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方高校“接地气”办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2018-02-09曾纪钰
曾纪钰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贵州都匀558000)
1 西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做了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1];原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转型”做了详细阐述:“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地方本科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2];2015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这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3]。这说明“转型发展”“向应用型转变”是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求。这种更加符合地方高校办学实际的政策,已成为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部署。
西部地方高校主要是指1999年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由西部地区的专科学校、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学校通过合并或重组而形成的普通本科院校。近几年来,地方高校转变传统办学理念、加快转型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学校转型办学的根本方式都是每所地方高校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对各自的办学定位与目标、办学特色以及办学方式等都进行了相关部署。比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办学定位与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新型民族师范大学,彰显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总体办学目标是:使学校成为区域人才的培养基地、科学研究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社会稳定的阵地。学校主打“青藏高原牌”,做出三个特色:民族教育特色、藏区文化特色、高原产业和高原经济特色[4];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办学理念是根据社会需求、自身特点和高等教育规律来办。其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建成重庆有个性、西部有影响、全国有声望的新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4];遵义师范学院办学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是: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实现创建应用型综合大学和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着重突出应用性、地方性和多科性,推动学校由单一师范院校向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变、由服务基础教育为主向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为主转变、由注重基础理论培养向注重应用能力培养转变、由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向注重应用研究转变。[5]西部地区高校在转变传统办学理念过程中,各具特色,孕育着“接地气”创新办学的多层次内涵,这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
2 “接地气”办学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和实践
“接地气”是近几年比较常见的流行语之一。百度上把“接地气”解释为:要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笔者认为,“接地气”一词用在某一行业中就是要把客观与现实结合起来,遵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行为与规范。所谓“接地气”办学是指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时期,探索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目标所采取的行为与规范。“接地气”办学,既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创新办学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创新和实践。
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2015年教育部将其列为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20所典型案例院校”之一。近几年来,学校在转型发展中,立足培养“一扎根、两服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建设新型民族师范大学的实践中,作出了许多创新办学的尝试。从学校彰显的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看,师范性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民族性是学校发展的重点;地方性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应用型是学校发展的方向。所谓“一扎根、两服务”,就是学校“接地气”创新办学的具体体现。“一扎根”即扎根民族地区;“两服务”即师范类专业培养服务民族地区的现代基础教育师资,非师范专业培养服务民族文化传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结合黔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6年学校围绕平塘FAST大射电国际天文望远镜正式向全国新招收35名天文学本科专业学生;围绕唱好“好花红”民族绚歌扩招600多名特色专业紧缺学生。都匀毛尖茶、磷化工工艺、FAST大射电天文望远镜延伸配套项目、水族文化研究等系列重点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就已被用人单位预定一空[6]。学校扎根民族地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一所“接地气”大学的教育理念,使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17年5月10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教育接‘地气’,服务贴‘水土’”为题,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报道,还刊登了学校在转型发展中,立足培养“一扎根、两服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验成果[7]。由此可以看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接地气”办学的实践,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3 西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在转型发展中使自身的行业特色越做越强,这才是学校转型发展的根本。地方高校想要更好地发展,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战略转型,就必须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作为西部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期,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必须注入新的内容和内涵。图书馆应立足于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建设新型民族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提供相应的创新服务。
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关联。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2017年5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过程中,真正贯彻和落实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使图书馆在资金、人才以及文化建设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了较好的平台。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需求和目标,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目标相一致,才能适应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应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信息服务中心,怎样做才能在服务创新中有所作为呢?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4 西部地方高校“接地气”办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4.1 围绕“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
图书馆是围绕着学校的定位与目标,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相应文献信息的服务中心。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纸质藏书和数字资源的增加,都必须围绕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来进行。笔者认为,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有所用、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图书馆应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与其专业相关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等阅读平台。图书馆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思考怎样融入社会,如何把所学到的知识发挥出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阅读推广活动、技术知识讲座、学生个人信息能力培训等。图书馆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引导,提高图书馆的职能,多方面开拓学生学习渠道”[8],更要围绕“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这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重要内容。
4.2 围绕着学校的学特色,打造民族文化阅读氛围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是以民族地方文化、地方经济发展为办学突破口,不能抛弃这些去追求不符合民族地方文化、地方经济发展的转型。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要从全面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大局出发,在学校转型发展时期构筑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创新体制。在高校“接地气”办学中勇于创新。在开展正常基础服务的同时,要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提供相应的特色服务。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打造民族文化阅读氛围,把传承地方民族文化作为特色服务的重要内容,提供良好的民族文化阅读空间。如:在图书馆服务大厅,设计和布置一些地方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情画;在图书馆楼道或走廊墙上,开辟一些民族艺术画展的阅读空间,展示民族地区传统民族文化的唯美意境等。图书馆通过精心打造的民族文化阅读空间,能对学生起到民族文化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作用。
4.3 聚焦学校学科专业群,有针对性地提供学科服务
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种“为高校读者提供深层次、知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集成服务”[9]。在我国,高校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学科服务已逐步成为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变革时期,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群,图书馆应该重视和考虑设置学科馆员以及学科服务团队构建的实践和探索,对学校已经建好和正在建设的专业群体,除了对口采购相关的图书文献或电子资源外,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学科馆员,做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服务,力求实现图书馆传统服务观念的转变和发挥图书馆在学校科研创新中的作用。
4.4 有效利用网络阅读空间,及时传播图书馆文化信息
当今时代,信息发展快速。图书馆阅读空间呈现出图书馆建筑墙面、走廊等空间与网络信息、多媒体学习中心相互交织的态势,尤其是在图书馆无线WIFI全覆盖的服务平台上,图书馆网络阅读空间更加开放、透明、流动。图书馆要为读者营造阅读、交流、互动的环境,提供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以及小组活动的场所,以便及时有效地传播图书馆文化信息。比如,在服务窗口摆放“关注图书馆最新资讯”“请扫二维码”等标识,让学生和老师通过手机随时可以关注到图书馆的最新信息。地方高校图书馆已经基本实行“藏借阅”一体化,高度智能化、信息化服务正在逐步实现。图书馆应加大对电子资源的采购,为读者在线阅读提供丰富的电子图书、影像资源和畅销书,为读者提供最佳的阅读体验,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以满足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OL].(2015-03-17)[2017-03-08].http://www.wxyjs.org.cn/zyldrhd_547/201503/t20150317_169093.htm
[2]袁贵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6-03-23)[2017-05-08].http://www.cssn.cn/gx/gx_zcjd/201502/t20150212_1514373.shtml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6-04-07)[2017-05-18].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
[4]高峻岭,王妍莉,马启龙.西部地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99-103.
[5]遵义师范学院概况[EB/OL].(2017-10-10)[2017-11-20].http://www.duyunshi.com/n/30110.html
[6]陈治宽.办学“接地气”育人“服水土”—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如何破“茧”成“蝶”[EB/OL].(2016-05-12)[2017-06-08].http://szb.gzrbs.com.cn/gzrb/gzrb/rb/20160512/Articel08002 JQ.htm
[7]朱梦聪.教育接“地气”服务贴“水土”[EB/OL].(2017-05-10)[2017-10-08].http://www.jyb.cn/zgjyb/201705/t20170510_632649.html
[8]尹兰,邹双红.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分析与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5):165-167.
[9]唐晔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工作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