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产品经理成为上帝

2018-02-08马文

财经天下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日本

在大众工业年代,谁控制了用户的使用时间,谁就是新的上帝。

谈及机械时代以来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发明,本雅明曾以“编年表”做比提出了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答案:时间。理由是,机械工业时代所发明出来的时钟,第一次让“准时”成为美德。从此,原本臣服于自然规律的人类,开始屈服于齿轮转动出来的时刻表。按时上班,按时睡觉,按时生老病死。而谁掌控时间,谁就成了现代意义的上帝。

人类也自此与技术和工业开始了一场在心智上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工业革命和技术爆炸,几乎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制造着实用与自由的升降落差。比如,社交软件拉近了你我距离,但算法和大数据也开始介入现代人的情感和婚恋。

这种智性博弈渗透进商业行为,便是企业与用户之间始终存在着的实用主义和商业原则的博弈。用户以农耕时代的产品标准,要求耐用、结实和一本万利,而现代化的工业设计基本原则,则是易耗、易碎、易迭代。

这其中,诺基亚的陨落更可供玩味。被调侃为可以砸核桃的诺基亚手机,一向以北欧令人生畏的坚硬标签示人,却未曾想,IT行业的淘汰律早已滚滚碾过,超长待机的硬汉最终不敌娇滴易碎的“工业美学”。

这才有了“计划报废”的专有名词。1924年,当工业技术足以让灯泡寿命达到2500小时的时候,飞利浦等灯泡厂商凑在一起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各大灯泡厂商将寿命控制在1000小时,以卖出更多灯泡。

产品制造商以某种技术手段控制售出产品的实际使用寿命,便成了管窥商业机密的通用方法论。这套盛行百年的阴谋论背后,是公众对生活、财产和选择权被控制的恐惧。在大众工业年代,谁控制了用户的使用时间,谁就是新的上帝。

数天前,一家媒体做了一组测试,发现苹果手机在电池老化之后,会变慢变卡,而变慢的原因,则在于苹果的系统主动对处理器进行了降频。这也意味着,被认定为电池老化的手机,苹果会自动降低其处理器的运行速率,而不再是保持全速运转。

苹果则在回应中谨慎措辞:的确限制了旧机型的性能,但这个功能的存在是为了防止老旧机型意外关机,从而延长旧机器的使用寿命。也就是说,在手机电池老化的情况下,全速运转很可能会导致手机意外关机,或者续航能力不足,而為了避免这两种意外,苹果替用户设计了一个“更慢”的功能来保证手机的运行。

这又是一套保姆式的惯常说辞,以“为你好”的名义来剥夺你的选择权。面对电池老化可能导致的多种意外,用户需要的是一种风险选择权:是保证手机续航能力,还是保证手机的运行速度?这两种选择背后则是两种消费行为:一种是换新型号的手机,另一种则是可以选择更换新的电池。显然,对于苹果来说,前一种消费行为更有商业价值。

这两年的科技产品,越来越有上帝视角的倾向。封闭和保守美学成了“工匠主义”,比如乔布斯的霸道专权,随着一款革命性的产品也成为了普世价值。在这套视角里,一款产品是稳定还是速度更重要?这是一个不需要他人置喙的话题。因为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标准之一,便是你永远不能让用户知道太多。

而从最终结果来看,消费者连“二选一”的可能都被剥夺。面对着越来越慢的手机,所有人都会被引领到另一条路:为苹果每年的新品买单。对消费者一次小小的选择权剥夺,就背上了全部关于技术垄断和商业阴谋的锅,实在是不太高明。

IT行业一直有一个经典的安迪比尔定律,其中,安迪指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指微软前任CEO比尔·盖茨。原文说的是,“安迪提供什么,比尔拿走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硬件所提高的性能,很快就会被软件消耗掉。这正是科技产品逼迫消费者和厂商不断更新换代的基础。

以为买一件质量过硬的科技产品就能够安然使用五六年的想法,早已只有文化伦理上的意义了。苹果是否使用这样的小伎俩,对于最终的结果影响不会太大:无非是消费者是一年换一次手机,还是一年半换一次手机。

但当“计划报废”这样一个工业革命时代的术语再次在互联网时代出现,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人性与科技和商业博弈的古老循环之中。而这套博弈的结果,从现在来看,往往是以一次大规模的权力转移告终。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曾经做过有趣的计算,在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75个人里,有15个出生在1840~1850年之间的美国。这群人正好在年富力强的时期赶上了技术革命,并成功创造了垄断巨头,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群体。

