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方式下的高校后勤管理研究
2018-02-09黄文质
黄文质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校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教育管理、服务领域中,给师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要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后勤服务工作做得更加标准,更加精细,更加智能化、便利化,将传统后勤服务模式向现代后勤服务模式转变。
一、“互联网+”对高校后勤管理建设的意义
(一)能满足服务主体的需要
据对全国高校师生的统计,2017年高校师生平均每人有1部手机。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强烈感受到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高校师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科学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能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需要。
(二)能转变高校传统后勤管理理念
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广泛运用使得高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适应了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发展模式。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融入“互联网+”的管理思维,能够对后勤管理与建设工作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理念指导与工作方法指导。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是一个信息相对封闭的系统,而“互联网+”模式的融入使得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系统,成为一个多中心的服务场所。信息的开放让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的服务更加精细,管理更加完善,工作效率更高。
(三)促进了师生对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民主监督
将互联网技术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中,构建以广大师生满意度为参考的后勤评价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全校师生可以对高校后勤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通过“互联网+”模式的运用,可以将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打造成优质服务平台,随时随地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让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提高后勤管理部门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让高校师生感受到更加贴心、更加和谐、更加便捷的后勤服务。
二、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互联网+”模式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互联网+”模式虽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普及程度较低。一些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将“互联网+”模式应用到后勤部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与积极效果,轻视了互联网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二)缺乏“互联网+”模式的应用规划
“互联网+”模式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缺乏应用规划,造成了后勤管理部门中“互联网+”模式的应用零星散乱,既没有完善的系统,也没有相应的规模,成效较低。由于缺少统一的管理平台与中心系统,“互联网+”在各部门之间的应用只能解决局部微小的问题,后勤部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存在数据缺失、数据来源不一、数据错误、数据重复等情况,对高校后勤管理带来的积极作用非常有限。
(三)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短缺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缺乏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在网络系统建设、系统更新、软件开发等方面后续力量严重不足,致使很多计算机设备闲置,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短缺导致很多计算机设备与信息系统平台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管理人员失去了对互联网技术进行拓展应用的信心,造成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用的滞后性。
三、“互联网+”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的改进措施
(一)相关领导要大力支持
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信息闭塞,信息传播速度缓慢,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差,共享应用程度较低,管理模式传统老套,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模式中的微平台构建高校后勤管理的“微后勤”,通过二维码以及微信公众号,将后勤服务内容中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向师生进行推送,促进高校后勤服务现代化。这所有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高校相关领导的支持,他们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与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
(二)构建科学统一的“互联网+”后勤服务管理平台
“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平台需要集后勤服务、宣传、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将后勤管理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对资源进行分配利用。对于可重复运用的服务资源要充分发挥其资源共享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将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与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设置发文通知、失物招领、建议投诉、物品报修、教务应用、在线投票、快递收发等多项服务系统板块,让全校师生通过与后勤管理部门信息系统的互动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应用人员的培训
影响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后勤管理部门缺少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设备的功能与优势。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组织员工学习互联网相关技术,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员工进行指导与培训,让员工能够熟练使用新技术设备,让“互联网+”模式下相关技术与设备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