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跨区新合作
2018-02-08焦健王延春
焦健+王延春
历经30多年“内生性增长”,继续单打独斗无法突破一系列瓶颈,佛山产业发展正加速由“养孩子”向“领孩子”范式转变
在推进各区协作、夯实“内功”的同时,佛山正在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上谋局布篇。
佛山曾凭借减政放权、藏富于民等“内生性增长”方式,发展出了规模可观的民营制造。但若继续凭这些“养孩子”的传统经验应对缺技术、缺人才、缺品牌、缺渠道、缺资金、缺转型经验和能力的瓶颈,“实现转型升级,比登天还难”。
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佛山制造业对发展范式提出了新要求,佛山要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必须以全球视野对标先进国家,加快构建具有更强竞争力和自主性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内对外的开放主动赢得经济发展,赢得国际竞争、区域竞争的机会。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
若要“理想照进现实”,需要找到抓手,佛山确实正在加速缔结其在区域内乃至国际间的多重产业链横纵联系。
佛山继续推进“广佛同城”的同时,也在筹划建设“香港加佛山”、“到深圳去”等旨在连通粤港澳大湾区等其他发展动力核心的新渠道;其还希望以共同推进珠江西岸“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等方式加强与肇庆、云浮等周边城市的协调,并率先发起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深度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仅如此,佛山还采取“政府加市场”等手段,向德国等发达国家引智引资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建议,“佛山要解决技术升级、创新等难题,打通各个链条,要像蜜蜂采蜜一样,对可能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去试验、去学习,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开放度再提升
主营日用玻璃瓶罐研发与生产的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兴玻璃”)1987年创立,其拥有国家级实验室、省级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以及多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这些技术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逐渐积累的,华兴玻璃采用了与广州进行人员、技术互动的方式解决自身的技术难题。
“佛山民营企业请不到高级技术员,就与广州的技术员们接洽,希望其传授经验与方法。人家一来,给数千元红包作为报酬,这就是‘星期六工程师的由来。”华兴玻璃董秘罗金昆称。
然而,随着企业成长壮大,上述“非正式”技术输入模式,逐步被淘汰。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2000年时,当地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一家铝型材生产商纳税2000万元左右,已经“飘飘然”了,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刘铭恩称,“引进几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后,最小的一家也纳税1.5亿元左右。”通过引进外资大项目,外企带来了大量新理念,佛山企业的视野更加广阔,佛山的产业布局、工业结构也得到合理提升。“当时佛山建厂房的标准为500元建设1平方米,日企厂房则高达两三千元,比住宅造价都贵。种种差异,对民营企业的触动是全方位的。”刘铭恩称。
触动逐渐变为压力,并推动了企业“向外看齐”。2005年左右,华兴玻璃从日本聘请技术专家,除了向日本玻璃企业学习技术外,还对管理、培训等方面革新,培育“精进”的企业文化。“日本企业在产品细节、设计及生产理念等方面仍领先于国内,很多做法能给国内带来启发。”曾多次赴日“取经”的佛山英皇卫浴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健锋称。
随着新技术不断出现,佛山产业界不得不承认其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大部分资金投向注重实效,注重产品改良、工艺改进及效率提升,很少有进行长期、前瞻的技术储备。”佛山市科技局局长周佩珊坦陈,“整体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此外,受制于多年来其孱弱的高等教育体系,甚至从佛山优秀企业的新产品展示室也能发现:佛山创新能力仍然很弱。“没有一流大学、一流基础研究,也没有一流的共性技术的创新平台,很难做出真正好的原创性应用研究。”张燕生指出。
掣肘效应不断出现,产业界普遍认为:佛山制造业要继续发展,政府、市场要携手克服“先天不足”带来的技术门槛问题,靠自己“单打独斗”、继续挖潜等内生性渠道并非治本之策。佛山必须通过政企分工寻找多重渠道向外开放、吸收并嵌合周边区域甚至来自国际的产业链分工、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才有望为其制造业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从2008年起实施并效果日显的“广佛同城”系列规划,是佛山在珠三角区域内构建开放性发展体系的一个抓手。从产业现状看,佛山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60%,广州则是第三产业占比超过60%,产业互补明显。“广佛同城不仅体现在交通和生活上,更是经济一体化的典范。广州是千年商都,以商贸服务业为主,佛山以制造业为根本,坚持制造业立市,互相错位发展,实现产业协作。”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
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政务同城化”,已在两市部分地区逐步实施。以佛山南海区和广州荔湾区为例:通过始于2016年的 “跨城通办”,市民办理跨城业务的麻烦程度大大降低。截至2017年8月,共有85个事项可实现跨城通办,共办理广佛业务超过100万件。
从居民流动性来看,因清楚自身在形成创新人才洼地、“引智”等方面的劣势,佛山近年来亦花了大量力气改善城市面貌。在建设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便利条件下,目前在两地间通勤(广州工作、佛山居住)的城市居民人数,已达到百万左右。
“广佛同城”被认为是广东“深化区域合作样本”。按相关规划,两地还将继续体制机制创新,到2030年时全面实现广佛同城化,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参与全球要素配置、产业分工。
佛山在泛珠三角区域内构建开放经济体系的另一个抓手则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其根源可追溯至2015年。随着贵广、南广高铁开通运营,增添了佛山向西对接粤西、大西南城市以及东南亚、东盟各國的重要出口。在建设这一经济带的基础上,佛山成功争取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落户佛山,并与贵广、南广高铁沿线城市共同举办系列活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