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和实践路径
2018-02-09
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强化领导地位和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是在新形势下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巩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是运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全党的思想意志、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的政治实践活动。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一个重大命题,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第一,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内涵是坚持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1]62。”这一论述指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所在。全党必须贯彻落实这一首要任务,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增强党的政治优势和领导能力,巩固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和核心地位,发挥党中央对全党的领导作用,促进党内的团结稳定,有效整合党内政治资源,确保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作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拥有8956.4万名党员和457.2万个基层组织(截止2017年底)”[2]。管理如此庞大的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如果党内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没有树立党中央的政治权威,党就会丧失凝聚力和向心力,造成党的组织体系涣散、领导能力弱化,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和领导地位,严重威胁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3]。
第二,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发展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能够有效调节党内政治关系,提高党员的政治生活质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把加强思想理论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制度,严格执行党内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实效性。党内政治生态集中反映了一个政党内部的政治生活环境,体现了一个政党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员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行为选择以及人生态度,交织融合而形成的生存和发展环境[4]。”只有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环境和党内人际关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把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
第三,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之举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是党内主流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和内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5]。”由此指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明确了它所具有的思想基础、主体结构和鲜明特质。党内政治文化是发展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有效针对党内庸俗腐朽文化和党员错误思想的治本之举,能够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与政治认同,促进党员价值观念的整合和政治品格的提升。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必须积极弘扬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克服各种错误文化思潮的影响,抵制各种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侵蚀,坚决清除党内隐藏的“两面派”“两面人”。不断培厚党内优良政治生态的土壤,积极引导和教育各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自觉提高思想觉悟、政治品格和文化修养。
第四,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锻炼,尤其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政治能力。党员的党性锻炼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克服党员队伍中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举措。全面增强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必须在党的理论指导下、在党内规章制度的规范下,全力抓好党性教育,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培育,不断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和党性实践锻炼。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提高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政治觉悟和实践中的政治能力。政治觉悟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生活实践中领会政治问题、明辨政治是非、坚守政治信仰、防范政治风险的意识。“政治能力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6]。”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必须在实践工作中积累政治经验,在严肃纪律中强化政治素养,大力加强党性锻炼和理论修养,不断锤炼政治本领和坚守政治立场。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在深入调研和联系群众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7]。”由此表明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在地位和作用上并非并列的关系,党的其他建设需要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来展开。
(一)政治建设明确思想建设的政治方向
党的思想建设注重的是党员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思想道德教育,着力解决党员的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思想建设,明确了思想建设发展的政治方向。2018年8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8]。”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的根本方向,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关系和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9]80。”党的思想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持续开展理想信念、基本理论、宗旨意识、组织纪律、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着力培养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准政治立场和政治要求。党的思想建设还必须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切实纠正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不断增强全体党员的政治信仰、政治理想和政治忠诚,大力增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坚定政治方向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二)政治建设体现组织建设的政治标准
深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需要使政治建设的内容作用于组织建设之中,“这是党的政治诉求、政治要求在组织层面的体现,是实现党的政治意图、政治目标的组织手段和组织形态”[10]。党的政治建设统领组织建设,就是要把政治性融入到组织建设中,着重强调党组织建设以及选拔、任用党员干部方面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要求。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必须坚持贯彻党的决议、维护党的权威,积极宣传党的政治理论、政治路线、政治主张,提高党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基层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政治上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凝聚力。在选拔任用各级党员干部时,必须坚持正确的选拔任用原则和政治标准,健全和完善党员干部选拔录用机制。在考察党员干部时,要看重是否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政治素养、出色的政治能力。在考核评定党员干部时,关键要看个人是否具有鲜明的政治担当和政治定力,能否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中管干部、省管干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以及金融单位的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党组织的监督和约束,不断督促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提高组织能力、强化政治担当,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政治建设强调作风建设的政治表现
