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视阈下聋人大学生职业辅导体系探究
2018-02-09王晓鸥
王晓鸥
(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天津 300384)
随着高校扩招和经济转型,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愈加激烈。由于社会劳动供给的过剩,聋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愈加处于劣势。目前特殊高等院校辅助聋人大学生就业仍采取传统的毕业期间开办就业辅导讲座方式,职业辅导体系与现实社会发展脱轨,聋人大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毕业聋人大学生毕业两年内有较稳定的签约率的就业人数,占当年同届毕业生人数仅为25%左右。新环境下须充分借助已有资源,借力各级组织,探究聋人大学生职业辅导体系的新形式、新方法、新思路,促进聋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助力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统筹各方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未来就业,提升聋生的签约率并有效保障其稳定性,笔者选取“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基于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建立聋人大学生的数据库,提出聋生就业工作前置,就业与创业结合、创业与学科建设相结合,集聚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合力,即“一前置、二结合、三聚力”的新型就业辅导模式,助力聋生职业发展,提升社会融入度。
一、传统职业辅导方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特殊高等教育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特殊高等教育在国家扶持下得到发展,特殊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较之于国外较晚,综合分析特殊高等教育发展多年来的聋人大学生职业辅导方式,我国聋人大学生传统职业辅导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时间紧凑,效果不佳
传统职业辅导模式在时间上安排在学生的第7、第8学期,短时间对聋人学生进行职业辅导工作,此时间段聋人大学生在毕业设计与就业双重压力下,导致传统职业辅导方式效果不明显。通过对2015、2016届毕业聋人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其对毕业前期进行的职业辅导效果调查结果显示,62%的聋人大学生认为职业辅导对自己的帮助就业帮扶作用不明显,并有较大一部分聋生认为如果职业辅导工作前置,其效果可能会较为理想。笔者对近三年招聘聋人大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企业单位进行回访调查中发现,刚入职的聋人大学生的岗前培训、实习适应期较长,岗位认知和职业规划欠缺,且离职率较高。传统聋人大学生的职业辅导方式时间安排不合理,对于在就业上本身就有劣势的聋生很难保证其就业质量。
2.内容单一,形式化严重
传统职业辅导方式内容主要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就业讲座、简历设计培训、创业大赛等形式,内容在时间段的划分多为横向的某一时间点发生,在纵向的时间段保证其活动的持续性效果不强。这些内容方式比较单一化,对聋生主要是自上而下亦或是自下而上的单一方式,与聋生就业辅导的互动性较差。聋生职业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其相关部门在传统方式上存在形式化现象,缺少以聋生为核心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聋生职业辅导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实际效果不甚理想。
3.主体孤立,联动性缺乏
传统职业辅导方式承办主体主要是学生就业工作部门统一规划,下分到各院系即为学生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执行,面向对象为聋人大学生,主要方式是开展与就业相关的活动。学生办公室在对聋人大学生职业辅导工作活动开展中的教师多为本校或本院的职业辅导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的联系较少,学生职业选择是与企业互动的结果,学生办公室对企业信息的不了解,造成开展活动中的效果不理想。此外,聋生就业期间学校与聋生家庭也联系较少,企业、学校、家庭、聋生之间各主体从生态学理论出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形成“1+1>2”的效果,但是彼此间的相互孤立,联动性缺乏,严重的造成“1+1<2”的不理想效果,聋生职业辅导工作成效甚微。
4.信息不对称,辅导错位
采用李克特评分法对聋人大学生自评调查发现,聋生大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公共基础知识三方面自我评价的均值为3.99、4.10、4.06,这说明聋生自我判断中其表现的较为自信,聋生的职业辅导需求更多的是引导工作,而传统的辅导工作低估聋生自我能力,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侧重聋生基础能力增长,聋生的需求信息与辅导体系提供的辅导内容信息发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错位现象严重,所做工作有用功不足,职业辅导工作出现效率较低现象。
二、全面质量管理视阈下职业辅导体系特点
