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医方治疗喉痹经验

2018-02-08周翌翔李应存李鑫浩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3期
关键词:经验总结

周翌翔+李应存+李鑫浩

【摘要】文章从临证思辨,用药特色等方面介绍应存教授运用敦煌医方治疗喉痹的独特经验,李教授认为喉痹之证,每因外感、饮食不当、内虚等所累,虽症状单一,但应“见微知著”,通过局部的变化,来测知整体的情况。临床治疗喉痹,以敦煌咽喉痛方与喉痹方为主,收效良好,值得学习和应用。

【关键词】喉痹;敦煌医学;李应存;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R249;R2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3..02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医理、医方、本草、针灸、诊法等方面,敦煌医学学派更是以其独特的临证思维及用药风格已得到中医界及敦煌学界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肯定。李应存教授为国内研究敦煌医学的著名专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李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他提倡将敦煌医学内容与临床紧密相连,善用敦煌医方治疗疾病。笔者有幸成为李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受益匪浅。现将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医方治疗喉痹经验介绍如下。

1 喉痹与敦煌医学中对其的描述

1.1 喉痹

喉痹之病名,首见于《五十二病方》[1],《内经》中虽有多处提及喉痹,但未对其症状进行详尽的描述,且病位偏向于喉,不是咽。后世医家所论喉痹有三层的含义,分别为:一是咽痛,二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险恶、出现咽喉梗阻的危重证,三是咽喉、牙舌诸病症,其中包含现代的咽炎[2]。《中医耳鼻咽喉科学》[3]描述“历代医家对喉痹的认识不尽一致,其包括范围甚广,界限混淆不清,不易辨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咽喉口齿疾病的总称……其中亦包括喉风、乳蛾、喉痈等。二是指咽部疾病,近代医家多宗此认识……西医学的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均可参考喉痹进行辨证论治”。喉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等[4]。《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中将喉痹归纳为6个证型,分别为:外感风热(风寒)型、肺胃热盛型、肺肾阴虚型、脾气虚弱型、脾肾阳虚型、痰凝血瘀型;治疗分别采用疏风清热(或散寒)、清咽利膈、养阴润肺、益气生津、温阳健中、祛痰化瘀之法。

1.2 敦煌医方对于喉痹的概述

敦煌医学文献中法国编号为P.3930的写卷:治咽喉痛方“升麻、鼠粘子、玄参、黑豆并含之,效”;治喉痹方“治喉痹方,取丁香三七枚、升麻、青木香、黄芩各二分,水一升,煎含之即差”[6]。

治咽喉痛方,方中鼠粘子即牛蒡子,具有疏风散热,解毒透疹及利咽消肿之功;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玄参清热解毒,养阴利咽。三药合用,可加强利咽解毒之功,黑大豆气味甘、平,具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之功。治喉痹方,认为喉痹为寒热错杂之症,方中丁香,其性辛、温,温肾助阳,现代研究,丁香花蕾中所含的挥发油,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青木香,性辛、苦、微寒,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之功;升麻、黄芩解毒利咽,诸药合用可愈喉痹。

2 病案举隅

案例一:喉痹兼脘胁胀痛

患者,女,36岁,于2016年10月9日初诊。主诉:声嘶干咳脘胁胀三月余,咽干,微痛月余,咳嗽,无痰,声音嘶哑,劳累、急躁后加剧,胃脘、胁背部胀痛,饮食一般,二便正常,自诉之前服用抗生素及各类中成药,效果欠佳,3月前某三甲医院腹部胃肠超声检查示:胆囊壁毛糙,慢性胆囊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检查咽部充血红肿,色暗红,咽后壁颗粒增多,舌红,苔薄,脉弦细。辨证:肝实脾虚,气机阻滞。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行气消滞。方用敦煌喉痹方合大泻肝汤加减,处方:玄参30 g,升麻20 g,牛蒡子10 g,黑豆12 g,木香20 g,丁香15 g,枳实10 g,白芍10 g,黄芩12 g,酒大黄1 g,金钱草30 g,杏仁15 g,香附30 g,高良姜10 g,黄柏15 g,神曲30 g,炙甘草12 g。取三剂,水煎服,一日三次,饭后一小时服用。2016年10月16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三剂后,咽干痛减,声音依旧嘶哑,其余症状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脉弦细。上方黑豆增至15 g,去高良姜、香附,加香橼20 g,芦根20 g,黄芪10 g,取六剂。2016年10月23日三诊,自述咽中感觉舒畅,继用前方理法为旨,遂又连服半月,症状基本消失。

