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空间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
2018-02-09林冬梅李智涛
林冬梅,李智涛
(1.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喀什844006;2.喀什大学中国语学院,新疆喀什844006)
一、引 言
自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期起,语言研究者们开始涉足到隐喻研究中。研究者们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不同于正常语言,需要听者和读者采取策略透过字面去理解真正含义。隐喻是一种人们认知世界的工具,是一种通过具体的、熟知的事物去认识抽象的、陌生的事物。隐喻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隐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空间隐喻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以往研究仅从空间隐喻的某一种形式,或者仅从汉语或英语的角度解读,而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汉空间隐喻进行系统深入地对比分析,并从跨文化的角度探究阐释其背后的原因。
二、汉英数量的空间隐喻认知对比
数量的多少跟空间概念中的“上下”位置密切相关,我们一般可以用“上下”空间概念来隐喻认知数量。从本质上来讲,空间隐喻是一种在物质世界对空间概念的拓展。英语和汉语当中,都用“‘上下’这一空间概念来描述数量概念,数量多隐喻为‘上’,数量少隐喻为‘下’”[1]34。例如,在英语当中,我们用“上、下”来对数量的多少进行描写。
数量的多少跟空间概念中的“上下”位置密切相关,我们一般可以用“上下”空间概念来隐喻认知数量。从本质上来讲,空间隐喻是一种在物质世界对空间概念的拓展。英语和汉语当中,都用“上下”这一空间概念来描述数量概念,数量多隐喻为“上”,数量少隐喻为“下”。在英语当中,我们用“上、下”来对数量的多少进行描写,如:
(1)Housing prices are going up.房价在上涨。
(2)The water level here has dropped down. 这里的水位下降了。
(3)She felt happy for her high points.她为她得到高分感到高兴。
(4)The attendance is rising.参加会议的人数增加了。
(5)I hope my boss can raise my income.我希望老板可以给我涨工资。
(6)Clothing production was five percent down from last year.服装产量比去年下降5%。
在汉语中也用“上下”这一空间概念来表达数量的多少,如:
(7)近几年房价持续上涨。
(8)洪涝使河流水位上涨。
(9)下周三的最低温将降到零下十二度。
(10)今年考研的国家分数线上涨了。
(11)这个月本店的销售量有所下降。
(12)股票持续下跌,股民们有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汉语中除了用“上下”外,还用“左右”来表示数量空间隐喻。在英语中,却很少使用这样成对的表达方式。这是由于英美民族空间概念比汉民族更强调精准。英美民族注重准确、直白地陈述客观事实,表达不同的时间或方位概念。而汉民族则偏向用中庸观念来表达事物,凡事保持中间的一个度是最好的,因而上与下或者左与右可以并列使用表示同一个事物,如:
(13)这袋米重40斤左右。
(14)这名运动员身高一米八左右。
三、汉英时间的空间隐喻认知对比
时间和空间是宇宙中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唇齿相依。空间是人类能直观感受到并由视觉主观判断和感知,而时间却相反,无法通过视觉和触觉来衡量。认知语言学家认为空间概念是在时间概念发展的基础上,所以时间往往用空间的隐喻来展现并更具体的为人们所理解。
(一)时间直线运动的特点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时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地方认为时间是只有长度没有高度和宽度的一维直线型,有的则认为时间只有面积,没有厚度的二维图形,也有的认为时间是既有面积又有体积的三维立体型,但在本质上均是空间的。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一般运用一维直线型来表示时间。如前/后(front/back,preceding/offspring),上/下(upper/lower)。而不是采用二维或三维型来表示时间。一维直线型指的是时间就像两点即可绘成的直线那般由过去经过现在延伸至将来或者反向而行。
(二)水平层面(时间沿横向坐标运动)
水平坐标的运动可以理解为用前/后(front/back)来表示时间概念。假如以“现在”为参照点,零左边的负数区域为过去,零右边的正数区域为将来。“莱考夫(Lakoff)提出了英语中的‘时间的流逝是运动’(TIME PASSING IS MOTION)这一时间的空间隐喻的两种变量‘时间在动’(Time Moving)和‘自我在动’(Ego Moving),这两种变量也适应于汉语。”[2]109[3]87
