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让中美关系驶离风暴

2018-02-08彭宁科

财经 2018年2期
关键词:风暴贸易特朗普

彭宁科

也许,冷暖气流的交汇总会引起风暴。风暴到来时,大家都要呛水。如果这时暗礁丛生,没准大船就会相撞甚至翻船。但如果舵手们高瞻远瞩,手法老到,是完全可以躲开暗礁、远离风暴的

在特朗普发布对中国充满敌对情绪的国家安全战略之前,悲观的情况早已显现发生,风暴的风眼早都吹起来了。特朗普去年11月对中国的访问中,看似皆大欢喜,但他说了一句话:关于中美之间的贸易赤字,不能怪中国领导人,中国领导人当然是为自己的国家着想;要怪前几任美国总统,他们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任由其发展。最后一句话语气像是自言自语,但在我看来简直是眯着眼睛扔了个炸弹:我要把这个事情处理好 (I am going to fix it)。

那时我就说,风暴会来的。

美国政府的立场背后有美国企业的声音

一个月不到,风暴来了。美国正式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加入WTO15年之后,中国期望的市场经济地位自动确认并没有实现。

再早之前,2017年8月中旬,特朗普签署文件,授权并要求美国贸易代表(USTR)调查有关贸易的两个问题,继而决定是否在贸易政策上发出挑战。两个问题都不是新问题:一个是关于中国强制美国公司技术转让,一个是关于中国公司涉嫌偷窃美国公司知识产权。

既然授权贸易代表调查这两个问题,调查的对象自然是美国企业,主要是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和与中国做贸易的美国企业。所以,特朗普说的这两个问题不是自己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意识形态决定的,更不是忌惮中国日益强大而采取的防卫措施,这是一些美国企业的心声。

美国企业会反映什么意见和心声呢?虽然这是保密的,但其实也是公开的。美国有很多行业和企业协会都会定期发表政策白皮书,和中国有关的协会比如中国美国商会,每年春天会把在中国进行商业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和碰到的问题,汇总在年度白皮书里。每个董事审定几个章节的内容,整个白皮书就这样定下来然后对外公布。中国美国商会会就这个白皮书专程拜访许多中国部委领导,呈递报告,商榷问题。

美国贸易代表调查的企业样本也许更多,除了与中国直接有生意往来的公司之外,还有在美国国内的企业。这些企业与中国基本没有往来,但是它们同和中国有往来的美国公司有竞争关系。调查的问题也许更为具体,回答时估计也更为直接。由此,关于贸易投资的问题,美国政府的立场就是美国企业的立场。

行家肯定会问,企业大小不同行业千差万别,具体问题多如牛毛,如何能相信美国政府的立场就一定是美国企业立场的客观汇总呢?会不会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呢?当然有可能。笔者认为,前几年美国在处理太阳能板的问题上就犯了这个错误,这不是众多美国太阳能企业的立场,这是个别企业的立场,但是它作为一个代表,美国政府也不能忽视,终于变成了两国在太阳能领域的巨大争端,不仅不利于美国太阳能企业和众多用户,也给许多中国太阳能企业几乎带来了灭顶之灾。

那么此次美国政府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到底是不是众多美国企业所碰到问题的客观总结呢?答案也不难找,搞清美国企业的想法和问题,就有了解美国政府立场的基础。

这个时候,如果不考量众多消费者的利益,不考量两国巨大贸易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福祉,听凭代表个别地区的议员的压力,商业问题很容易升级成为政治问题。一旦如此,事情就复杂了。政治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何况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事,老牌的头号强国和崛起的二号强国之间的事,人口第一大和人口第三大之间的事,社會主义巨头和资本主义巨头之间的事,五千年文明未曾断流的国家和二百多年现代文明的国家之间的事……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市场经济体之间的问题。

这些问题,很显然,有些是因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引起的国内产业升级转型而带来的外贸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是因两国体制特别是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所有制结构形式不同;有些则完全是政府囿于所谓的国家安全考虑而给技术交流和高科技产品贸易人为设置的障碍;还有一些,是不同的政见持有者掌权时所奉行的对外主张的不同。

应该说,自从尼克松勇敢地跨过太平洋,中国对美国的外交和贸易政策一直是稳健的,反之美国的政策如股票市场充满了波动性。美国有驴象两党之争,甚至一个党内都是百花齐放,所以美国的政策难以预测,只能在选举结果公布后开始判断,而这种判断,还要看当事人的态度。特朗普当选,女儿女婿都被任命为白宫顾问,全世界都开始研究他们一家和其顾问。