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和约束党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作风,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正风肃纪作为主要任务,以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根本要求,“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1]66。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核心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尊崇党章、遵守党的纪律规范,不断加强高中级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1]63。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之中,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以优良的党风、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凝聚起党心和民心。
(四)政治建设凸显纪律建设的政治规范
纪律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中新增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在党的纪律建设中,首先要强调的是党的政治纪律,“它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11]356。因此,全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和规则体系,在开展纪律教育中自觉提升纪律意识,在严肃的监督问责中不断增强政治纪律的约束。“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12]。要通过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为重点,持续开展党内政治巡视和监督检查,严肃追究党内违纪违法人员的政治责任。在监督执纪工作中,坚持把查处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问题作为主要任务,已取得了很大成效。“2017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存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案件1.2万件,处分1.2万人,比2016年增长了181%,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供了纪律保障[13]。”党的纪律建设必须充分体现政治上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约束力和实效性。2018年8月,在中共中央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简称《条例》)中,新增或修订了诸多纪律规范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划出了新的纪律“底线”。例如,“在《条例》的第二条中增加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第四十四条规定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且有实际不当言论或造成不良后果的惩处办法;第四十九条增加了导致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政治生态恶化的惩治措施;等等”[14]。
(五)政治建设增强制度建设的政治保障
党内的制度建设是保障党员权利、体现价值共识、凝聚组织合力的根本举措。要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和党内监督体系,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法定化、党内活动程序化、自身建设规范化和领导决策民主化。党的政治建设是加强制度建设的政治保证,能够充分发挥政治支撑和引领的作用,体现党的政治理性、政治意图和价值导向。党的制度建设服务于政治建设,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推动党的政治领导、党内权力监督、党内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制度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责任设计制度,围绕制度构建体系,强化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做到责任清晰、主体明确、制度管用、行之有效,并加强同党内其他法规的衔接,把制度框架确立起来[15]209。”这实质上是运用法治思维和刚性手段来管党治党,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制度规范来解决党内问题、调解党内矛盾和规范党员行为。党要坚持把政治建设融入到制度建设之中,要通过修订和建立一系列党内制度、条例和规则,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及各项制度,坚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和党内巡视巡察制度等,不断提高党内的民主决策能力,有效保障党员的政治权利,以完善的党内制度法规和监督机制约束和治理党内出现的政治生活不严、政治生态恶化、政治文化庸俗等问题。
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
党的政治建设要突出其重点内容、发挥其统领作用,必须以党的各项建设作为有效的实践路径来使其落到实处。
(一)在全党范围内深入贯彻落实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政治原则
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以及最新修改的党章中,都旗帜鲜明地指出:“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1]584。”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推进会等会议上,习近平多次强调党的政治领导的重要性,提出了维护党中央核心领导地位的根本要求。在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引导全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武装官兵,铸牢部队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16]。”在贯彻落实《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推进会上,赵乐际强调:“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纲’和‘魂’。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守政治巡视职能定位,自觉承担‘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17]。”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在实际行动中坚决维护这一原则,绝不容许违反。
(二)全国各级党组织必须着力增强政治生活的“四性”,积极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1]62,充分体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增强政治性是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纳入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全过程,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理想和政治立场,维护党的政治领导。增强时代性是在党内开展政治生活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深刻把握党内政治生活面临的新要求新特征,创新和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民主评议等活动,及时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新问题。增强原则性是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循各种政治规范和所提供的各项基本准则。它不仅能决定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而且为处理党内各种关系和解决各种矛盾提供了遵循依据。“增强战斗性,是要在党内基本原则指导下,通过在组织认定的、正常范围内的党内斗争,特别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做到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批评对方和自身缺点,从而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18]。”在党内不断增强政治生活的“四性”,才能使全体党员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
党内营造优良的政治生态要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上加以优化,要规范党员行为、发扬党内民主、规范党内组织生活,要以党内制度法规作保障,加强党务公开、党内监督和权力制约。十九大以来,全国各级党组织把营造党内健康政治生态作为重要任务,以多种方式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重庆市市委召开的五届四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意见》《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的意见》和全会决议”[19]。全国其他一些地区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为新气象的出现感到鼓舞,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必须坚持不懈,长期奋斗,党内政治生态才可能有大的改观。
(三)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