第一,时间在动。从这个角度看,认知主体的位置是恒定的,时间是变量,由未来到现在再到过去就如同一支一往向前的箭从其面前穿过后继续朝背后飞去。认知主体站在中间,未来的时间在他的前面,过去的时间在他的背后,而固定不变的自己就是现在。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表示将来、表示现在和表示过去。例如,例句(15)到(20)都表示将来。
(15)I am looking forward to leaving here as soon as possible.我希望赶紧离开这。
(16)The deadline is approaching.马上要到截止日期了。
(17)There are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head of us.我们遇到了经济困难。
(18)In the weeks ahead of us we will travel to Europe.未来几周我们将去欧洲游。
(19)The future lies before us.未来展现在我们面前。
(20)The 21st century is walking toward us.二十一世纪正向我们走来。
例句(21)(22)都表示现在。
(21)At this time I find English is very difficult to learn.当前我发现英语很难学。
(22)The situation is better currently.当前形势有所好转。
例句(23)到(26)都表示过去。
(23)I like to look back on my college days,which were the happiest in my life.我喜欢回顾我的大学时代,那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
(24)I can retrospect the old days.我能回想起过去的时光。
(25)I want to review the English words again.我想再次回顾英语单词。
(26)Can you recall the thing that happened in the last year?你能追忆起去年发生的事情吗?
第二,自我在动。在这一方式中,时间相对于人是恒定的,而观察者在时间中是动态的,自我超越了过去,经过现在移向未来,即未来在前,过去在后。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表示过去、表示现在和表示未来。例如,例句(27)到(30)都表示过去。
(27)We cannot go back into the past.我们不能回到过去。
(28)We have marched into the new century.我们已经跨入新世纪。
例句(29)到(30)都表示现在。
(29)The existing condition is worse.当下的条件越来越糟糕。
(30)At this time you’d better work hard.当下你最好努力工作。
例句(31)表示未来。
(31)Let’s walk towards the splendid future together.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走向美好的未来。
以上实例显示汉语和英语都能用“时间在动”与“自我在动”两种变体形式来表达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隐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时间是空间”的隐喻被汉语和英语共享。但是由于各语言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价值观念、文化习俗,使得他们在对时间进行隐喻化认知时,存在较大差异。英语民族在描述时间范畴时更倾向于使用“自我在动”的隐喻概念。“这是因为英美民族与汉族不同,而英美民族重理性,善于逻辑思维,认为人类要认识自然、改变自然,就应该不断探寻一些未知的东西,力求创新,向着未来迈进。所以他们在时间取向上采取未来取向。”[4]10汉族受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认为人类在自然界是渺小的,只有顺应自然、依附自然,才能生存下去。因而认为日夜交替、四季变化的世纪推移现象是运动的主体,它们就像流水一样,从人们面前流过。过去了的时间在前面,是人们看得到的;未来的时间在后面,是人们看不到的。所以,“过去在前,未来在后”是汉语中更常用的一种时间隐喻。所以在汉语中才会有“前天”“前辈”“先例”“前车之鉴”“后天”“往后”“后背”“承前启后”等词语。“这些语言很难被采用‘自我在动’概念的英美人所理解,但却和中国人讲究论资排辈的隐喻化的行为相吻合。”[2]110[3]88
第三,垂直层面(时间沿纵向坐标运动)。在纵向坐标中,垂直的空间范围也可以表达时间。零点以上的坐标为早时,离坐标轴越远则越早,零点以下的坐标所表达的时间则为晚时,离坐标轴越远则越晚。例如:上/下世纪、上/下次、上/下一年、上/下个月、上/下旬、上/下周和上/下午等等。“蓝纯认为这一隐喻的产生可能与太阳的运行有关,太阳从地平线升到垂直最高点为时间源,离最高点越远的时间就会越早或越晚。”[2]110[3]89过去的时间是上升过程,未来的时间是下降过程。过去与现在存在空间中高低的差别。因而有“过去在上,未来在下”这一表述时间的空间隐喻。英语中也存在这样的隐喻概念,例如:
(32)We want to live well right up to the end.我们想一直好好生活下去。
