均参加省级培训1周以上的院校仅有149所。[7]由此可知,“一带一路”倡议下,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完善当前的高职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的路径探析
(一)规划先行——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发展计划
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高职教育,需要一支有国际化教育理念、相关专业技能扎实、有科研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但这样的师资队伍并不是轻而易举形成的,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完善。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宏观走向,从政策顶层设计入手,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发展计划,充分发挥规划设计的先导作用。
首先,要明确“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教育发展的走向,提前规划教师队伍结构的蓝图,努力打造一支中青年结合、具备教学经验与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新教师的引进要有相应的准则和要求,不仅应注重其学历,更应重视其创新能力;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注重双师型教师建设制度,制定培养标准和培养计划;完善职教师资管理体系,特别是在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方面;完善教学与科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和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增加兼职教师比例,使一批能工巧匠、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加入到高职事业的发展中。因此,注重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将使得高职教师的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各种素质进行组合优化,并稳定在良好的水平上,这将更好地服务与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建设。
其次,应有计划地培养相关专业的高水平师资以作支持,以对接新兴产业。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建筑类、财经类、语言类等相关专业人才得到不同于以往的青睐。若这些专业没有足够数量和相应水平的高职教师所掌握,不能够胜任教学任务,将直接影响当前形势所需的人才培养。因此,应有规划地侧重培养这些学科和专业的师资力量,为人才培养打好基础;建立科学具体的高职教师的专业标准,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制定专业的、规范的入行标准,建立相应的高职教师资格的认证机构,提升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认可度;对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跨界培养,以应对新形势下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平台条件——搭建国内国外合作交流平台
教育作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领域,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方面,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经审批的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共有2 539个,包括本科以上层次项目和机构1 248个,高职高专层次项目和机构928个。[8]趁此机遇,高职院校应搭建与完善国内国外合作交流平台,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系。
为了使高职师资队伍顺应当前形势下的国际高职教育发展,必须要创造丰富的条件促使我国高职院校与沿线国家高职院校的展开交流和合作,积极学习师资队伍建设的优秀经验和方法;与沿线国家的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派遣教师去沿线国家培训与学习,以扩大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教学理念;发挥“引进来,走出去”政策的指导作用,邀请外来专家及优秀教师进行讲座或教学活动,以提升教师思想观念的包容性,紧跟教育发展的前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奖励在华工作和学习的沿线国家的学者和技术人员。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包括与国外的互联互通,也包括国内的互联互通。不仅是在经济发展上,同时在教育层面,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差异也普遍较大。为了改善这种不平衡的状态,有必要加强国内各个地区尤其是东西部之间的高职院校及高职教师之前的交流与学习。各省市的高职院校应紧密联系,应搭载合作办学渠道,为教师创造共同承担科研工作和技术项目的机会;多举办区域间的教师技能大赛,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提升与相关企业合作的深度,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设立人才基金项目,创新合作模式与合作方法,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的意愿。
(三)体系建设——完善高职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要完善高职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起着引领和保障的关键作用。在德国,各州文教部负责教师的在职培训,有责任确保提供相应的培训项目。关于教师在职培训的申请、指导方针等各种问题,都写入了大多数联邦州的《教师培训法》和《学校法》。在俄罗斯,每位教师都有权利要求每5年进行为期一年的高等教育培训,即在国家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高等师范教育。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努力还有所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助力建构高职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应投入资金支持高职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提升专门培养高职师资的院校数量与质量;多渠道培养师资,不仅要有来自于综合性大学、职业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更应该有来自企业的高级技术员,以强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岗前培训和在职进修制度,探索新方法、新模式;鼓励开展高职师资培养培训体系项目研究和开发,使培养培训体系更为成熟,把好师资力量关。
同时,应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师资培养培训中来。企业作为高职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的社会支持一方,更应借着“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快车,为企业自身和职教师资发展做出努力。但因为各种原因,当前,我国企业参与培养职教师资的意愿并不大。因此,政府与高职院校应寻求与企业的利益结合点,建立健全有效的合作机制,使企业积极参与到高职师资培训项目中。合作的方式可以是企业提供培训师的岗位,教师为企业出谋划策,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为高职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等。依托企业的支持,能突破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培训模式,对于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作为构成高职师资队伍的主体性存在,教师本身更是对师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培养“一带一路”倡议所需的人才,高职教师更应该致力于个人技能和品质的提升,做善进取、有作为的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力;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摒弃弊端,以科学的、反思的方式来传授技术知识;主动参与深入企业的实践活动,充分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过程;在参与培训活动中,善于学习和吸收,借鉴整合他人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夯实基础知识、专业科目知识和实践操作。只有师资培养体系的各个要素协调发展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体目标的达成。
(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与激励政策
完善的法律政策和制度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作为职业教育强国的德国,其完备、严密的职业教育法规有利推动了职业教育的稳健发展。而我国在这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相关政策制度并不明晰,影响了职教师资队伍的发展。因而,建立政策和法律保障机制是当前重要任务。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来,较高的待遇是稳定与发展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条件。例如,在日本,职业教育教师的薪酬比普通教师一般高出6%~10%。[9]在德国,职业院校教师工资标准很高,每两年增加一次。因而,我国需要建立全面的、多层次的激励系统,提高高职教师的薪酬,提升高职院校师资的社会地位及待遇,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工作与自我提升。同时,应完善晋升考评机制,对优秀的教师进行适度奖励或晋升,以形成良性、适度的竞争环境。
同时,若有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将有效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使教师更具有接近实战环境的实践经验。因而,政府应秉承互惠互利原则,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参与师资培训项目,使参与人才培养与师资建设的企业能够享受利益回报,例如,减免一定的税费等。政府也可提供必要的经费投入,对积极参与的企业以奖励。对于不参与培养培训任务的企业,政府可制定相应的政策,收取其一定费用以支持高职教育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深入,师资队伍建设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愈显突出。尽管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但此时更应顺势而为、应对挑战,集各方之力建设好具有国际化教学理念、高素质高水平的高职师资队伍,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相芬.“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42-45.
[2]范云六.人才之我见——浅谈专业型与复合型人才[J].科学与社会,2013(3):15-17.
[3]Shaohua Yan.Why the‘One Belt One Road’Initiative Matters for the EU[EB/OL].[2016-12-10].https://thediplomat.com/2015/04/why-the-one-belt-one-road-initiative-matters-for-the-eu/.
[4]中国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据增幅明显[EB/OL].[2017-03-01].http://www.china.com.cn/education/2017-03/01/content_40386010.htm.
[5]张茉楠.“一带一路”重构全球经济大循环[EB/OL].[2015-08-18].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31215/Document/1391944/1391944.htm.
[6]林瑛.终身教育视野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思路[J].成人教育,2016,36(3):89-91.
[7]中国教育新闻网.《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EB/OL].[2016-07-19].http://www.jyb.cn/zgjyb/201607/t20160719_39190.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教育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EB/OL].[2017-04-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704/t20170420_30289 4.html.
[9]唐智彬,石伟平.国际视野下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2(2):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