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叶树均先生

2018-02-08贺琳子整理

航空模型 2017年8期
关键词:模型飞机航模航空

贺琳子整理

2017年7月14日,叶树均先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噩耗传出时,全运会航空模型决赛正在进行,场上众人无不为失去这样一位将终身都献给中国航空模型事业的先驱、资深的航模工作者而痛惜。近日拜读叶老的《我的航模梦》一文,感动的同时也更为感慨:从意外结缘,到为国而战,再到退休后研制十余种航模发动机,并投身航空科普教育……叶老的一生都与航模紧紧相连。在此做一回顾,以表哀思和悼念。

与航模结下不解之缘

1952年,叶树均幸运地被广雅中学录取。由于缺乏系统的初中知识,因此很多课听不懂。到了寒假也不敢回家,留校下功夫补课。寒假快结束时,学校从留校学生中挑中了他参加航模辅导员培训。而正是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近距离接触到航模,并从此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

培训班结业后,叶树均返校并建议成立航模小组。学校十分支持,专门拨给一间近百平米的活动室,由他担任航模组长。参加航模活动后,叶树均确定了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为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努力学习。此后,他一步步从差生变身为优等生,高三准备高考时还被选为年级学习委员,协助老师组织全年级的高考复习。高考后他被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录取。

国家的需要就是命令

1959年,全国各省市地区都在備战第一届全运会,黑龙江省体委要求叶树均休学一年参加航模集训。这意味着不仅至少推迟一年毕业,专业课的学习顺序也被打乱。在大四升大五的关键时刻,他很犹豫。过了一段时间,省体委要求全训,并直接与学校协商。当时的副校长高铁少将与叶树均恳谈:“如果跟原专业有困难,一年后回校可以转到新组建的航空工程系就读。集训是国家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是命令。”叶树均听后表示服从命令,全身心地投入了训练,并在第一届全运会上打破了线操纵圆周竞速全国纪录。

回校后,叶树均原本想继续跟原班上课,不料省体委又调他参加全国无线电操纵航空模型个人冠军赛,只好再休学一年。之后他被调入国家队,参加赴匈牙利比赛的集训,就这样休学一年后又继续休学。最后国家体委通知省体委,到学校为他办理了正式调动手续。1960年9月,叶树均调入中国人民航空俱乐部航模研究室,回校就读已无可能。此时他又想起了高副校长“国家需要就是命令”的教诲,于是安心航模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潜心钻研航模技术

1960年4月,苏联航模队访华。叶树均用一周的时间仿制了苏联队的两架共轴式模型直升机。试飞时两架模型直升机的爬升速度都超过苏联队,且下降时速度稳定,飞行非常成功,给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这件事,叶树均受到国家体委李达副主任的表扬。

1960年9月中航安排创纪录测试,为此叶树均认真制作了四架不对称模型直升机,并用祖传怀表的零部件制成了计时装置。后来上级临时让他放弃创纪录,改去上海进行发动机试制工作。周围的人都为叶树均叹惋,他却说道:我虽然失去了打破纪录的机会,但是为国出了力,我感到自豪。叶树均将上述4架模型交给队友使用,他们4次打破了两项世界纪录。

除了制作航模和参赛,叶树均还负责设计制造航模发动机。1961-1966年,他一直担任发动机研制组组长,与组员共同研制了10个级别、15种型号的发动机,保障了国家队4个航模项目训练和比赛有序进行。其中1963年研制的带气泵和调速的“中航”8cc发动机,主要用于遥控模型飞机;同年8月研制成功的“中航”8R/C是一架带真空泵、使用气动伺服机构的遥控模型飞机专用发动机;1964年8月,“中航”6cc C/L又问世了,当时被誉为最适合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发动机。

矢志不渝勇攀高峰

1978年9月,全国航模比赛恢复;10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航空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航联)。同年12月,叶树均被调到广东,担任省航模队队长兼教练组长。这一次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提高当地航模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创造更多世界纪录、培养更多世界冠军。

调回广东时,距第四届全运会开幕只有5个月。那时广东队不仅缺少航模器材,队员们也都缺乏比赛经验,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压力很大。叶树均没有放弃,他带领全队埋头苦干,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训练效率。功夫不负有心人,全队经过奋战在第四届全运会上打破两项世界纪录、多项国家纪录,并获得多个项目个人和团体前三名。