必须注意到的是,英语中很少使用介词up/down来表示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使用at,on,in等空间概念来映射时间,另外也会用before,next,after,last等来表达,但在英语中用到更多的还是at,on,in。这三个介词也有区别:表示时间的某一点或周岁用at,如:at the age of 27(在27岁的时候)。映射事情发生的时间或在某时或某场合之后用on,如on Monday night(在星期一的晚上);on September the first(在九月一日的那天);on your arrival(在你到达之后);泛指一段时间内一般用in,如in a few months(在几个月之后)。
四、汉英状态的空间隐喻认知对比
汉英语中都用“上下”的空间方位来喻指不同状态。上表示状态良好,下表示状态较差。例如:表示“情绪状态”:情绪高涨,情绪低落(其隐喻基础是健康乐观的状态为上,沮丧、悲伤的状态为下)。表示“主动与被动”:上进;被贬(其隐喻基础是:主动为上,被动为下)。表示“事物公开状态”:上头条、上榜、上线;言下之意、下意识(其隐喻基础是公开状态为上,较隐秘状态为下)。表示“工作状态”:上班;上学;上任;下课;下班;下岗(其隐喻基础是在工作状态为上,非工作状态为下)。表示“质量状况”:上等货;上品;下等货;下品(其隐喻基础是质量较好为上,质量较差为下)。除了“上下”外,汉语也会用“里、外”来隐喻不同的状态。因为人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立体的存在于世界里,如陶醉中、吃饭中、放映中。
对应汉语的“上”“下”“中”“里”,英语可以用at,on,in,under,over,down,up等结构来表示。例如;on本身有“在……之上”和“正在进行”之义,一般表示活动正在进行或人正在参与某活动。at表示某种状态和情境。in指某人或某物的状态或状况。若表示主动状态,则用control的反义词over来表示,如control over somebody。Up,down主要用来映射人的情绪,其隐喻基础是HAPPY IS UP,SAD IS DOWN。下面主要从on,at,in,under,over,up,down来举例。
(33)on:on a dime(在极小的空间)
(34)at:at school,at a disadvantage,at a distance(在学校;处于劣势;在特定的距离内)
(35)in:in a boat,in a blue funk,in a box,in a bad temper,in deep love(在船上;处于惊恐万分的状态;在盒子里;发脾气;深爱)
(36)under:under attack,under control,under arrest,under pressure(攻击;控制;被捕;面临压力)
(37)up,down:high mood, cheer up,feel down,feel up(情绪高涨;振作起来;感到沮丧;激起欲望)
五、汉英范围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对比
在汉语中,对范围的定义是比较抽象模糊的,指的是周围的界限,比如地区范围、工作范围、生活范围、研究范围等等。物质客观的存在于空间中,空间通过长、宽、高既能表现具体事物,也能表现抽象事物。空间的概念不是绝对存在的,抽象事物参照于空间存在,可以用“上、下、里、外”这些方位词来描述空间,可以喻指范围的大小和宽广。汉语的“上”“下”包含两种意思。
(一)表示确切的空间位置,例如:
(38)A.包在椅子上。
B.笔掉在桌子下面了。
(二)表示范围的概念,例如:
(39)在生活上互相照顾。
可以看出,(38)中的例子表示客观的具体事物的存在形式,“上”“下”在具体物体表面上均有接触点。“上、下”在(38)A表示的是确切的空间位置,在客观事物上有接触点。在(38)B也表示“垂直的空间关系”,但是在客观事物上没有接触点,一事物的空间位置必须参照另一客观事物才能进行描述。(39)中的例子是抽象事物的存在形式。“上”“下”所组成的结构体没有垂直的空间关系和表面上的接触点,所展现的空间是想象中的认知空间,属于范围的概念。
用“里”“外”来喻指范围也在汉语中有所体现。“里”指的是范围圈以内含括的所有范围,而“外”指的是超出范围圈的所有范围。范围圈主要是由点本身的外沿和人的空间立体感形成的,它具有抽象性,无法具体用点、线、面的形状构成。人类在认知过程中通常将抽象、无形的意识形态化为具体、有形的事物,才能更有利于理解、掌握。这些东西可作为具体实物产生、存在于一定的想象空间范围内。例如:
(40)将你捧在手心里。
(41)你刻苦努力,最后获得成功,在我看来是件意外的事。
基于人类相同的认知模式,在英语表达中,也借用具体方位来隐喻范围。但与汉语相比,英语的语义要更加精确和可观。例如英语的at,on,in(在……方面)可表示地点和位置,也可表示抽象的范围概念。At,on,in表示的内在含义各不相同。At指两者之间接触的为点,on指两者之间接触的为面和体,in指两者之间的接触为域。例如an expert at computer指在计算机技巧方面精通,an expert on computer指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知识,“而an expert in language,指语言学这个领域。实际上,这些用法是把有关语言学的所有知识领域抽象为一个实体。”[1]43at,on,in三个介词分别表示接触该抽象实体所占面积的宽窄,面积大小是有小到大逐渐递增的,at所接触的面积最窄,on其次,in的接触面积最宽。