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专家菲根鲍姆(Fiegenbaum)等人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新理念将组织管理、数理统计和现代科学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1]。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 TQM)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2]全面质量管理视阈下的职业辅导体系有以下特点。
1.职业辅导体系的主体多元化
全面质量管理视阈下针对聋生的职业辅导,参与主体从宏观到微观、从组织到个人全员参与,助力聋生职业发展。聋生职业辅导中,政府组织、企业、学校、聋生家庭、聋生个体等各主体之间建立以聋生为核心的“职业辅导体系网”,各主体间共享信息资源,紧紧围绕为聋生服务的工作理念。聋人大学生职业辅导工作实践过程中,政府制定诸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刺激企业单位加大残疾人岗位设置力度;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与企业合作,进行专业优化和一对一职业辅导;家庭和聋生个体在学校引导、企业培训方面予以全力配合,各主体共同致力于聋生更好的就业目标,提升聋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聋生就业。
2.职业辅导体系的内容丰富化
全面质量管理视阈和全员共同参与下关注质量的发展,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戴明的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3],通过检查反馈,丰富聋人大学生的职业辅导体系内容建设。聋人大学生职业辅导目标战略制定后制定实施计划,并按照要求执行,然后通过核查阶段发现前期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处置阶段对聋生职业辅导检查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内容的丰富化。对比传统职业辅导体系,通过PDCA循环新形式的职业辅导体系建设在时间跨度上更长,在内容形式上更加突出多样性的职业辅导体系。首先是时间跨度上,通过将聋生就业工作前置方法,借助互联网,建立聋生自入学以来的数据库记录聋生个人信息,充分了解聋生自身特性,为“一生一策”的职业辅导工作奠定基础。然后是内容形式上的多样性,传统的职业辅导工作具有以上分析的特点,结合实际对聋生的职业辅导工作要充分的将就业与创业相结合,根据聋生专业设置,建立服装设计、产品造型、网络工程、茶艺等聋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结合专业培养聋生的创业精神,职业能力。全面质量管理下内容的丰富化提升聋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3.职业辅导体系的客体全面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视阈下的客体是聋人大学生,通过职业辅导体系的建立,聋生职业辅导工作呈现系统性、整体性、联动性特点,聋生职业发展依据聋生自身特点,进行中的“一生一策”方法能够有效保障辅导工作的针对性,高效性,聋生职业辅导体系下聋生的各个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促进聋生顺利度过由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身份转换的震荡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实现更好的社会化。
三、“一前置、二结合、三聚力”职业辅导体系构建
全面质量管理视阈下聋人大学生职业辅导体系的建立充分考虑各种情景,以提升聋生社会适应能力为中心工作,以“一前置、二结合、三聚力”为聋生职业辅导工作思路,扎实做好聋生的职业辅导工作,为聋生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1.就业工作前置
就业工作前置从时间跨度和辅导内容两方面较之传统职业辅导体系革新。时间跨度上对聋生的就业辅导工作采取从入学即开始的方法,在持续性上持续聋生的整个大学生活,通过持续不断的帮扶,急聋生所急,供聋生所需,培养聋生的就业意识,提升其就业能力。辅导内容上主要是传统辅导内容的丰富化与聋生职业辅导数据库的建立,辅导内容的丰富化即通过PDCA循环核查出聋生需求,在处置阶段以聋生需求为导向开展聋生的就业辅导工作,形式不限;聋生职业辅导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平台,通过建立聋生个人信息库,对聋生职业辅导工作因地制宜,精准化帮扶,“一生一策”,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保障聋生职业辅导质量水平。具体采取的实施办法如下。
从聋生入学开始,构建从大一到大四的全程化的培训辅导体系。聋生自入学就对其户口性质、是否独生女、听力损失等级、手语状况、父母受教育状况、父母收入个人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同时采用瑞文等量表对聋生的智商、情商进行测试记录,建立聋生的个人基本信息数据库。职业辅导活动方以建立的聋生创业活动空间、聋生的自由教室为平台,对聋生进行有整体规划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职场模拟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增进聋生的就业创业意识,聋生的职业辅导经历均录入个人基本信息数据库,通过递进式的职业辅导经历促进聋生就业能力提升。
2.就业与创业结合、创业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双结合模式
