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
2018-02-09吴克明
吴克明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 征,是人类挑战自然困难的战斗凯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在此过程中所铸就的长征精神,不仅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加强国家安全建设也具有强大的激励力量。
毛泽东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纵览长征这段震古烁今的军事远征,我们可以把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一是高远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精神;二是心系他人的革命奉献精神;三是直面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四是顾全大局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五是审时度势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并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2]我国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同样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因此,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加强国家安全建设极为重要。由此,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显得十分必要。
一、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先导
列宁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3]“只有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只有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才能领导自己的国家。”[4]实际上,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是长征精神的主旨,也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可靠保证。因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最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坚强的组织性,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内部的问题,完全能够战胜各种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倾向,维护党的集中和统一,使红军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最终取得革命事业成功。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一先导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而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自然也是加强国家安全建设的领导核心。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就要由党中央及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根据国家安全发展战略要求进行顶层设计,这是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形成国家安全建设道路的最大特色。为此,一要把握好顶层设计的内涵与目的。所谓顶层设计,就是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下,国家立足自身发展要求,结合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对国家安全状况进行科学评估,然后确定国家安全战略的总目标及各子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其目的,就是要明确国家大战略目标以及本方面、本领域工作的目标,以使国家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各地区,亦即各子系统在规划本位工作时有所遵循,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上,本位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二要协调好各层面之间的利益关系。例如,顶层设计在确立国家大战略目标时,需要统筹兼顾各层面的国家利益。实际上,国家大战略目标是个目标体系,包括核心目标、次核心目标以及一般目标,而且核心目标与次核心目标以及一般目标三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又如,在统筹各方面、各层次利益时,特别需要把握好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之间的关系。因为安全是保障,发展是根本。没有安全,发展是空谈,即使有些发展成果,也会因安全不保而被别国掠夺去;而没有发展,安全就没有可持续性。不重发展只顾安全,实际上只能是苟且偷安。再如,与统筹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相对应,还应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改革开放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平发展与推进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三要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划清各子系统的责任和任务,这就需要各子系统进行再顶层设计。对加强国家安全建设来说,应当按照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政治安全为根本、经济安全为基础,军事等安全为保障的国家安全体系,摆正各领域各子系统安全的位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子系统安全的国家安全建设格局。
二、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关键
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5]列宁认为:“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6]“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一切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出色地把以下两方面结合起来:既以完全科学的冷静态度去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又非常坚决地承认群众(当然,还有善于摸索到并建立起同某些阶级的联系的个人、团体、组织、政党)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革命首创精神的意义。”[3]当时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物资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除了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之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靠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长征精神所体现出的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象征。因此,长征时期,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拥护,为取得长征胜利、铸就长征精神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这一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在国家安全体系中,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核心的部分,其他安全都应统一于人民安全。人民安全高于一切,是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的精髓所在,是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人民群众是维护国家安全最为可靠的力量源泉。要从人民群众中获得力量,就必须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进而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因而,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其根本任务就是全方位保障人民安全,即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为人民创造出良好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的工作环境,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为此,一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生命权和财产权是人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安全的首要内容。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安全,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而我们党之所以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主要也是因为它始终把解决人民利益问题放在首位。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从而以法律形式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这样,有了法律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二要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获得生产和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日益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保障人民安全,就要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存发展需要,把改善人民安全条件摆在突出位置。《国家安全法》明确提出“保卫人民安全”,十九大报告指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等等,这些都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重要举措。同时,还要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三要保障人民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就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安稳,不受各种威胁影响。因而,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既要加强国防力量建设,保障国家领土主权特别是领海、领空安全,又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对人民群众造成的安全威胁,从而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多做凝聚民心、让群众满意的国家安全工作。
三、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重点
列宁指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7]“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7]长征的胜利,可以说是全党、全军讲政治、讲团结、共同奋斗的胜利。我们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维护政治安全和党的团结,实质上是通过思想统一达成行动一致。思想政治上的统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统一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和基本方略上来。坚持这些基本的东西,就是说,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党员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应当指明,这种“保持高度一致”,不能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而要真学、真懂、真信、真做。不能阳奉阴违,搞政治投机,耍两面派,更不能搞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党员个人如此,各个党组织也是如此。可见,维护政治安全,始终团结奋进,这是长征精神中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红色基因和精神财富。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必须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重点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2]政治安全攸关我们党和国家安全,其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经济、社会、网络、军事等领域安全的维系,最终都需要以政治安全为前提条件,其他领域的安全问题也会反作用于政治安全。具体地说,维护政治安全的主要任务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等。应当看到,维护政治安全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重点工作和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抓住重大问题和关键节点,着力推动解决维护政治安全面临的突出矛盾。为此,一要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方面,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要狠抓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整风精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推动各级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于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同时,要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保持和谐党群关系持久不衰。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机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建立健全党的建设方面的制度,努力探索并加紧推行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干部群众谈心谈话制度、征集处理群众意见制度、党代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党员承诺践诺制度等,使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手牵手。二要坚决防范“颜色革命”。一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决抵制境外势力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2]因而,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战略上把握大势、研判形势,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依法严密防范、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方位实施集中统筹领导,从法律法规制度、体制机制、力量运用和操作规程以及跨国联手合作等环节,构建起渗透各领域层次、灵敏协调高效的安全防控网。而且,“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做好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从制度、机制、政策、工作上积极推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要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力度,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8]
四、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基础
马克思认为,“在不同的财产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其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9]又说:“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9]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民心连着民利和民生。长征时期,为工农大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贯穿于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全过程,把劳苦大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决策和行动的重要依据,并切实加以贯彻执行,从而赢得了民心,获得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凝炼出长征精神,确保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例如,“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10]当年长征路上“两个红薯”的故事,让“几十年过去,朱上珍老人想起当年那个机灵、勤快的小红军战士,心里还感到一阵温暖。”[11]诸如此类言行事例,充分证明了红军和百姓经济关系上的鱼水深情。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必须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基础工程。事实上,作为加强国家安全建设的基础,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经济安全的核心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国家的经济整体实力、竞争力与抵御内外各种冲击及威胁的能力,重点防控好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保护国家根本利益不受伤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2]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因而,适应、把握和引导新常态是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从整体上来看,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加强国家经济安全建设,要努力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发展和安全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两项利益。国家的生存与安全,最根本的目标是要实现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处理好二者的战略排序问题十分关键,因为这种排序不仅涉及战略资源分配,而且涉及战略机遇的把握。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部署中,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对外要以确保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目标,对内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国家把发展放在首位,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二要处理好预防为主和底线思维的关系。经济风险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危机。维护经济安全首先要将防范风险的关口前移,加强监测预警,完善经济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出口管制等经济安全管控、审查机制,强化粮食、水等重要物资的生产供应保障,预先发现并尽早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风险。同时,又要抓住重点风险隐患的“牛鼻子”。对于那些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重大风险,或者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的严重结构性矛盾,从应对最困难的情况着想,制定相关应急、防范预案,预备相关应对措施。三要处理好维护国内发展安全和国际合作竞争博弈的关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既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安全环境,同时也导致我国经济安全稳定受到国际因素波动和政治博弈的挑战。因而,要把维护经济安全和加强国际合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有效防范外部冲击,特别是外部金融动荡对国内金融与市场的冲击,又要充分把握国际合作的机会,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发展、安全的共赢,通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安全互利合作格局。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7-11-20].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罗平汉.长征书简——重温我们先辈的长征记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
[11]朱惠芳.红军长征在汝城[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