此外,英语中还用out of,to,within等来表示范围概念。Out of表示“超出某个范围”,within表示在……范围之内,to表示达到了某种范围的程度。例如:out of alignment(不成一条直线的),out of balance(失去平衡),within bounds(在允许范围内),within borders(在边境内),to the backbone(完完全全地),to the best of my ability(尽我所能)。
英语和汉语都会使用确切的位置来隐喻抽象的范围。但在表达结构上存在不同,汉语在表达接触关系和不接触的空间关系时,都使用“在……上”。而英语则用不同的结构来表达不同接触面的大小。“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在表达地点和范围时,汉语的特点是‘避实就虚’,而英语则有‘虚中求实’的趋向。”[4]10
六、汉英社会关系的空间隐喻对比
人存在于社会之中就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与社会中的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阶级关系、群体关系、个人关系、亲属关系等。空间隐喻除了可以被用来理解数量、状态、范围,还能认知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接下来将主要以等级关系和亲疏关系为例来研究社会关系的空间隐喻化现象。
(一)汉英社会等级的空间隐喻对比
等级关系主要存在于封建社会中,包括君臣、主仆、领从之间的尊卑关系,父子间的长幼关系,统治与被统治之间的上下关系等。其中,处于“高势地位”的是尊者、长者和上级,而处于“低势地位”的是卑者、幼子和下级。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发展必然要有组织和分工,在组织和分工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产生了阶级的划分。酋长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一个部落一般有几个酋长,其余的就是老百姓。酋长在部落中拥有相当大的权利,不论是在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有着决定性作用。酋长有众多的侍从,前呼后拥。酋长世袭的方式有父系和母系两种,即儿子继承父亲的职位或外甥继承舅父的职位。酋长之间也有等级差别,他们有级别管辖,住的房子也有差别。
在封建社会中,等级最高的一般都是位高权重的人。在君臣关系中,在上的君王,在下的为臣子,都必须誓死效忠于最高统治者。而在下的臣子中又分为不同的等级、大小官员层层隶属。
在现代社会中,物质和权利在无形之中成为了划分等级的标准。一个人拥有雄厚的物质、手握大权,那么他的地位就高。在很多场合,位置越高的人往往是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而地位低的人则被放在较低的位置。例如:在各种类型、规模的会议上,重要的领导和来宾一般都坐在最前排;在体育比赛的颁奖仪式上,只有冠军才能站上最高处领奖台。事实上,英语和汉语都借助“上下”(top;down)、“高低”(high;low)等空间概念来喻指地位的“高低贵贱”。例如:
(42)上宾、上层
(43)下人、下地狱
(44)高管、高手、高明
(45)the top job(头等工作)、top issue(首要问题)、top manager(高管)、rise to the top(身居首位)
(46)high achiever(取得高成就的人)、high altar(祭坛)
(47)down-scale(下等的)、down and out(穷困潦倒的)、low class(社会地位低下)
(二)汉英亲属关系的空间隐喻对比
在汉语中,人们一般用距离隐喻(“远”“近”)和容器隐喻(“内”“外”)表示亲疏关系。“‘远’和‘外’表示关系疏远,而‘近’和‘内’表示关系亲密。”[5]例如:
(48)远房、远亲
(49)近亲、近邻
(50)内人、内亲
(51)外人、外戚
中国社会组织在很长时间内沿袭了古代宗法制。宗法制度强调亲近的人和疏离的人是由区别的。在宗法制度下,单边父系的嫡长子优先继承父权。在家族地位的排列上,女性成员受到高度的排斥,目的是确保权利和财富保留在同性家族内。同时,通常女性出嫁后要随夫姓,事事都要从维护夫家的利益出发,这就与家族的联系和关系逐渐淡漠,从而失去了同一血缘、姓氏的家族继承权。于是,人们便开始用形容容器的“内”“外”来喻指亲属亲疏关系。
而英美人国家注重培养的是具有开拓精神、冒险精神的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人的发展不完全依赖于家庭和家族,家族地位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于是对亲属称谓就较为笼统和概括了。无论嫡长子或次子、男或女都有相等的财产继承权,且财产不论属于血亲还是姻亲都可继承,甚至既无血亲又无姻亲的人赠予的财产也可继承。在英美人的观念中,亲属之间无轻重、主次和男女之分,因此,他们几乎不使用“内、外”来喻指亲属的亲疏关系。
七、汉英空间隐喻差异原因及其对跨文化交流、教学的启示
(一)汉英空间隐喻差异因素阐释