让商业引领政治

就特朗普格外注重的贸易赤字来讲,既是经年弥月的积累,也是怎么看的问题。换个角度,也许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从里根总统任期开始,美国科技发展经历了又一轮高潮,特别是在克林顿总统任期内,信息科技、互联网科技在美国高歌猛进,引领了全世界的科技革命。革命的后果之一,就是美国不再需要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但美国老百姓仍然需要消费这些低端制造业的产品,而中国恰好就是这么一个能制造这些产品的国家。现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例如越南、印尼、印度在走相同的路线。

如果不是和中国赤字,那就是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赤字,道理结果都是一样的。

要让美国强大,美国第一,是要把所有传统产业,被美国淘汰的产业都恢复了吗?让煤矿工人继续挖煤,纺织工人继续织布,波音公司生产每一个零配件,苹果手机全部在美国生产?也许,这样可以暂时局部地解决一些就业问题,但是这些真的是美国作为全球高新技术和产业的领导者所需要的吗?我颇为怀疑。

现在, 人人都在谈论区块链技术,个个都在梦想人工智能, 美国的产业进一步升级有着非常诱人的前景,完全不必为夕阳产业的自然淘汰而大伤脑筋。美国科技工业大国强国的地位短期内难以被撼动。

再看看中国雄心勃勃的创投企业有多少在排队准备到纳斯达克上市,看看硅谷风险投资机构是多么喜欢中国80后90后的创业者,中美的经贸关系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有互相竞争,更有互相补充,完全不是相恨相杀的零和博弈。endprint

我呼吁让商业引领政治,经贸问题可以有很多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关于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完全可以就事论事,谈判不成上法庭,由企业自己解决。企业解决不了的,由于两国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原则立场是一致的,完全可以在两国的全面经济对话上深入探讨。

此外,发展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早已在上届政府开始的负面清单和BIT协议谈判也应该重新启动早日达成。

如此,必是双赢局面。否则,如果不管不顾,单方面改变议事日程和规则,会削弱甚至破坏已有基础,是两败俱伤,是影响美国企业的利益的。

而更多更难的产品准入和贸易问题,如果对话解决不了,顶多在WTO多打几场官司,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特朗普总统不相信这些,可以问问彼得·蒂尔(Peter Thiel),也可以问问蒂姆·库克,他们肯定支持我的想法。如果总统愿意问扎克伯格或者比尔·盖茨,那就更不用说了。

多维度的中美关系是当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特朗普总统显然是个务实派,他当然希望由他开启的中美全面对话能不同于前任总统任期内的战略和经济对话,取得大的突破。但是请一定记着中国的古语:欲速则不达。

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曲线其实是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曲线一致的,寄望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分得超额的蛋糕是不现实的。

重要的是,保持好这个势头,通过经济的深度融合,继续推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共赢的局面,这是美国人民的福祉。

在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曾经提过一个说法: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个说法恰当地描述了中美关系。第一,中美联手可以解决很多以前美国难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朝核问题;第二,这种说法也清楚地暗示了处理好这个双边关系的难度。这个难度,正是猜疑、犹豫、角力甚至走向摊牌的原因。

把中国定位在对手甚至敌人是短视的和错误的。

毫无疑问,在过去40年间,中美友好和平发展的总基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也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获得了极大的收益。贸易从来都是双赢的,无论是制造商、营销物流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是利益相关方。同样毫无疑问,中国的市场化之路还有长路要走,这正是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动力和必要所在。

中美两国如果现在互为对手,重蹈美苏冷战时代的关系,对于互相依存的经济关系来说,将是个灾难。好不容易重建的世界经济温和增長将偃旗息鼓。如果世界经济因为保护主义而陷入再次衰退,美国的利益如何保证?中美关系的复杂多维度其实也是世界多维度的一个印证。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说要重振美国经济,重建美国军事力量,保卫美国边界,捍卫美国主权并继续推进美国的价值观。而要实现上述目标,两国必须在战略上有所妥协,而不是只在具体的战术上一点点妥协。事实上,如果两国能够全面深度合作,其实对美国更为有利。是时候考虑中美共担对于世界的领导责任了。

也许,冷暖气流的交汇总会引起风暴。风暴到来时,大家都要呛水。如果这时暗礁丛生,没准大船就会相撞甚至翻船。但如果舵手们高瞻远瞩,互为善念,目光专注,气度从容,手法老到,是完全可以躲开暗礁、远离风暴的。

(作者为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理事,曾任中国美国商会董事会副主席,编辑:袁雪)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暴贸易特朗普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特朗普访华
贸易统计
玩转脑风暴
可怕的大风暴
2015A/W暗黑风暴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