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在中心位置,牢固树立“人民性”的政治思维和主体意识,把“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推动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坚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发言权和监督权,尤其是党员干部在政治上过不过关,最终还需要经过人民群众的检验和评判”[20]。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必须始终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执政的根基所在,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和权利。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在党的理论指导和党章规范下,抓好全体党员的党性教育,不断增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在开展党性教育方面,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党史国史教育,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在加强党性锻炼方面,要教育全体党员强化责任意识,坚定对党的政治忠诚和政治认同。在加强党性修养方面,“一是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来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意识;二是加强党内监督来提升新时代党性修养”[21]。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四个服从”和党的组织纪律,坚决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请示报告制度,增强党员的组织纪律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向党组织报告,听组织意见,很多问题就不会发生。……防微杜渐才能不出问题[9]766。”加强党内监督必须突出重点监督环节和内容,健全党内监督机制,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和创建监督平台。
(四)进一步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
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中根本的组织原则,能够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有效调节党内关系、强化党员干部的组织领导力、科学配置和约束党内的权力运行。在党的建设长期历程中,建立和完善了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形成了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委员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22]。这些制度的建立推进了党的领导权力配置的制度化,也提升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化、规范化。党内民主集中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发展,需要确立党员教育培训的常态化机制,构建民主公开的运作机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探索实施决策议题预审机制和健全决策执行机制等,形成有效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方式、方法。党的民主集中制在进行制度化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增强执行意识,不断强化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政治意识、制度意识、责任意识和作为意识,正确处理党内民主与集中、组织与个人、团结与批评、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
(五)提高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大力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
党的政治领导力强调的是各级党组织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把握政治方向和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党的政治领导力突出政治性、方向性,要依靠宣传、说服、引导、示范带动等手段。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需要坚定政治信仰。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政治信仰,引导全社会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带动全社会拥护中央权威;坚定责任担当,推动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政治素养;提高法纪意识,遵守党纪国法;加强廉洁意识,带头拒腐防变。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理诉求。党的政治领导力是衡量各级党员干部政治觉悟、政治能力的根本要求。在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要着力突出政治性在党内选人用人中的导向作用。要以政治表现作为考察党员干部的依据,大力提拔和重用政治素养高、政治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注重政治培养和党性锻炼,引导和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困难的地方砥砺政治品质、增长本领。
提高全党同志尤其是高中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必须锤炼政治品格、提升理论素养、加强党内生活锻炼、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和群众工作本领。锤炼政治品格和加强党性锻炼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基本要求。对党忠诚是党员政治品格的重要表现,主要体现在: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站稳政治立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忠诚于党的组织,加强党员个体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本领。提升理论素养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必要条件。提升理论素养首先要强化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文化修养,深入学习党的指导思想、理论体系和基本方略,深刻领会党的历史使命、奋斗目标、战略布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和群众工作本领是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内容。高中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勤奋学习,深入实际,随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解决事关大局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及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在强化党内监督机制和反腐治理能力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党内的政治腐败问题
近年来,党内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以强有力的手段遏制住了腐败蔓延的势头,取得了压倒性态势和丰硕成果。2017年10月,中纪委的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经党中央批准立案审查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218.6万件,处置问题线索267.4万件,立案154.5万件,处分153.7万人,其中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8万人[23]。”“2018年上半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68.3万件,处置问题线索74万件,谈话函询15.4万件,立案30.2万件,处分24万人,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湖北省纪委监委查处涉及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域案件361件、国土资源领域案件193件、司法领域案件98件、能源领域案件18件、金融领域案件11件。青海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71件,同比增长200%;处理507人,同比增长225%[24]。”
然而,我们在取得反腐败斗争重大成果的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和克服。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反腐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大,腐败行为的隐蔽性更强,腐败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一些党政部门对于反腐败斗争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于形势所需,有效预防腐败的措施和方法还需完善。在反腐败斗争中值得警惕的是,很多落马的党员领导干部出现严重的违纪违法和贪腐行为,追根溯源都是政治上首先出了严重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组织出现了党的领导弱化、组织纪律涣散、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等不良倾向,导致政治生活不正常,政治生态恶化;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立场动摇,热衷于拉帮结派、做“两面人”,大搞权钱交易、官商勾结和利益输送等违法乱纪行为,表现出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问题,严重威胁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政治稳定。
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切实解决党内政治层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缺陷。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能够从政治层面解决党内腐败的根源,惩治党内腐败的问题,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这是反腐败斗争取得实际成效的前提条件。当前,党内反腐败斗争需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突出执纪审查的政治性,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和群众监督,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反腐败巡查机制和激励机制,铲除滋生党内腐败的土壤,积极营造清正廉明的党内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