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素养的变与不变

2018-02-09黄素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报稿件素养

黄素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

信息时代,传统纸质媒体受到的挑战是全方位的,高校学报编辑也不例外。较之从前,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与定位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传统的选稿编辑与校对转换到了主动出击,预先策划,但深究下来,在高校学报的出刊过程中,学报编辑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较之从前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了不同。

一、学报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无论科技怎么发展,时代怎么变化,学报编辑都是高校学报编辑出版的主体,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决定着学报功能是否能实现,学报质量能否得到有效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活动都对学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报编辑工作集学术性、理论性、专业性、技术性和创造性于一身,编辑应对其从事的职业有着清醒的认识与了解,清楚自身的文化使命是生产对国家、社会有用的好期刊,应该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编辑能力。这是学报编辑恒久不变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能力[1]。

(一)政治素养

教育部曾对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向明文规定:“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传播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弘扬民族优秀科技文化,促进国际科技文化交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学报编辑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应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宣传先进文化与新思潮、传播新知识。认真学习新闻出版法律、法规,着力推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健康发展,确保学报的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这是学报编辑必须拥有的首要素质。

(二)编辑素养

学报编辑素养包括多个方面,是编辑得以从事出版行业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涵盖了编辑作为一门职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首先,学报编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包括了语言文字功底、编辑专业知识与技巧、学科知识。语言文字功底是学报编辑从业的基本功。因为学报编辑面对的不是一般的新闻稿件,而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有严格的范式,要求逻辑严密,遣词造句精准。但有些稿件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却又有着闪光点,这就要求编辑进行文字处理和加工。编辑专业知识与技巧掌握的多少其实关系着学报编辑能否将工作做好、做精,也是编辑从业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出版行业实行编辑资格准入制(职业资格登记)、持证上岗制度(责任编辑注册、责编续展等),有与之想配套的编辑业务培训、职业资格考试。在制度上设置了编辑准入的基本门槛,保证了编辑工作时具备了基本的编辑专业知识,熟悉了出版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规范类文件。而编辑技巧的掌握则非一日之功,需要编辑在实际工作中日积月累,努力向前辈学习,并不断总结经验而来的[2]。学科知识包括了学报编辑负责栏目涉及到的相关专业知识。高校学报一般都设置了不同的学科栏目,由不同的编辑负责。负责的学报编辑自然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不仅要了解专业的基本情况与学术概念,还必须了解专业最新学科动态发展。除此之外,还必须在专的基础上,做到知识广博,对其他学科也要有所涉猎。随着信息更新的加快,新兴专业与学科不断涌现,学报编辑要不断调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新兴的各个交叉学科都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胜任自身的工作。学报编辑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才能以专业的眼光“浪里淘沙”,找到潜在的优质稿件,进而在与作者的沟通中不同深化与提炼稿件内容,达到符合发表要求。

其次,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报编辑应对自身工作有着正确的认识,清醒地看到编辑是“为人作嫁衣”,要安于淡泊,热爱本职工作。学报编辑的工作对象是稿件,要对作者和读者负责,那么他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就是以公平公正为尺度,以学术性和创新性为原则来衡量稿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不能出卖版面来谋取私利,具备底线意识,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另外,在很多高校,特别是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学报编辑部往往是独立开展工作但不是独立的学术部门,其发展深受行政力量的影响,编辑也很难享受到与教师的同等待遇,被置于边缘位置,很容易导致编辑的职业倦怠。为此,学报编辑应该学会自我管理,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与情绪,不断进行自我调试,努力在工作中寻找乐趣与动力;不断学习,发挥自身潜能与技能,在编辑职业生涯中收获满足与成长。

二、信息时代学报编辑的新素养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出版载体日益丰富,阅读方式也随之多元化,学报编辑不能固步自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从坐等稿件上门进行编辑校对转变为先行策划主动组稿,在栏目设置、稿件约排上下功夫,以文章质量取胜。

(一)强化编辑能力

不管是出版数字化还是数字化出版,内容的核心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编辑身处新时代,要预设好自己的坐标与定位,对发展阶段与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不断加强自身的编辑能力。

编辑对技术,特别是与核心业务相关的技术要熟练掌握。从数字化出版初现到发展成熟,再到出版融合,每一步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技术对期刊出版的核心环节——编辑环节的影响深远。为了跟上时代节拍,编辑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种专业软件、管理软件及相关核心硬件,并对行业相关的技术发展保持持续的关注。如策划选题,编辑就应该会熟练运用各种搜索引擎以获得相关信息;组稿编辑时,应会用各种文字、图形处理软件进行格式规范与文字编辑等。

而学报的核心内容是文稿,具体而言就是经过编辑选题、设置栏目后采用的稿件。高校学报是否具有自身特色,能否在期刊林中脱颖而出,依靠的就是稿件质量。编辑素养也能具体反应在稿件中。编辑“不只是简单地修改、规范文稿的句子结构、逻辑文法、符号格式,还需要对文稿的篇章结构、逻辑层次、整理框架、基本观点甚至标题进行审读,与作者进行讨论,使文章结构层次更加清晰、观点鲜明、论证有力。从某种程度上说,编辑加工比作者创作更为艰难。”[3]

(二)策划组稿能力

高校学报要从容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无法像新媒体那样做到时效性强、传播快,那么就只能抓住内容的核心,进一步把握内容表现的方式和形式。学报编辑要在选题策划、栏目设计和优质稿件的深度加工上多下功夫,以打造学报自身的特色,增加期刊的竞争力。也就是说学报编辑要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关注行业热点,注意对最新政策的解读,以自身的专业素养发现可进行深入挖掘的特色选题,进而经过讨论与调研,形成学报特色栏目,并进行组稿约稿。要做到这点,学报编辑不能固守书斋,而要走出去,多与业界交流,要不断提升自己,善于发现稿件的闪光点,跳出传统逻辑思维,用更深远的眼光、更开阔的视野去研究期刊出版的业务流程。

“编辑活动不是自我封闭的、静态的结构系统,而是一个多维交叉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正是这种交叉性和生成性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向未来开放的、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创造性过程。编辑活动就是将编者的知识、创想、才情、趣味、追求、理想等贯注于具体的筹划、整理、采录、润饰、撰修、编排、审定等编辑作业中去的创造性过程。”[4]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学报编辑应该更有见识与胆略,但也不能任意妄为,不顾底线,打擦边球,而是要在把握出版规律后有胆识地自主创新。

猜你喜欢

学报稿件素养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