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新闻写作教学*

2018-02-08□文│张

中国出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言语语境马克思主义

□文│张 允 赵 倩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二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是新闻工作者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在新闻工作中,新闻教学作为培育新闻工作者的基础,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首要环节。在新闻教学过程中,采写技能是新闻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新闻行业的根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直接取决于新闻记者的采写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它从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叙事三个层面来考察言语交际活动。该理论所有研究都强调“说话就是做事”这一命题,它强调言语即行为,言语具有“所指”功能。在新闻写作领域,记者基于新闻职业原则,通过新闻言语对事实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报道,从而产生影响受众观念或社会实践的效果就是新闻写作言语行为。本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三个层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分析教师如何给学生讲好新闻言语行为,以期提升学生写新闻的能力,强化新闻写作教学效果,从而适应社会语境变化和行业需求。

一、新闻写作语言行为语境变化

在言语行为中,言语主体对信息的有效传达和接收者的理解反馈都离不开语言环境。从言语行为视角来看,新闻写作言语行为发生语境正经历着巨大变化。

首先,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公众对社会议题的参与度增强,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新闻工作者所遵循的原则和规律面临着冲击。在此语境下,我们必须要保障舆论导向正确。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着重强调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守原则,使新闻人才培养与新闻舆论工作的总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网络媒体的出现也激发了人们对信息的大量需求,人们关注的社会议题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不同新闻内容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纸媒,网页、移动客户端以及桌面弹出消息等都可能成为读者获取新闻消息的渠道。新闻读者复杂多元的新闻内容需求以及灵活多变的信息获取方式给新闻记者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写作由原来信源单一、选题老套、形式固定的写作风格逐渐向网络新闻信源多元、选题新颖、形式多样的写作风格转变。在此语境下,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实现政治担当与满足社会需求的双重使命,因此,对学生新闻写作言语行为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闻写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新闻写作语境的变化也使新闻写作发展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新闻从业人员自身意识、新闻内容生产、新闻写作言语方式等方面。

首先是新闻记者“把关人”内涵扩大。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为网民提供了更为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也使网民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声空间,“人人都是把关人”。为保证马克思新闻观真实性原则落到实处,作为新闻言语行为主体的记者,其“把关人”职责内涵也在进一步扩大。传统媒体语境下,作为“把关人”的新闻记者掌握着社会信息采集和架构的主导权。随着新媒体发展,越来越多的非专业平台和个人用户参与到信息把关中,他们按照自身利益诉求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形成各类“事实信息”,这无疑对记者进行新闻把关增加了难度。记者在采集信息时,对社会事实真实性的考量需进一步严格,要在复杂多元的信息中甄别真实且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在新闻架构过程中,新闻记者也需要进行严格把关。这个把关包括对新闻写作言语表述、新闻发布平台以及新闻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细致把握,在此语境下,新闻记者肩负首次把关和二次把关的双重任务。

其次,新闻内容生产需准确把握“求真”与“求新”平衡关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发布和接受都有较大随意性,媒体对同行报道转载或稍加改写就可发布,新闻报道存在同质化问题。与此同时,新媒体发展拓宽了受众的信息接触渠道,受众对不同信息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要提升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记者必须在把握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加快新闻内容生产创新步伐,满足受众需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我们在新闻写作言语中要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反映新情况、报道新事物,新闻媒体也不能只做到“求同”而忽视“存异”。新闻记者复制同类新闻或只对原始新闻素材进行简单整合和粗糙加工,做出来的成果更多的仅限于新闻消息,而对新闻事实发生的背景、根源、有无造成影响需要进行深度探索与考察,缺乏创新与深度的新闻写作只会逐渐降低受众的关注度。同时,在媒体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媒体从业者需准确把握“求真”与“求新”平衡关系,不能为抢占先机、争夺受众而以庸俗化、娱乐化报道迎合部分受众需求,拉低新闻报道内容生产整体质量。

最后,新闻写作适切性表达需求在进一步扩大。新媒体语境下,受众新闻阅读方式和习惯发生变化,这就使新闻写作的适切性表达需进一步提升,要做到让受众乐于接受我们传递的新闻信息,就必须注意写作行为的方式方法。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信息内容和接收渠道,受众阅读新闻的方式也趋于扫描式阅读,新闻标题在抓取新闻内容、评判新闻价值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受众接收新闻内容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描述,还包括图片、音视频、统计图表等多种形式。传统媒体使用语言的书面化、“流水线”式写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语境。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新闻工作服务的对象。面对当今新闻写作语境的变化,用贴近受众、契合行业发展实际的方式进行新闻写作,满足新媒体受众的需求也是记者的专业素养的现实体现。