虽然汉族和英美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但都在同一个星球上生存,他们共同积累的文化就产生了共识文化。“在语言表达中,共识文化易产生相似的语义。因此一些相同或相似的隐喻概念基础会存在于汉英语的表达方式中。”[6]两种语言的共核构成是相互理解对方语言的前提,也导致了两种语言在隐喻方面存在许多的相似性。而不同民族生活的经验当中也会存在文化差异。不同的心理定位、文化定位受到民族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其定位概念会有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汉英隐喻中的文化差异与其长期生存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有关。据分析影响汉英文化中隐喻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地理和气候环境因素。人类自然环境丰富多样,隐喻也带有各种各样地域和种族文化的特征。而在不同环境之中产生的隐喻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的思维和物体概念系统,从而形成新的隐喻联想,反作用于新的隐喻形成。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类由于其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也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隐喻文化。
第二,宗教和社会的价值观。自古以来中国文化深受儒家、道家文化的影响。封建等级制度、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认知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甚至潜移默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这个观念也间接影响着汉语语义的发展。而西方一直以来倡导民主、自由的观念,没有复杂的繁文缛节,以简单为主。
第三,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哲学思想里面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的不同,必将在不同的隐喻文化之间发生冲突;文学艺术等文化传统浓缩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必然会对隐喻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除了文化差异,理解隐喻的方式也会影响和制约对隐喻的理解。母语文化体验长期影响着我们对外部环境的感知方式。我们对外部信息的选择与我们的母语文化密切相关,对自己熟悉的、与母语文化相关的内容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且母语文化的根深蒂固使我们更容易用母语的思维理解目的语隐喻。由于所处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其它文化认知的欠缺,容易产生对其它文化的误解和偏见,从而造成隐喻的跨文化理解误区。
(二)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不能忽视空间隐喻与人类文化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将空间隐喻经由思维加工而形成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它根植于文化系统中,属于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文化是隐喻的核心,必须重视思维和语言方面的文化在空间隐喻形成中的作用。若不考虑文化因素,便无法对两个不同事物在人的思维中建立联系的现象以及隐喻在人思维中的深层机制做出合理解释。英汉空间隐喻包含了各民族的文化体验、理解和认知。一门新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既能够开拓、创新我们的思维,还能够了解掌握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因此,“第二语言掌握的标准和评价不能局限于语言表达层次,还要深刻剖析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利用语言环境来理解真正的含义,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7]反之,汉英语学习者的空间隐喻理解研究有利于以新的方式掌握第二语言,并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开拓思维。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空间隐喻,我们会发现相似的文化经历和思维方式会带来相似的语言表达,而相异的文化则会导致不同的语言表达。
因此,我们要理解某一种隐喻,就必须要对支撑隐喻概念的异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和体验。由于隐喻概念系统的差异,不同语言民族对隐喻本质意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要想掌握不同文化中的隐喻精髓,从而更好地领悟和运用,必须借助一些方法和手段。一个是借助词典,通过了解词汇的语源和出处,可以推导出不同文化的隐喻概念及其产生的基础,最后全面理解隐喻的真实含义。第二要借助有关的文化成果,通过对文化知识的积累提高理解能力。“因为隐喻概念和隐喻表达最终还是来源于文化。”[8]112“只有不断通过书面学习和文化实践,才能提高对不同文化隐喻领悟和运用能力,从而为更好的解决隐喻跨文化理解找到途径。”[8]112
(三)对教学的启示
