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中的鲁迅
2018-02-08
鲁迅住在北京时,每天晚上都有客人来访,他总是热情地接待,亲自给客人倒茶,拿花生和糖果给客人吃。当客人要告辞的时候,他也总是端起灯来,将客人送至门外。客人作别离开后,他也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端着灯站在门前,直到客人走远,才关上门回屋。未名社成员王冶秋曾在《怀想鲁迅先生》一文中说:“深夜,他端着灯把我们送出门外,我们走出老远,还能看到地下的灯光,回头一看,灯光下他的影子好看得很,像海洋中孤岛上的灯塔,倔强地耸立在这漆黑的夜里。”尊重,有时是说出来的,有时是做出来的。体现在细节中的尊重,是更加让人感动的—种尊重。
翻译家黄源早年与鲁迅交往颇多,那时他经常去鲁迅家中,并在那里吃饭。鲁迅对于一天所发生的事,都会记在日记中。黄先生曾看过鲁迅的日记,但只记了他去他家的事,比如“晚,三弟来、河清(黄先生的别名)来”,而对于在家里吃饭的事,却从来不记。有一回,黄先生又去鲁迅家,给鲁迅买了两盒点心,那天晚上,两人就一边吃点心一边聊天。事后,黄先生叉在鲁迅的日记中,看到了这样的记录:“夜,河清来,并赠蛋糕两盒。”黄先生因此感慨道:“从这一琐事上,我却领悟到鲁迅先生的一条规律,就是凡是他对别人付出的,从不记账,而别人给予他的,他都记在账上,即使是两盒蛋糕,琐事如此,大事也一样。”付出的,不记在心上,得到的,却永远记得。虽然只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却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了先生的无私精神和博大情怀。
还有一回,萧红到鲁迅家吃饭,从福建菜馆叫了一碗鱼丸子,吃的时候,海婴先吃的,吃了一个后,就说:“不新鲜,不好吃。”许广平就夹起来一个吃,感觉很新鲜,于是就批评海婴,并给海婴又夹了几个,海婴吃了以后,依然说不新鲜,许广平就生气了,更加严厉地批评海婴,见此唐形,鲁迅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发现果然不新鲜,原来,这碗鱼丸中,有一部分是新鲜的,还有一部分是不新鲜的,海婴吃的是不新鲜的,而许广平吃的恰恰是新鲜的。鲁迅于是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这就是魯迅。诚如许广平事后感慨的那样:“周先生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也极认真。”长期以来,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战士形象,我们所关注的,都是他呐喊呼号的一面,其实,细节中的鲁迅,更能让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去了解他有血有肉的另一面,从而走近一个更加真实、亲切的鲁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