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方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紫癜性肾炎血尿经验浅析
2018-02-09邢楠楠
邢楠楠 丁 樱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河南 郑州 450000;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紫癜性肾炎即过敏性紫癜时肾实质的损害,是儿科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杨霏云等[1]报道大约20%~60%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病程中可伴尿检异常,若以肾活检为准,则90%以上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可直接影响过敏性紫癜的预后。丁樱教授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在近40余年小儿肾脏病的临床实践中,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 (HSPN)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恩师临床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导师治疗肾性血尿的一部分经验介绍如下。
1 病理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理改变为继发性紫癜性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目前对HSPN的认识主要集中于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内,同时可伴有IgG、IgM沉积,引起系膜增生而出现一系列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害表现[2]。除此之外,如遗传、炎症介质、凝血机制等因素也对本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与中医之血瘀凝滞的理论相符。肾性血尿,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主要表现为肉眼或镜下。中医将其称为 “溺血” “尿血” “血淋”等。恩师根据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患儿的舌苔脉象,认为本病病机为风热相搏或血热妄行,或日久瘀血阻滞导致血液不循脉道而溢出脉络之外,从而造成紫癜反复新出,缠绵难愈。因此认为 “热” “虚” “瘀”为本病的根本病机特点,强调该病早期以 “风热” “血热”为主,治法当疏风清热凉血;后期以 “阴虚” “气虚”为主,治法则当养阴益气;血瘀贯穿该病始终,兼以活血化瘀。此乃治疗本病的关键[3]。
血尿属 “血症”范畴,虽经典中医理论认为止血为治疗血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丁樱教授指出,对于血尿的治疗若单纯使用大量止血药,易造成出血虽止,瘀血内留之弊,故在临床中常可见病情反复缠绵不愈,给患儿及家长造成困扰。因此丁樱教授强调无论血尿之新久,病程之长短,在运用止血药的同时需适当佐以活血化瘀药,或使用既能止血又能活血的药物,做到止血而不留瘀,从而提高止血疗效,印证了 “瘀血不去,新血不归” “祛瘀止血”的中医理论。血尿方即是遵循 “扶正祛邪、养阴清热、化瘀止血并用”的原则提炼而成,其组成为:生地黄、牡丹皮、三七粉、茜草、仙鹤草、白及、大蓟、小蓟、当归、黄芩、连翘、旱莲草、女贞子、甘草。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2 医案举隅
李某,男,10岁,31 kg。2016年1月6日初诊,以“腹痛20天,双下肢皮肤紫癜16天,发现尿检异常1天”为主诉至我处就诊,查尿常规:尿蛋白2+,隐血-,24 h尿蛋白定量:2079.21 mg/24 h,990.21 mg/L,67.07 mg/kg,诊为 “紫癜性肾炎”收入我病区。住院期间行肾脏穿刺术,肾脏病理示:HSPN(IIIa,小球纤维细胞性新月体6.67%)。经全科病案讨论后决定以足量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出院后规律在我院门诊就诊,经3月治疗后患儿尿蛋白持续转阴,但尿隐血持续波动在 (+~3+),家长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丁老师处初诊 (2016年4月22日)。症见:紫癜无新出,未诉不适,舌质红,苔黄厚,纳差,眠可,二便调。查尿常规:尿蛋白-,隐血2+,尿红细胞3~6 HP。丁樱教授中医四诊后指出,该病属中医 “血尿”范畴,病情考虑可能与反复感染有关,兼内热积盛,脾虚纳差,治疗当以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处方以血尿方加减,具体用药如下:生地黄15 g,牡丹皮10 g,墨旱莲15 g,茜草15 g,酒女贞子15 g,白及15 g,当归10 g,以清热凉血活血止血;藕节10 g加强止血功效;大小蓟10 g,仙鹤草10 g,黄芩10 g,连翘15 g以清热解毒;鸡内金10 g,砂仁6 g以理气健脾;甘草3 g,黄精15 g以补气养阴,健脾益肾,二者共为佐使。日2次温服。
