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赶 会

2018-02-08王山根

资源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把戏猪仔供销社

文 | 王山根

在豫北平原,几乎大一点的村庄都有集会,村民们到集会上购物叫作赶集或赶会。

实际上赶集和赶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一定区别。赶集一般指清早到固定的集市上购买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交易时间较短,基本上早饭前都散场了,而且逢集的频率较高,隔三差五都有。但赶会则不同,相比赶集较为隆重,而且规模较大,会与会间隔时间较长,一个月、半年、一年不等,每次会期大都持续在1到3天。

我们村是一个五六千人口的大村,是公社所在地。供销社、粮管所、卫生院等社直机关全都驻扎在这里。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我们村比起其他村显得热闹繁华,况且每月一会,更凸显了我们村的发达和繁荣。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赶会,尤其是春天和秋天。这个时候不热不冷,便于活动。每到会时,附近村庄的亲戚都趁着赶会购物到家里坐一坐、叙叙旧。这时父母便会准备上等的饭菜招待他们,我也会趁机解解馋,因为那时好吃的东西并不多。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会上看景很多,卖小商品的、卖农具的、玩把戏的、吹糖人的、说书的、唱戏的、交易牲口的……几乎什么都有,目不暇接,人头攒动。

我们村的会场设在供销社门前的大路上,从南到北基本上贯穿了大半个村庄。因为囊中羞涩,买不起玩意,都是跟着大人免费观看艺人玩把戏。玩把戏的人挺讲道理,不收小孩子的观赏费。我最喜欢看他们舞弄刀枪、空翻跟头和手掌劈砖,那真是紧张、刺激、惊险。有几句开场白印象特别深刻:“小小鞭子转悠悠,一年四季在外溜。南边收了往南走,北边收了往北溜。南北二京都不收,黄河两岸度春秋。不种麦子吃白面,不种芝麻吃香油。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看家伙!”说罢,三节鞭便在手中魔幻般地翻舞起来,我把小手掌鼓得啪啪响,心想长大了也要学点儿武术,练就一身好筋骨。世上的事情也就这么巧,多年后我参军入伍到了山东,第一经历就是当了一名侦察兵,与舞刀弄枪结下不解之缘,徒手格斗、攀登越野、驾车打枪、武装泅渡、敌后侦察,同时还学了两个月的铁布衫、罗汉功……那是一段美好温馨的回忆。

会场南头靠西一片杨树林是交易牲口的场地。有一年春天,父亲带我赶会去那里买了一头小猪仔。那时候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养猪也没有什么饲料,主要靠地里的野草,一年只能养成一头猪。猪仔长大后,家里也不舍得杀了吃,把它卖给供销社换成钱养家糊口。从此,割草喂猪成了我放学后的主要任务。一年后,猪仔长大。那天当父亲把它卖给供销社后,不知什么原因,它居然挣脱捆绑跑回到了我们家。父亲见状对我们说:“卖出去的猪就是公家的,这个便宜我们不能占!”硬是把它逮住送回了供销社。收购员感动地说:“要是找不到这头猪,我就要受处分了。”父亲就是这样平凡和伟大。

赶会不仅是我们小孩子的喜爱,也是青年男女乐于去的。男男女女、花花绿绿,他们把赶会当作一场别有趣味的约会,或暗送秋波,或招手示意。姑娘银铃般的笑声在会场上空飘落,让整个会场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三奶奶经常告诫我:“你要经常去赶会,跟你平哥学着点,以后也在会上带个媳妇。”三奶奶说的平哥,是我本家的一位堂哥。在头年三月会上看豫剧《穆桂英大战洪州》时,意外和现在的嫂子相识,并托人说媒成婚。三奶奶的心意是好的,但她没有考虑到婚姻需要机遇和缘分,只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和盼望罢了。

后来,公社从村里搬到了两里地外的省道旁,名称也改成了乡,但这丝毫没有改变我们村的“霸主”地位,一月一会依旧在延续、在发展,只是赶会的人比原来少了许多。

这些年,社会变化太快了。县城商场里的日用品琳琅满目、比比皆是,不少大型超市都开到了村里,庄稼人收麦种秋都是机械化,即使到县城购物,骑上自己的电动车或开上小汽车,一袋烟工夫就到了,物资流通不需要再以“会”的形式展开了。这也许就是赶会人少的主要原因吧。好在现在讲究传统回归,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庙会在不断升温,相信文化的力量一定会为农村的集会增添浓重的一笔。

猜你喜欢

把戏猪仔供销社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保育猪兽医管理
九菊
狐狸的把戏(续编二)
狐狸的把戏
A businessman and his donkey
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
奇怪,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