叶树均执教广东队的14年中,队里共有6人10次打破6项世界纪录(国际航联正式承认);4人13次超过6项世界纪录;17人27次打破6项国家纪录;1人获得世界赛冠军、3人获得亚军、3人获得季军;6人成为国际级运动健将、21人成为运动健将;广东航模队还被省政府授予“团结战斗运动队”称号并立集体二等功。

除担任广东省航模队队长外,叶树均还曾担任国家队教练。1983年,他带领中国队首次夺得世锦赛F1B项目团体冠军;1984年参加欧洲公开赛,由他带领的中国队又获得F1C项目个人冠军。

老骥伏枥志在航模

1996年1月叶树均正式退休后,继续投身航模发动机研制工作。他研制成功的20cc、25cc、30cc等十余种大容积航模发动机,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用于像真机的36cc发动机则深受国外模型爱好者喜爱。

说到国外模型爱好者追捧的发动机,就不得不提叶树均自行设计、制造、销售的Aviastar系列航空模型发动机(以下称AV系列发动机)。该系列发动机有11个规格,主要用于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其中AV-200R/C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足以与国外优秀发动机媲美。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航空模型》2016年第5期和第6期《回溯时空》一文。

在AV系列发动机出现前,我国有一款销往国外的航模发动机,一度因产品质量不过关外销遭拒。这成为叶树均研制高质量航模发动机的契机。后来AV系列发动机远销海外,并得到使用者的广泛认可,不但为中国制造的航模发动机产品正了名,更为中国人争了气。endprint

除了在航模发动机上有所建树,叶树均还参与过多种无人机的研制工作。其中2009年配合珠海欧陆模型公司为某军区研制的“窥视者二号”战术无人机已成功装备部队。

培养航空后备人才

1994年冬,广州举办航空博览会,一开始并没有航空科普的内容。叶树均得知后,向组委会申请举办航模展,主办单位最后同意他用个人的力量自筹展品、资金,并自行运营、自负盈亏举办分展。这个展览共有10多万名学生、市民参观,1万多名小朋友体验了制作和放飛模型的乐趣,促进了全省航模活动的开展。航博会后,叶树均开始大量搜集购买航模器材。

退休后,叶树均仍希望为航模活动、培养航空后备人才尽一点力。鉴于当时航空科普教育处于松散状态,他意识到需有一个组织来团结更多的航模爱好者,便向广东省航空学会和航空联谊会寻求帮助。航空学会给予大力支持,专门成立了科普教育部,委托叶树均等人负责。航空联谊会则同意成立航模分会,并把开展航空科普教育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从1996年到2016年,航模分会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在模型展览方面,2004年分会与民航学院、天翔航空科技中心联合举办了广州航空文化节,为期一个半月,参观人数超过25万人次;2005年下半年,叶树均成功在广州国际玩具城举办了航模器材收藏个人展;2006年又在广州国际玩具城中央展厅举办了航模主题展,展品600多件,现场还有F2、F3等航模表演赛。

在比赛方面,分会举办过20多次大型航模比赛,如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举办了遥控项目(F3A、F3C)公开赛;1999年为庆祝澳门回归举办了同类比赛;2011年9月,在冯如家乡举办了“纪念冯如飞天102周年”水上模型飞机公开赛。

在表演方面,2004年广州航空文化节期间举行了空、海模表演共12场;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15架模型同时升空模拟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空战;在2012年庆祝冯如飞天103周年和2014年庆祝航联会成立30周年的两次表演中,参演模型超过150架,最多一次30架模型同时起飞,规模空前。

求学时为国家需要而牺牲个人利益,工作后为国人争气而自主研制发动机,退休了仍为航空事业培养后备人才……如今,这个时刻心怀祖国的老者,带着自己的航模梦永远地离开了。但他作为一名资深航模工作者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模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型飞机航模航空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飞走的航模
静谧的降落
春江水暖
飞向太阳
他是如何脱险的
航空漫画
模型飞机的结构与飞行原理(二)
飞翔的航模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