自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提出,大学生创业活动在各个校园积极展开,聋人大学生专业主要是计算机和艺术两个专业领域,聋生职业辅导体系要紧扣时代的脉搏,依据聋生的专业特点,对聋生职业辅导工作采取就业与创业结合、创业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双结合工作思路,全面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化聋生的职业辅导工作,具体到工作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首先是聋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相结合,聋生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让每一个聋生均能有自己的项目,有自己的公司,创业教育的实质是培育每个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聋生就业意识,创业活动是整个创业教育的拔高工作,“二八原则”下,对于创业教育中的20%可能存在创业的人员依据职业辅导工作中的“一生一策”原则,为聋生提供资源,提供帮扶,促进聋生的创业,创业成功的聋生吸纳未就业的聋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促进聋生人生职业目标实现的最优化。其次,创业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主要是专业课程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两方面,创业教育立足计算机和艺术两大主干专业课程,建立网络工程、服装设计、产品造型等多支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展相关专业的创业活动,形成以专业促进创业,通过创业完善专业的闭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12]4号)文件,学校从2008年起就应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或必修课程,后期过渡到必修课程。当前聋生职业辅导生涯规划课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针对性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全面质量管理视阈下针对聋生的职业辅导学科建设从宏观上讲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聋生传统的职业辅导方法忽略质量发展,因此职业辅导课程上要形成以聋生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实践性课堂,调动聋生的兴趣,激发聋生的主动性;微观上将聋生四年学习生活实践进行简单切割,课程设置前两年为聋生打基础,夯实聋生职业理论基础,后两年重实践,各式活动的积极参与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进聋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3.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聚力发力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视角是围绕聋生的职业成功的全员参与、共同努力。聋人大学生的成功职业辅导离不开政府、企业、学校各主体的鼎力支持,政府为聋生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引与支持,企业为聋生提供岗位与培训,学校为聋生提供职业辅导,合力作用下助力聋生的职业生涯开始与发展,促进聋生更好适应社会。
首先,政府充分利用当今大数据资源库,为聋生的职业辅导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同时搭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桥梁,对特殊高等院校的科研项目提高其转化率,发挥特殊高等院校自身科研的“造血功能”,借助科研实践提升聋生的综合能力;特殊高等院校要建立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首先特殊高等院校通过转衔计划[4]、高校分流[5]措施实现聋生高等教育人才与企业的对口 “输出——接收”目标。其次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孵化基地建设,孵化基地不同于就业与实验室,是未毕业聋生通过见习的方式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方式,通过孵化基地建设不仅能提升聋生的职业能力,而且能够降低企业人才培训成本,实现双方共赢。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聚力发力是全面质量管理视阈下的新型职业辅导体系的新特点,其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信息对称,共同助力聋人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四、结束语
“全面质量管理”视阈应用于聋人大学生“一前置、二结合、三聚力”的职业辅导体系,是传统职业辅导方式在当今环境中的与时俱进,是新形式下的创新,其不仅迎合了聋人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同时也保障了职业辅导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毕业聋人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质量实现的最后环节,凝聚各方力量,发力于聋生就业,通过职业辅导体系建设助力聋人大学生就业,提升特殊高等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66-371.
[2]陈小梅.论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13(7):87-89.
[3]杨洁.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2011(4):83-84.
[4]田艳萍.美国障碍学生的个别化转衔计划[J].绥化学院学报,2014(4):146-149.
[5]董泽芳.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