第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的隐喻性。教师研究和掌握隐喻的操作机制会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有关语义和语用的知识,把空间隐喻的意义教学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组成部分,在学习了许多表示空间含义的词语之后,应将词语的本义和隐喻义归纳起来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和计划。这样,学生通过语义联想到了单词的意思,增强记忆单词的效果,也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动机。
第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空间隐喻思维能力。“隐喻能力能够衡量人们是否熟练掌握一门语言。”[9]学生可以利用空间隐喻这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获取英语知识,从而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词汇和语法。例如,在讲解cheer up;feel up;fall into a depression等短语时引导学生理解英美人总用up表示幸福、健康、成功等积极意义,用down表示低沉、消极意义。教师若按照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翻译教学时应利用空间隐喻的普遍性。“空间概念能普遍适用于多种语言。莱昂斯指出,不同民族的人在身体和思维文化上都有着极大的共性。”[10]“人在兴奋或健康时,精神状态积极向上;沮丧或重病时,精神状态往往颓靡、低落。东西往上添加则多,去则降低。英国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遥远,但英国人和中国人使用空间隐喻却有许多相似之处”[11]例如,学生学习up和down的意义和用法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例句,Housing prices are going up;Clothing production was five percent down from last year.归纳出数量多用“up”,数量少用“down”。汉语中也有高低之分,近几年房价持续上涨;股票持续下跌,股民们承受着巨大压力等,英汉互译中都可以使用相同的空间概念来转换。这些体现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共性和空间隐喻的普遍性,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八、结 语
空间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它来源于直接的身体经验,人们用表示数量、状态、范围、社会关系等抽象概念来理解感受到的上下、里外、前后、远近等表示空间的具体方位,从而完成对事物隐喻化的认知。“各个概念隐喻之间通常是相容的,但也有局部的不一致;概念隐喻有着具身体验的根源和更大的文化背景的支撑。”[12]本文阐释了汉英语空间隐喻认知的异同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空间隐喻的研究对跨文化交流及教学的启示,使我们在“了解汉英语空间隐喻的共性与个性的同时,也了解到汉民族与英美认知方式的异同,从而为跨文化交流、英语词汇、翻译的教学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1]53。
参考文献:
[1]冯桂玲.汉英语空间隐喻的对比分析[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陈小萍.英汉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比[J].长沙大学学报,2007(6).
[3]赵佳.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英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J].许昌学院学报,2009(1).
[4]吴静.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1(3).
[5]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05.
[6]张薇.汉俄语空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13.
[7]陈映戎.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7.
[8]李元胜.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5).
[9]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11.
[10]谷文平.隐喻视角中的文化[J].淮阴工学学报,2002(10):83.
[11]董莉.空间隐喻的辩证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33.
[12]彭英龙.中国古典文论中的视觉性隐喻——以《文心雕龙》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