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肝癌后期黄疸的中医治疗

2018-02-0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药方肿块肝癌

原发性肝癌主要是指在肝细胞或肝内小胆管上皮细胞原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只低于胃癌、食道癌。目前在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化疗、介入治疗等方法,达不到较高的整体疗效,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1]。在中医治疗中经多年观察,在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保肝抑瘤、生存期延长及生存质量提高等方面,中医药的优势比较明显。

1 病证的临床特点

上腹肿块:右上腹肿块是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症状,肿块大的患者可达到剑突下、左上腹部位,具有坚硬质地,凹凸不平的表面或表现为结节状,不能推动,对肿块触压感到疼痛[2]。通常形成积块的时间较长,大部分患者在出现前都存在相应部位疼痛,或同时有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腹胀及日渐消瘦等表现,大部分患者对此不够重视。

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胁痛,可根据疼痛性质进行分辨:起初主要是气滞,大部分具有右胁胀闷,隐胁痛并有时攻窜,不确定具体部位,还可向上方肩背部放射。随着不断发展的病情,内结瘀血,阻滞局部经脉而加重疼痛,具有牵引痛、刺痛、灼热痛等表现。根据疼痛程度进行分辨:轻微疼痛持续不断,疲劳后加重疼痛,喜温喜按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血气不畅,肝失濡养而引起。如针刺痛,局部具有灼热感,触碰后更严重的患者是肝胆湿热、痹阻瘀血等。临床中应与舌脉相结合,辨证区分虚实[3]。

纳呆消瘦:持续存在食欲不振,口苦饥渴,餐后具有饱胀感,不宜消化,减少食量同时伴随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虚实采取辨证区分方法: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大便溏烂主要表现为虚,餐后腹中饱胀,大便干燥就存在实邪。大部分虚证是由于肝气侵犯脾部而使其亏虚,肝胃上火而造成,大部分实邪具有肝胆湿热及阻滞表现[4]。临床中主要是虚实夹杂比较多见,脾虚和湿热可能同时存在。恶性肿瘤及肝损害与消瘦对能量代谢影响具有一定关系, 主要是患病时间长,元气受到亏损,影响精血及脏腑功能等原因造成的。

黄疸腹水:主要有尿黄短、恶心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其病理机制是由于湿邪而引起,以阴阳为主要辨证标准,阳黄患者主要存在湿热,鲜明的黄色,大便干燥,尿短且黄,口干苦,舌苔红黄腻等症状,症状是由肝胆湿热、内聚瘀毒而引起;阴黄患者主要是寒湿,存在如烟熏的晦暗黄色,或存在腹胀,舌苔淡白腻,大便较稀,口淡不渴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脾虚湿聚、胶结瘀毒而引起[5]。腹水表面患者具有比较严重的病情,腹胀大、皮色杏黄等症状,病情顽固且易反复。

2 病因及发病机理

我国中医早在2000多年前在《难经·五十六难》中就有肝癌方面的描述[6],随着近年来全面防治肝癌的内容日渐充实,在病因预防、二级预防、临床治疗及晚期姑息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措施,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治愈率及患者生存质量。该疾病主要是因患者正气虚损,郁结肝气,脏腑失调的阴阳气虚,湿聚脾虚,血瘀痰凝及蕴结热毒等造成湿、热、气、血、毒、瘀等方面的互相影响而引发。根据该疾病的整个过程,在肝脾部发病并逐渐严重,进而影响到肝肾器官,直至损害到肝、脾、肾三个内脏器官。

3 中医临床治疗

中医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主要在增效减毒、改善患者症状、带瘤生存期延长等方面的优势比较显著,主要采用辨证结合辨病的治疗方法。