而我们也正处在一个科技革命的尾巴上。当下,科技和互联网公司凭借着技术和大数据,逐渐掌控了现代人的线上线下生活时,大家对自由选择和隐私权利也就越敏感。

在大数据的潮水之中,我们都在裸奔。而当技术的便利性越过我们关于自由、隐私和意外的期待时,技术所有阴暗的一面都将成为新伦理课题。早年间,硅谷精英们所宣传主导的那一套“技术乌托邦主义”,这几年渐渐呈现出了獠牙狰狞的那一面。

前段时间,周鸿祎被迫关闭的水滴直播,也是在看似合理的程序之下,潜藏着对用户选择权的剥夺。多年前,边沁为人类的生存图景设想了一个最终面目:在一座圆形监狱之中,所有人都同时被监视着,而被监视者却无法明白,自己是否活在被监视之中。

今天的科技巨头,这套“为用户着想”的科技进步观推到极致,就是对人性的侵犯。而接下来的数年里,有关科技、商业和人性的战争,或许才刚刚开场。

马文

看心情售卖偏见并概不负责的专栏作家。

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日本人只过元旦不过春节,于是11月底便开始酝酿着过年的气氛,商家更是卯足力气大力推销。那么,岁末年初什么广告最常见?不是促销打折,也不是烟酒礼品,而是药:肠胃药、护肝药、解除头痛的药、迅速提神的口服液……因为从日历翻到12月的那一天开始,日本的公司人就要醉醺醺地喝上一个月的酒!

就像中国公司要吃“团年饭”“尾牙”,日本也有“忘年会”,而且不止一场。各个部门,关系好的同事,重要不重要的客户,同乡同学同好……各种人际关系的组合都要在12月里好好喝一场。喝醉了才是名副其实的“忘年会”——这一年好与不好都要忘掉,才能迎接新的一年。据说在日本的古代,天皇等贵族每到年底都聚在一起写诗,因为写得太开心简直忘记一切,所以起名叫“忘年”。老百姓一听,哟,这么高兴,那咱们也得“忘年”一下!可是,老百姓不会写诗怎么办?怎么能聚在一起还特别开心呢?那就喝酒吧。喝到醉醺醺,啥都忘干净。“忘年会”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endprint

一到年底,日本所有的餐厅也都推出各种忘年会套餐。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菜,而是在套餐中包含了不限量的酒水。不过,精明的商家也一致地把晚上划分出两个时间段,一般两到三个小时一场。喝完请君离开,下一批客人还等着就座。我刚参加了EMBA东京校友会的忘年会,组织者包下了一个手工啤酒的小酒馆。老板把所有座位都拆了,大家围着桌子站着喝才勉强把所有人都塞进酒馆里。食物一大盘一大盘地放在旁边,啤酒不限量。平时味道颇好的餐饮此时也完全失去了水准,不过大家都只顾着喝酒,根本尝不出味道的好坏。增加收入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我怀疑日本餐饮业全年的利润都来自这一个月的忘年会。

最神奇的是,我们的时间段一到,店家就毫不客气地下逐客令:五分钟内必须离开。一改日本服务业的礼貌,所有服务员都停止工作,笔直站成一排督促我们离开,还不断强调:必须在五分钟内全部离开!因为他们要用十分钟清理布置场地,迎接下一批客人。我们一群人手忙脚乱,连大衣都来不及穿好就仓皇地被赶到了路边。不过绝大多数人对此都毫无意见,因为不少人也需要在一个晚上赶两场忘年会。毕竟,忘年会越多证明自己人缘越好。谁要是在12月里还得一个人回家,或者第二天上班时不是一脸宿醉未醒,那简直就是最可怜的失败者。

我却是个非常不喜欢参加忘年会的例外。食物难吃,人多而杂,大家都像喝水一样喝酒直到把自己灌醉。走在回家路上,几乎每天都会在一向整洁的街道上看到呕吐的痕迹,让我非常厌恶。但,日本人简直要爱死忘年会了,因为这是阶级分明的日本社会里极其有限的可以暂时放下级别的场合。借着醉酒,指着老板的鼻子破口大骂都可以。我们公司就有位娇小温柔的女同事,每次忘年会喝醉以后骂老板“八格牙路”,极其彪悍。去年的忘年会上,老板端着酒杯敬她,夸她某某项目做得好,她一拍桌子打断老板的话,怒道:“给老娘闭嘴!甭说这些没用的,直接给老娘加工资啊!”我当时就坐在她旁边,看到这一幕简直震惊得石化了。但我观察了此后的这一年,工作中她还是对老板毕恭毕敬,与同事正常友爱,老板对她照旧该奖励奖励该指责指责,在忘年会上发生的一切都仿佛根本就不存在。