2016年5 月17日二诊:患儿未诉特殊不适。查尿常规:尿蛋白-,隐血3+,尿红细胞212.3/μL,镜下红细胞+/Hp。西药继续当前用量,中药守4月22日方,此次复查尿红细胞数较前增多,实验研究表明三七可缩短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同时增加血小板数,提高血小板的黏附性,并诱导血小板释放ADP,血小板凝血因子Ⅲ和Ca2+等止血活性物质,发挥止血作用[4]。同时实验研究表明三七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明显抗凝,防止血液黏度增加[5]以止血不留瘀,遂加三七粉1.5 g,日2次温服。
2016年6 月7日三诊:患儿低热,体温最高为37.8℃,咽红,纳眠可,二便调。查尿常规:尿蛋白-,隐血±,镜下红细胞3~6 Hp。西药继续前用量,中药守二诊方,因血尿与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故急则治其标,根据经验予柴胡15 g,鱼腥草20 g,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1周后自行减去所加2味药。
2016年7 月5日四诊:患儿在家自测尿蛋白持续-,尿隐血波动在 (-~+)因饮食生冷,腹泻,纳少,眠不安,余未诉不适。查尿常规:尿蛋白±,隐血3+,镜下红细胞6~10 Hp。西药继续当前用量,效不更方,故继守4月22日方,加芡实15 g以固肾涩精,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显示芡实具有消除轻度尿蛋白的功效[6]。加酸枣仁20 g以宁心安神,日2次温服。
2016年7 月26日五诊:患儿未诉特殊不适,纳可,眠不安,二便调。查尿常规:尿蛋白-,隐血-,镜下红细胞0~1 HP。来氟米特按照原量继服7周后,每隔4周减5 mg至减停。患儿目前病情稳定,主要以眠不安为主,故加夜交藤20 g,酸枣仁加至30 g以安眠。随后定期复诊,尿蛋白持续-,隐血持续-,于2016年12月13日停药后患儿病情稳定,随访1年病情未反复。
3 讨论
血尿方为丁樱教授的临床经验用方,多年来用于治疗HSPN血尿,特别是难治性紫殿性肾炎血尿常年不消者,常效如桴鼓。血尿方药物组成:生地黄、牡丹皮、三七粉、茜草、仙鹤草、白及、大蓟、小蓟、当归、黄芩、连翘、旱莲草、女贞子、甘草。生地黄、牡丹皮、大蓟、小蓟凉血止血;三七、茜草化瘀止血;白及、仙鹤草收敛止血;当归活血养血;黄芩、连翘清热解毒;墨旱莲、女贞子调肝补肾;甘草调和诸药,集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养血于一方之中,符合 “止血不留瘀”的理论,同时又兼清热解毒、调肝补肾。丁教授认为扶正与驱邪相辅相成,任何阶段都不能顾此失彼,故宜攻补兼施,临床应用中常随证加减,若兼风热或伴咽部感染加金银花、凌霄花、猫爪草、冬凌草、桔梗、木蝴蝶等,以清热解毒,清利咽喉;兼血热,加水牛角、紫草;兼阴虚,加知母、黄柏;气阴两虚,加黄精。本案例中患儿初诊时可见尿隐血波动,故辨证为血热妄行兼血瘀,患儿长期应用激素,易造成阴虚火旺,后期治疗注意滋阴养血为主。舌质红,舌苔黄厚,考虑患儿内有中焦湿热,阻滞气机,影响脾的运化,使血热妄行兼脾不统血,遂加入砂仁、鸡内金等消积清热,藕节以加强凉血化瘀之效,黄精以益气养阴,四诊时患儿见尿中有微量蛋白尿,考虑患儿已持续转阴,不予过度用药,辅以芡实帮助恢复脾肾功能,防止精微物质漏出,消除蛋白尿。后续患儿蛋白及隐血持续转阴,逐渐减量至停药。
张格妙等[7]研究发现来氟米特是一种新型的、相对低毒并且具有抗细胞增殖和免疫抑制作用的免疫调节药, 为人工合成的异恶唑类药物,它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免疫反应, 抑制二氢乳酸脱氢酶活性而抑制嘧啶的从头合成, 抑制B细胞增殖,减少抗体生成,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和细胞粘附,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对中性粒细胞趋化和对辅助性Th1细胞的活化有抑制作用,由于来氟米特以上独特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临床使用中发现的疗效好、安全等优点,近年应用来氟米特治疗紫癜性肾炎的血尿和蛋白尿均有良好疗效。国内有对照研究显示来氟米特对于尿蛋白和血尿的消失有明显疗效,同时还可以明显改善肾功能。丁师临床治疗紫癜性肾炎血尿型常以血尿方加减配合来氟米特使用,运用来氟米特时按照0.3~0.5 mg/(kg·d),首次加倍连用3天。直至转阴后可考虑减量 (具体减量计划应根据患儿对于药物敏感度及隐血消失时间)。
此外,在临床跟诊过程中,丁教授提到过敏性紫癜的反复与过敏性因素及感染性因素密切相关,感染因素中最常见的是咽部感染,都修波等[8]认为咽部感染的轻重与血尿的病情变化有直接密切的关系,临床上肾炎患者常有反复方扁桃体发炎病史。对于血尿的治疗应在止血的同时清除感染灶,遵循 “攻补兼施”“驱邪务尽,善后务细”的原则。总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免疫反应,治疗是为了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来氟米特联合中药正是起到如此之效,故在临床中面对肾性血尿止血兼活血,祛邪扶正,中西医结合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