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入课的信息化设计
2018-02-08姜利妍
姜利妍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产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建筑的逐步兴起,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如何定位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又该如何对施工阶段进行更高效的目标管理呢?作者所在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介绍“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目标管理”信息化教学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gradual rise of digital architecture has brought u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s project managers, how to locate their own role in the project? How to carry out more efficient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in construction stage? The author'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team will introduce the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design of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Construction Stage" from four aspects: teaching analysis, teaching strategy,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
关键词:信息化;BIM技术;建筑工程目标管理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BIM technology;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7-0254-02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自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选用高职高专“十三五”规划教材,依据专业教学标准,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整合教学资源,将课程分为四个项目,本单元为第三个项目-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目标管理。
1.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熟悉综合办公楼图纸,已完成工程量清单和进度计划的编制,能利用信息化手段自主学习。
但由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具有周期长、实践难、不安全等因素,学生难以形成全局的目标管控意识,因此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团队意识模糊。
1.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根据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要求和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项目施工阶段的管控目标;熟悉施工阶段管理的业务流程。能力目标:能够按照管控流程工作;能够运用BIM5D技术对目标进行有效控制。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根据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目标进行有效管控;难点:施工阶段目标管理的流程分析。
2 教学策略
传统教學脱离实践操作使课堂枯燥无趣,宜采用信息化手段呈现:本单元以一个实际工程为载体,选择虚拟仿真中心和BIM技术中心两个教学场所,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导学、课中实施、课后拓展三个教学阶段,四大信息化教学策略贯穿其中:
策略1:三端一平台,基本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策略2:岗位演练仿真系统,情景式教学,岗位认知事半功倍。策略3:VR虚拟仿真技术,沉浸式体验,虚拟建造让人身临其境。策略4:BIM5D平台,数字化集成,智慧管理,运筹帷幄。
丰富的信息化手段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享受团队协作的成果,更能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和经验体系,将劣势转化为机遇,突破难点,解决难点。
3 教学过程
3.1 课前导学
登录平台:学生登录教学平台,查看导学任务单;
实践调研:采用工地调研、视频咨询等方式,了解项目部的组织结构;
自主学习:学习《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要素》、《BIM5D平台操作》等微课,为课堂学习储备知识;
话题讨论:在话题讨论区,围绕鲁布革水电站经典案例展开讨论,各抒已见;
在线测试:完成课程在线测试,教学平台会自动打分;老师根据结果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内容。
3.2 课中实施
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将课堂教学分为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仿真演练、实践操作和总结评价5个环节展开。
3.2.1 创设情景
一段悉尼歌剧院项目管理的经典案例视频将学生带入课堂,师生共同讨论悉尼歌剧院施工过程中出现失控的原因,引发学生思考: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什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学生登录教学平台,观看由实习生和企业导师共同录制的视频《项目经理的一天》,老师根据课前测试和课上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施工过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安全四大要素达到预定标准。
3.2.2 明确任务
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组,组长担任项目经理,组员分别担任关键岗位角色,共同确定2个典型工作任务。endprint
任务一:施工阶段目标管理的流程分析;
任务二:综合办公楼施工阶段目标管理的实施。
3.2.3 仿真演练:地点-虚拟仿真体验中心
项目组扫描考勤二维码进入教室,老师下发综合办公楼的信息包,将工程概况向各项目组成员进行交底。
学生登录系统,分别选定角色,领取任务卡,并在限定时间内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综合办公楼首层施工阶段的项目运行。
例如,材料员在开工前要向材料供应商购买钢筋、租赁脚手架;施工员佩戴VR眼镜,使用手柄按要求完成指定构件的虚拟施工;质检员按照规范图集对钢筋工程进行质量检验。每项任务的完成都有过程考核,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整个体验过程角色任务环环相扣,管控流程自然呈现。
岗位体验如同当红游戏王者荣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老师从旁个别辅导;VR技术无损耗、易操作,带给学生虚拟建造的全新体验,教学过程虚实结合,寓教于乐,突破教学难点。
3.2.4 实践操作:地点-BIM技术中心
传统教学无法进行对工程施工阶段的实践操作,目标管理如同纸上谈兵。
在BIM技术中心,老师引入BIM5D平台进行实际演练,学生将信息包中的土建、安装工程导入平台,建立数字化模型,根据导学内容,完成施工阶段各要素的管控。
进度控制:老师指导学生在BIM5D平台中导入工程的进度计划,即可对项目进行流水段合理划分和4D动态施工模拟;通过碰撞检测,优化施工方案,避免在實际施工中发生错误和返工现象;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完成进度目标控制。
安全管理:安全施工是建筑行业的基石,但由于无法实践,学生的施工安全意识普遍不高,老师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感受脚手架倒塌、高层建筑失火、钢筋滑落等事故带来的危险,沉浸式体验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
BIM5D平台实现目标要素的可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提升专业技能,结合VR技术的沉浸式安全体验,规避学生无经验的劣势,解决教学重点。
3.2.5 总结评价
学生成绩由学生自评、老师评价、企业评价三部分组成,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管控结果进行展示,小组之间采用投票形式选出最具潜力项目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群策群力的团队力量。
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课堂实施情况、小组合作情况对学生进行打分,形成过程性考核。学生将BIM5D平台的进度图、季度成本报表分析、质量检测报告和安全事故处理单等信息上传至教学平台,由企业项目经理完成点评,反馈给学生,结合实践,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课后拓展
4.1 大赛引领
择优推荐团队参加BIM施工项目管理应用技能大赛、建设工程岗位从业技能仿真大赛等多项比赛,在学生中形成以老带新、以强帮弱、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
4.2 社团传承
鼓励学生参加BIM社团,引入行业技术指导,为企业培养BIM建模技术人员,所学即所用。
5 教学效果
5.1 教学设计亮点
亮点一:信息化手段科学合理,实际教学效果突出。
课程教学平台的运用,为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空间;微视频、经典案例的使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建筑专业岗位演练仿真系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化解教学难点;BIM5D平台可以反复进行虚拟建造,结合VR技术沉浸式安全体验,规避学生无经验、无场地的劣势;BIM5D平台可以集成数字建筑,实现进度、成本、质量、安全四大要素的管控,突出教学重点;注重过程管理的多元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掌握教与学的情况。
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学习方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值得推广。
亮点二: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发展。
教学过程以真实工程为载体,聘请该工程的项目部成员为企业导师,信息包的内容均由企业提供;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BIM技术初步成熟,BIM5D平台为目前建筑行业认可度较高的综合性平台,也是现代化项目管理的信息平台,团队经过省内大量建筑单位的走访和调研,将BIM5D平台引入课堂,不仅解决了学生针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难题,也将企业的新技术融入教学,使学生所学及所用;同时,学校的BIM技术中心,自建成以来,承接企业员工BIM技术培训,提升老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组织学生建立BIM社团,引入行业导师的指导,已有部分社团学生被企业选中,担任BIM建模人员,参与项目管理实践,学生在工作中展现出的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形成企为校提供资源,校为企培养人才的共赢合作关系。
5.2 不足之处
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同时,也使得传统的教学很容易被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较弱。
5.3 改进措施
在与施工现场项目部紧密联系的同时,加强教学与企业导师的在线沟通交流,更要注重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挑战,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勇于冲破传统的思想,大胆想象,为学生知识的孕育和成长创造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汉星,倪彤.信息化教学设计构思与实现[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
[2]喻东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3]李凤来.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D].天津大学,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