还有一点让我不大喜欢日本的忘年会,就是没有物质的实惠。咱们国内的尾牙绝大多数时候也吃得不好,但是有红包拿啊,有抽奖啊!日本的忘年会大多没有这些。我和一位中国朋友今年参加了特别高大上的一场忘年会,几乎请了一个小型的室内交响乐团现场演奏,各种布置都是美轮美奂。大家都穿着晚礼服,觥筹交错,言笑晏晏。快结束的时候,举办方的朋友得意地说这场年会花了巨额的预算。听到那个惊人的数字之后,我和中国朋友异口同声地撇着嘴用中文吐槽:哼,花这么多预算,也不知道安排个抽奖么?唉,还是国内的年会好啊!

日本有没有奖励员工去外地旅游顺便開年会的豪气公司呢?当然有。但有一个很奇怪的仪式,就是要穿公司的制服,扯着公司的旗子,在地标性的风景或建筑前合影表示到此一游。我最近看到新鲜出炉的一张照片,就是一位朋友和他同事在著名温泉举办忘年会后,特地穿上公司的制服,以富士山为背景拍摄的合影。为了拍到日出东方金色朝阳洒满富士山积雪的山头,我猜他们一大早出发才能赶到这绝妙的拍摄点,所以照片里一半的人完全是一脸困倦,还有一半是宿醉后必须早起的苦大仇深。据说这张照片要作为重要资料发给未来一年的新老客户,我估计客户们从照片里是绝对感受不到他们的热情与活力。

我的日本朋友也问我,中国的忘年会什么样子。他们模仿着转动餐桌转盘的手势,问我是不是中国的忘年会有吃不完的美食。我说,首先,我们不叫忘年会,我们就叫年会。但是目的和意义跟日本差不多,就是一年到头辛苦了,有钱没钱大家都要聚在一起乐呵乐呵。当然,中国五千年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什么时候聚会都吃得特别好。那么,怎么突出年会的特别之处呢?这就是第二点差异了:我们的年会要有很多节目。很多有名的女明星也经常被邀请到年会现场。我还给同事展示了郭台铭搂着林志玲跳舞的照片。调皮的同事把郭先生的脸部图像放满整个手机屏幕,惊叹地说:你看他的脸,多么开心啊!我们的老板没好气地说:要是让我搂着女明星跳舞,我也会这么高兴的。

为了刺激一下我的老板,我又展示了阿里巴巴的年会照片。从白雪公主到迈克尔.杰克逊,连马云都这么不遗余力地表演。所以中国的年会上,领导要身先士卒地与民同乐。说到这,我老板的脸色已经不像刚才那么开心了。我接着说,在中国的年会上,最重要的是老板要发红包,还有抽奖。今年腾讯的年会上,有员工中了40万人民币的大奖,这可是700万日元啊!说到这里,我老板已经听不下去,直接发起一轮干杯岔开了我的话题。

不过,没有物质奖励真的一点都不影响日本人参加忘年会的开心和热情。尤其是,忘年会基本都是公司报销。反正日本公司的税高,与其交税,不如年底给大家吃吃喝喝。每个人都是喝到末班地铁回家,第二天宿醉未消地来公司,就不要指望大家能干活了。连我的上司都直接跟我说:“不要跟我谈工作,这个月我每天喝酒,大脑已经不能工作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元旦。而1月和12月一样,还是每晚聚会喝酒,美其名曰“新年会”。难怪日本的财年结束是每年的4月。2月收拾心情,3月好好干活,4月才能整理完上一年的工作和财务。

至于12月和1月,要留给日本人在沉醉中辞旧迎新。

这是阶级分明的日本社会里极其有限的可以暂时放下级别的场合。

醉里辞旧迎新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本
日本强烈地震
日本古代艺术
探寻日本
岛国日本
日本
隐形王者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走进日本 “最牛”豆腐店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