3.1 辨证治疗方法

通常在临床中主要有单纯型、瘀血型、黄疸型、腹水型四种辨证治疗类型[7]。单纯型具有脉弦滑、胀顶的上腹肿块不适,肿块软而不硬,肿块部位固定不会发生移动,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表现。健脾疏肝理气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中药方采用参苓白术散与柴胡疏肝散,中药成分包括金荞麦、白芍药、无花果、柴胡、白茯苓、陈皮、枳壳、莲子肉、白术、山药、甲珠、薏苡仁、人参、香附、炙甘草等。瘀血型具有脉细涩、明显的腹部积块,肿块硬,肿块部位固定不会发生移动,可感到刺痛或隐痛,晦暗面色,舌质紫或存在瘀点瘀斑等临床症状表现。可采取祛瘀活血的治疗方法,中药方采用三棱和膈下逐瘀汤,中药成分包括半夏、香附、三棱、红花、蜈蚣、青皮、川芎、人参、当归、桃仁、赤芍、核桃枝、枳壳、莪术、乌药、玄胡索、川楝子、皂角刺、甘草等。黄疸型具有脉滑数、坚硬的腹部积块,巩膜发黄,乏力倦怠,瘙痒干燥的皮肤,酱色尿液,舌红苔花剥等临床症状表现。可采取消积退黄利湿的治疗方法,中药方采用消瘰丸与栀子大黄汤,中药成分包括药用栀子、枳实、大黄、三棱、乳香、金钱草、牡蛎、人参、龙胆草、玄参、莪术、浙贝母、茵陈、没药、甘草等。腹水型具有脉弦滑、腹胀满,口干,下肢浮肿,小便短少不利,大便增多次数,舌苔白腻色淡等临床症状表现。可采取除满利水行气的治疗方法,中药方采用五苓散与泽漆汤,中药成分包括泽漆、椒目、白术、半夏、沉香、猪苓、人参、茯苓、紫菀、白前、大腹皮、车前子、黄芩、桂枝、泽泻、龙葵、木香、甘草等。

3.2 辨病治疗方法

辨病治疗方法基于辨证治疗方法,经临床验证与药理研究后,采取对肝癌细胞治疗作用比较有效的中药成分,添加到各型辨证治疗方法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蜈蚣、核桃枝、七叶一枝花等都是比较常用的中草药,这些药材在辨证方药中根据患者病情实际酌情进行加减。大黄虫丸、复万斑蝥胶囊、西黄丸等是比较常用的中成药,与汤剂相配合进行治疗,有条件患者还可与艾迪、得力生等静脉注射液治疗相配合。理论基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健脾祛湿,舒肝退黄,活血化瘀并用基础处方柴胡12 g,茵陈30 g,栀子12 g,大黄6 g,茯苓18 g,白术9 g,赤芍12 g,丹参24 g,炒桃仁12 g,土元15 g,郁金12 g,姜黄12 g,夏枯草30 g,三棱12 g,莪术12 g,黄芪30 g,甘草6 g。根据患者寒热虚实症状类型的不同对上述中药成分进行酌情加减[8]。患者按照上述药方进行治疗,服药1~2个月时间,并根据病情症状进行辩证加减治疗,使病情逐渐趋于稳定,疗效比较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对于提高肝癌后期黄疸患者的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刘淑杰.中医黄疸病证的辨证论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23-124.

[2]肖家军,方晓阳.肝癌中医古今药方的对比分析[J].中国肿瘤,2008,17(12):1021-1024.

[3]孟庆杰.中医辨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8,28(3):202.

[4]王琦,郭勇.吴良村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J].中医杂志,2007,48(8):685-686.

[5]李董男,方晓阳,盛伟.中医黄疸禁忌史料[J].中华医史杂志,2006,36(3):182-185.

[6]王建康.顽固性黄疸中医诊治心得[J].中医药通报,2005,4(3):27-28.

[7]周建锋,刘平.中医药抗肝细胞癌变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0,17(5):3-9.

[8]梁洁.自拟止呃汤治疗肝癌介入治疗后呃逆38例[J].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0):841.

猜你喜欢

中药方肿块肝癌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浆液性乳腺炎的疗效分析
中药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6例疗效观察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抗癌中药方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肝癌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