综上,言语行为构成要素包括意图、内容、方式等,具体到新闻写作言语行为,新闻记者要想达到以言指事、行事、叙事三个层面,就必须了解自己为什么写新闻、写些什么以及怎么写新闻。因此,教师在新闻写作教学过程中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从新闻写作规范、内容、操作技巧三个层面来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写新闻做新闻。

三、以言指事,依实言事,提升鉴别和把关能力

以言指事是指新闻记者通过新闻写作言语表达来实现新闻意图。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当今语境下,新闻工作者必须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才能实现正确引导舆论的最终意图,这是我们实施新闻写作言语行为的核心职责。学生是新闻写作的未来实践者,他们必须明确自己以什么样的意图在写新闻,旨在向受众传递什么内容和价值观,对复杂多元的信息进行有效鉴别和把关,从而有针对性地构建言语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新闻写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好“喉舌”工作。更多地将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穿插进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著作和文献,并通过开设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从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加深学生对“党性”和“真实性”的认识,明确新闻写作职责所在。其次,授课教师应不断更新授课内容,提升学生信息“过滤”能力。通过典型失实报道分析,让学生了解新媒体语境下我国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各类失实乱象与争议,并增加课堂讨论比重,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怎样筛选新闻事实、新闻写作底线是什么、新媒体语境下怎样进行新闻把关”等问题,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四、以言行事,创新报道内容,平衡“求真”与“创新”关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传播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写作言语行为就是根据事实构建内容并向受众传播的过程,这个构建过程就是以言行事。要想言语行为产生传播影响,言语内容必须既真实又有吸引力。因此,坚持以言行事,需要老师加强对学生新闻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坚持真实性和实践性原则的基础上平衡“求真”与“创新”的关系,提升新闻内容质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报道要立足实践,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写作既要立足实践又要顺应受众需求的变化。我们要认识到,不同受众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了解需求和解读视角各有不同,有受众更加倾向于浏览那些内容浅显易懂、篇幅较小的新闻“快餐”,也有受众倾向于更具内涵价值的深度报道,因此根据受众需求对新闻内容进行不同视角或不同层次的解读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稿件改写训练比重,还可以选取学界热议现象、网络热点、身边新鲜事件等大量信息材料等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有效的素材进行写作练习或模拟现场报道,将课堂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参与言语行为的机会。通过不断地练习,培养学生新闻敏感,锻炼学生思考和创新能力,以便学生就业后能及时辨别更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将新闻写作异质化、深度化。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采写操作进行适当引导和评价,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新闻采写期末考核,通过制定相对严格的考核标准,要求学生走进社会、走入生活,认真选取事实材料进行采写,让新闻真实性和创新性要求更加深入学生新闻写作言行之中。

五、以言叙事,贴近性表达,主动融合新媒体写作言语方式

新闻写作言语行为需要考虑叙事方式,不同的写作方式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差异,如果仅有态度、有内容而忽视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写作效果,这就是以言叙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要讲究贴近性表达,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主动融合新媒体写作方式,用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新闻,从而满足他们的信息和文化需求。

在新闻写作言语表达方式上,可以从新闻内容组成的写作来分析。首先,从标题上看,新闻标题是一个新闻的重要组成,好的标题可以提纲挈领、吸引读者。教师通过课堂标题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会总结新闻信息重点,了解怎样的标题才更具吸引力。同时也让学生多看虚假新闻、“标题党”等反面案例,树立正确的标题写作意识,做到题文相符。其次,在新闻写作正文的言语表达上不能太过刻板、模式化,应在保证其真实性的同时,多用贴近受众的叙事化语言。例如适当采用相关网络用语等,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和长短不一的新闻篇幅进行新闻写作,这样的新闻才能吸引更多受众,这在课堂教学中都可以通过不同类型新闻写作训练来强化学生能力。此外,由于新媒体新闻写作中除文字、文字+图片的方式外,还有文字+音频或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综合的写作方式,传统写作教学无法培养出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融媒体新闻人才。因此,除了增加课堂采写案例教学和课堂采写训练,授课教师还可以积极融合摄影摄像、播音主持、音视频剪辑、网页设计等多媒体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新闻采写内容的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实现各种媒介之间的灵活切换,以适应各类新媒体新闻写作方式,不断提升学生行业综合竞争力。

当前新闻事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语境,不同性质媒介融合发展,传媒产业整合重组态势明显,这也使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新闻采写是记录新闻事实,传递价值观念的关键一环。因此,新闻教学工作者更应该坚定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握动向,重新审视学生新闻写作语言行为培养过程,强调意图、内容和方式的有机结合,培养出思想方向正确、掌握跨学科知识、跨媒体技能的优秀新闻采写人才。

猜你喜欢

言语语境马克思主义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