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措施分析
2018-02-09杨威
杨威
(北京市顺义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1300)
0 引言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1-2]。本文中详细的探讨了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以及相关的特点,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我辖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的手足口病例122例,对患儿及家庭基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发病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资料、健康宣教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所有患儿均符合我国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本组患儿中男69例,女53例,年龄在3个月至4.6岁,平均(2.77±1.54)岁,病程6-28 d,平均(10.9±6.7)d,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
1.2 方法
选取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我辖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手足口病例122例,对患儿及家庭基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发病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资料、健康宣教、传播途径以及此种疾病的特点进行总结,随后提出对应的预防措施。
2 结果
2.1 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
经过回顾分析后发现,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在2-7 d,此种疾病在前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热。122例患者中有72例(59.02%)患儿在发病前期或者中期出现了发热症状。并且发热的时间在2-4 d,个别患儿甚至更长。其中出现的比较早的症状就是口腔黏膜出疹。此时,大多数患儿会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有一部分患儿的手、足、臀部、膝盖等地方会出现红色的丘疱疹,或者是出现绕着红晕的椭圆形灰白色的水泡样皮疹,皮疹大约为1-3 mm左右,并且患处的疱壁比周围的厚,其中心还会看到透明的液体。部分患儿会出现斑丘疹。当患儿出现上述皮疹后,大概需要1周左右后皮疹就会消退。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脱皮现象。当皮疹愈合以后患儿的患部不会留下疤痕。
2.2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非常强,其传染源可能是健康的带毒者,也可能是手足口病患者。其能够通过粪便、唾液、食物等经过消化道以及呼吸道进行传染[3]。因此,此种疾病的隐性感染者和患者都是其传染源。但是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122例病例中,有接触史患儿69例(56.56%);无明确接触史患儿15例(12.30%);接触史不详是患儿38例(31.15%)。在此阶段,接触患者的飞沫、皮肤、粘膜疱疹等都会受到感染。在此种疾病的急性期内,患者由粪便进行排毒时间为3-5周,由咽部排毒1-2周。在患者发病的前几d,通过对本组患儿进行检测,结果呈现阳性的患儿有84例(68.85%),在发病后的1周内,是患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患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用过的毛巾、玩具、衣物等都会造成手足口病的传播。
2.3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2.3.1 个人预防
医疗人员要对手足口病患儿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长进行日常的预防和保健,给孩子勤洗手,不喝生水,尽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不要与病人有近距离的接触。比较小的幼儿,每次用完的奶嘴要进行清洗并消毒,最好不要将孩子带到人流密集的场所。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要定期的将孩子的衣物以及床上用品进行暴晒和消毒,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的症状要及时就诊,根据患儿病情的严重情况对其进行治疗,如果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应及时住院治疗。避免交叉感染[4]。
2.3.2 集体预防
对于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学校以及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做好室内环境的通风工作,对孩子使用过的物品以及玩具等应及时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打扫孩子的粪便以及公共场所时,要做好预防工作,戴上手套,打扫完毕要立即洗手。对公共的区域,要定期擦拭、打扫并进行消毒。教师还应指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式,使孩子养成洗手的习惯。每d早上要对孩子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诊。开展因病缺课儿童的登记追踪、严把生病儿童的复课返园关。还要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工作,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传播。当患儿的数量不断增多时,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2.3.3 医疗机构预防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期间内,各医疗机构应该进行预检分诊,可以开通专门的诊治场所来接受疑似与手足口病的患儿,并对患儿以及患儿家属进行指导。使其到专门的诊室进行治疗。各医疗机构要增加对诊疗区域打扫和消毒的次数。诊疗人员在每一次诊疗结束后都应洗手消毒后再诊疗下一位患儿。诊疗室的公共设备等都要擦拭干净并做好消毒工作。专门的手足口病诊室应该拒绝诊疗其他患儿。对于诊疗结果显示比较严重的患儿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对于住院患儿所使用过的设施都要将其进行消毒后才能给下一个患儿使用[5]。
3 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的疾病。此种疾病在夏季和秋季比较多发、婴幼儿是此种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6]。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密切的接触等都是此种疾病能够进行传播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国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率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部分省份甚至发生了手足口病的爆发和流行[7]。所以,手足口病也就得到了越来越多医学人员的关注。而有相关研究显示,充分的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是降低此种疾病发生率的主要因素[8]。通过本次研究,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将手足口病控制在能够掌控的范围内,为更多的儿童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1] 周建芳,陈嘉臻.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6,36(z1):52,53.
[2] 陈志锦,王肖田,齐青松,等.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9):195-196.
[3] 夏金兰.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3):195.
[4] 郑雪.手足口病病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7):100-102.
[5] 李祥魁.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9):176.
[6] 李桂链.基层医院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4):45-48.
[7] 肖从臣,郝淑惠.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21):134-135.
[8] 何洁颖.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2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