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经济培育:嘉兴的主要做法和创新启示
2018-02-09章纯李少臣王哲希
□章纯 李少臣 王哲希
“四新”经济这一理念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四新”经济的覆盖面很广泛,既包括制造业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也包括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和新业态。
主要背景
从全球竞争看,加快“四新”经济培育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题中之义,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培育新动能从本质上讲就是要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新的能量,这个动力可以是新科技的突破、新产业的兴起,也可以是新市场主体的崛起和发展。当前,全球范围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信息技术、新能源、生命科学、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加速应用,并对产业领域带来重要影响,正在加快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国家竞争格局。谁在新动能培育上领先,谁就能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从国家层面看,加快“四新”经济培育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新动能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常态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并及时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自2016年以来,“新动能”已连续3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国办发〔2017〕4号),明确指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从嘉兴发展看,加快培育“四新”经济是嘉兴加快高端外资集聚地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嘉兴的发展之所以能够稳中有进,原因就在于过去几个发展阶段都抓住了发展新动能的机遇,比如民营经济、外贸经济、电子商务、信息经济等。与此同时,新动能成为各地争相部署的战略要点,上海、江苏等地纷纷加大培育新经济新动能的力度,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或方案。今年以来,省政府作出了“十大行动计划”的部署,新动能行动计划是其中之一。嘉兴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省里决策部署,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充分发挥嘉兴信息经济发展优势,积极推动以“四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的形成。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开展主要工作
积极推进双创工作,凝聚发展新活力。2017年,嘉兴市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科技城)成功入围国家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成为第二批全省三家区域示范基地之一。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双创支撑平台,2017年嘉兴市认定了首批10家市级双创示范基地。今年1月13日,嘉兴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研讨会聚焦“新经济、新动能”,开展市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四新”经济示范企业授牌表彰、政策研讨、经验交流、高端对话等活动,发布了嘉兴市发改委和浙江理工大学牵头编制的《嘉兴市双创指数报告》。
认定“四新”示范企业,引领新经济发展。2017年,嘉兴印发了《嘉兴市“四新”经济示范企业认定办法》,组织开展“四新”经济示范企业评选工作,认定了首批12家“四新”经济示范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时尚产业、集成家居、现代农业等不同类别的新兴企业,通过树立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优化提升平台功能,承载发展新动能。一是出台《嘉兴市平台优化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整合优化各类工业平台,原则上每个县(市、区)保留1-2家重大平台,打造以国家级平台为龙头、省级平台为基础的高质量、新能级平台体系。二是开展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初审工作,下一步还将谋划开展市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评选工作,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开展“万亩千亿”平台调研,要求各地认真做好摸排,积极谋划具有较大空间、产业培育潜力大的产业发展平台。四是设立浙江柔性技术研究院和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力争打造全国虚拟现实和可视化产业集聚地。
强化区域协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是以建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为契机,加强产业合作对接,积极对接上海各类高端资源,吸引高质量外资集聚,为嘉兴发展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是以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对口合作等国家战略为契机,与和嘉兴“结对子”的四川、青海、西藏、吉林等地区开展合作,通过异地工业园飞地经济等形式转移一部分高耗能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二是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印发了《关于成立嘉兴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并委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上海科学研究所开展G60科创走廊规划编制工作。目前G60主轴节点城市在原来的上海松江、嘉兴和杭州3个城市的基础上,又新增苏州、湖州、金华、宣城、芜湖和合肥。三是组织编制嘉兴市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加快融入大湾区创新和产业网络,协同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积极推进互联网产业,培育壮大新经济。制定出台《嘉兴市国家信息经济试点城市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2017-2019)》。建设“一核一城多功能区”互联网产业平台。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2017-2019)》,明确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目标措施。制定南湖区智能终端、秀洲区智慧物流、嘉善光通信、平湖微电机、海宁数字内容、海盐智能家居、桐乡量子通信、嘉兴经开智能家电、港区电子新材料九大产业集群工作方案。
推进省市县长工程,聚焦新动能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省市县长工程项目总数为27个,包括嘉兴港区飞瑞航空华东通航基地(87亿元)、嘉善县上海东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创业创新综合体(130亿元)和海宁市晶科能源高效电池组件项目(80亿元)在内的多个新兴产业项目被列为市县长工程,体现了嘉兴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动能培育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强化了对新动能项目的谋划盯引。
(二)取得主要成效
新动能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13.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622.5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29.6亿元,新产品产值3546.3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三。新产品产值率为40.8%,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完成产值1178.4亿元,同比增长14.9%;实现工业增加值229.6亿元,同比增长13.7%。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分别达到47.1%和36%,均居全省第二。完善工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腾退低效用地项目357个,腾退面积12309.8亩。
互联网产业不断发展。2017年全市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收入1202亿元,同比增长13.5%,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4.2个百分点。培育信息制造业百亿企业3家,闻泰通讯、晶科能源成功入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天通控股、佳利电子被列入中国电子元件百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百家重点企业中,嘉兴入围11家。
科技孵化不断突破。2017年嘉兴新认定国家级孵化器1家,市级孵化器7家,全市已有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5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5家)。新认定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10家,市级众创空间13家,全市已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达44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7家)。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1家,创历年新高,全市共有15家企业入围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企业,入围数位居全省第三。
改革创新启示
“四新”经济发展要加快建立制度体系。“四新”经济发展初期往往伴有新经济蓬勃发展的特征,但这些充满生机的新技术新业态可能稍纵即逝,能否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取决于能否及时确立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只有先进的生产力与新的生产关系交相呼应,才能汇聚成为支撑经济社会迈向新一波增长的强大动力和能量。
“四新”经济发展要破除制度藩篱。“四新”经济通常具备轻资产、重知识、跨界融合等特征,传统以批代管、偏重目录准入管理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四新”经济领域企业反映发展中遭遇行业准入限制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要加快破除限制“四新经济”发展的准入壁垒,建议加快探索负面清单或产业准入的审管分离制度,建立以事中事后为重点的新型监管和追责体系。
“四新”经济发展要创新扶持力度。保障制度“缺失”、政策落实“不到位”是制约新经济发展的又一难题。“四新”经济发展犹如“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模式,一旦发生“触底”事件,就会全面叫停,对稚弱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造成毁灭性影响。建议一是要因业施策,针对新经济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制订既接轨国际又适合国情的特殊政策和专项管理办法。二是要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科技成果转化等普适性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适应新经济知识智力密集特征的制度生态。三是要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协同中央地方、各个部门着力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