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免疫调节作用进展

2018-02-08吴越人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3期
关键词:免疫调节

吴越人

【摘要】从多个角度探讨了hsBLyS对免疫细胞特别是B淋巴细胞的发育分化乃至整体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B淋巴细胞;BLyS;免疫调节

【中图分类号】R3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3..01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由Moore在1999年首先发现并克隆的。人体免疫性疾病同BlyS的过量表达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探究BlyS及其免疫调节作用非常必要,能够推动医学、生物化学的发展和进步。

1 BLyS对B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趋化性是BLyS最显著的特点,其能够加快活化B淋巴细胞的分泌、增殖,归属于B淋巴细胞的共刺激因子的范畴。研究发现:借助CD40L/Anti-IgM进行提前刺激,BLyS可以使B淋巴细胞对IgA、IgM两类免疫球蛋白进行分泌。若BLyS作用的B淋巴细胞处于休眠期,无法对其进行激活,然而对细胞表面的抗凋亡蛋白bcl-xl和bcl-2的表达进行上调之后,能够使B淋巴细胞生存时间得以有效延长。

针对稳定分泌特异性IgM、B淋巴细胞的发育及脾脏生发,BLyS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骨髓中生产出来的B淋巴细胞是不成熟的,是不断生长和发育的,由于早期BCR出现特异表达的现象,所以能够同外来抗原进行整合,形成负应答,造成一大部分B淋巴细胞(未成熟)出现克隆性消除的状况,在血液循环的作用下,少数B淋巴细胞(未成熟)能够转移至脾脏内,转化为过渡I型(T1)B淋巴细胞,T1-B淋巴细胞发育成过渡II型(T2)B淋巴细胞,受到脾脏中多种因子的作用,BCR所致信号会干扰T2B淋巴细胞,少数会转移到脾脏边区(MZ),经过成长转化成MZB淋巴细胞;在受到多糖、抗原的刺激作用下,多数细胞发育成成熟的滤泡B淋巴细胞能够变为B淋巴细胞(活化),进行连锁反应之后使记忆性

B淋巴细胞、浆细胞相继出现,能够对免疫球蛋白进行分泌。

2 BLyS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B淋巴细胞趋化性在BLyS中体现的非常明显,但是不会对T细胞造成影响。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在小鼠(转基因处理)体内,CD8+、CD4+细胞在脾脏内的活性增强,且表层LECAM和CD44的水平分别呈现下降、上升的状态,然而T细胞数量无显著变化。监测得知少部分活化T细胞、BLyS二者能够融合起来。

受体TACI能够在T细胞表层进行有效的表达。Wang等研究人员曾针对T细胞受BLyS的影响问题开展了试验分析,TACI-Fc由于抗CD3单抗的影响,可以对鼠脾细胞的T细胞增殖活性起到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具有剂量依赖特征的IL-2的分泌水平也不断降低。对活化标志的表达研究得知经过TACI-Fc的作用,CD62L、活化状态标志二者的表达分别呈现增大、降低的状况,体现出CD4+T细胞的活化能够通过体外的形式由TACI-Fc进行抑制。

依次处理KLH蛋白免疫、鼠TACI-Fc,九天后,IFN-y、IL-2的分泌水平下降,且引流淋巴结体积也减小,说明T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的活化过程能够被TACI-Fc有效抑制。针对T细胞,进行TACI-Fc处理后,能够通过一种非直接的方式表明T细胞能够被BLyS激活。

3 BLyS缺陷小鼠模型的B淋巴细胞状态

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分泌的APRIL也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和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同源,能够同BCMA受体、TACI受体进行有效结合。Gross、Schiemann等学者针对B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APRIL是不是也存在介导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设置了两类BAFF-/-小鼠模型,实验结果为:1)T细胞量(存在于外周血)未改变,胸腺pre B淋巴细胞量未改变;2)B220+B淋巴细胞在脾脏边缘区、滤泡内基本不存在,且脾脏的重量大大下降;3)对于TD、TI的体液免疫功能减弱;4)T1 B淋巴细胞量(存在于脾脏内)未改变,但是MZ B淋巴細胞量、T2 B淋巴细胞量均大大降低。所以可以得知,T1 到T2B淋巴细胞的转变过程中,BLyS发挥着关键功能,同时也有学者表示BLyS能够将生存信号供给T2 B淋巴细胞,在缺失BLyS的情况下,因为凋亡作用的影响会干扰B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发育。但是需要怀疑的一点就是:BI细胞量(存在于外周血内)未改变,但是B2细胞量却明显降低,所以可以推测BLyS不会对B1细胞的成熟及发育等过程产生影响,然而所开展的转基因动物实验表明,BLyS在高表达的情况下, 对BI细胞的增殖作用有着较大的影响。借助基因敲除方式能够得知BLyS同B2细胞的发育过程有着很大的联系,其所具有的免疫功能非常独特,无法利用APRIL进行替代;此外,BCMA受体、TACI受体和BAFF-R受体均存

在于BLyS内,后者能够在B淋巴细胞中进行特异性表达。

参考文献

[1] 曹 萌,陈 龙,曹 鹏,等.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rhBLyS)对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C].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

[2] 单潇潇.人源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hsBAFF)对小鼠特异性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 朱伟伟,孙 剑.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16(2):158-161.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免疫调节
更正
免疫调节机制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密蒙花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灵芝中真菌免疫调节蛋白LZ-8和LZ-9的比较分析
石见穿多糖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
蜜蜂巢脾提取物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人参水提液通过免疫调节TAMs影响A549增殖
众生丸对H1N1流感小鼠的保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早发冠心病触珠蛋白水平及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