案例二:喉痹兼外感咳嗽

患者,女,40岁,于2016年11月13日初诊。主诉:咽痒痛伴咳嗽三天,外感三日,伴咳嗽,咽干痒痛,痰白滑而量多,诊察时身不热微恶寒,咽部黏膜稍充血,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浮紧。自述之前诊断为“慢性咽炎”。辨证:外感风寒,痰湿内生,上泽于肺。治则:疏风止咳,利咽化痰。方用敦煌咽喉痛方和紫苏煎加减,处方:升麻20 g,牛蒡子15 g,玄参20 g,黑豆10 g,紫苏

20 g,桑白皮20 g,杏仁15 g,桔梗15 g,款冬花10 g,紫菀20 g,浙貝母12 g,枇杷叶30 g,半夏15 g,陈皮20 g,鸡内金20 g,神曲20 g,白术12 g,炙甘草12 g。取三剂,水煎服,一日三次,饭后一小时服用。2016年11月16日二诊,自述上述诸症皆减,但疲乏、纳差,诊察咽部黏膜充血消失,舌淡红,苔白,脉濡。上方桔梗减至10 g,神曲、鸡内金加至30 g,加黄芪6 g,麦芽30 g,茯苓10 g,取六剂。2016年11月23日三诊,患者精神状况佳,胃脘、咽部舒畅,睡眠良好,舌淡红,苔薄,脉缓。上方加防风15 g,继服六服,以巩固疗效。同时嘱患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少食油腻、辛辣刺激之品,饮食有节,预防感冒。

3 讨 论

咽通于胃腑,是饮食之道,为胃所系,故《内经》曰:“一阴一阳代绝喉连于气道,为气息之门,归肺所属,遂《内经》言:“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亦与咽喉关系密切,《内经》有云:“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李应存教授认为喉痹之证,每因外感、饮食不当、内虚等所累,虽症状单一,但应“见微知著”,通过局部的变化,来测知整体的情况。临床治疗喉痹,以敦煌咽喉痛方与喉痹方为主。外感兼咽不利者,合敦煌紫苏煎,偏风寒者,加荆芥、防风以固表;偏风热者,加淡竹叶、蝉蜕以清热。饮食不当所致者,症见胃痞,呕吐下利,口中干苦者,合敦煌大补脾汤加减;症见气自少腹上冲于咽,干呕不食,头目苦眩者,合敦煌大泻肝汤加减。内虚所致者,并见腰痛,虚热冲逆,骨蒸赢瘦者,合敦煌大补肾汤加减,阴虚甚者,

重用淡竹叶、生地;阳虚甚者,易桂枝为肉桂。

参考文献

[1] 杨 莉,田 理.《内经》对喉痹与脏腑关系的认识[J].吉林中医药,2010,30(9):819-820.

[2] 申 琪,刘大新.喉痹概念的沿革及现代教材中喉痹的内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6):48-50.

[3] 熊大经,刘 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49-15.

[4] 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2.

[5]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5-28.

[6] 李应存.实用敦煌医学[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85.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验总结
王绵之教授治疗外感病经验总结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肖洪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总结
韩捷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经验总结
苏国宏运用针刺治疗眉棱骨痛经验总结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邹本贵论治膝骨关节炎经验总结
贾六金辨治五迟五软经验总结
王光安治疗喑哑经验总结
韩景波运用潜阳入寐汤治疗不寐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