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标本馆数字化研究进展※

2018-02-08袁林祥吴航宇王朝晖彭买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标本中医药中药

袁林祥 吴航宇 王朝晖 彭买姣

中医药实物教学离不开中药标本馆。中药标本馆中收藏着很多宝贵的图文资料和大量中药材实物标本,包括腊叶标本、植物保色浸制标本、动物剥制标本、骨骼标本、矿物标本等[1]。中药标本对鉴别药材真伪品、规范药材市场、保护濒危物种、调查和开发资源、示范核对和理论取证等具有重要意义[2]。相关课程能够在此开展,可以使学生联系理论知识对中医药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高等中医院校一直都非常重视对中药标本馆的建设。

1 中药标本馆数字化建设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中药标本馆已经无力承担中医院校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和科普等多项任务,以下几个方面限制了传统标本馆的发展:

1.1标本损耗 部分野生中药材生长环境特殊,为采集标本带来很大困难,濒危物种尤甚[3]。实体标本制作工艺复杂繁琐,贮藏与养护条件苛刻,标本很容易损坏变质,更新换代比较快,不能循环持续利用,导致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4]。

1.2时空受限 受时间和空间(馆藏规模、陈列方式等)的限制,中药标本不可能一一陈列出来,致使陈展量非常有限,造成资源浪费,陈列出来的标本大部分都被放置在展柜内,参观者不能全方位细致的观察学习,造成标本利用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5]。

1.3人员限制 各类中药标本馆一般都是专人保管,受主管人工作时间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参观人员也得不到及时详细的解说,给教学、科研及标本利用等方面带来不利[6]。

1.4多有缺漏 全国各地中药标本馆的馆藏品种繁多,单个标本馆不可能应有尽有的搜集到所有中药标本,同时,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陈旧也限制了标本馆的发展[7]。1.5信息承载量有限 传统中药标本馆只能展示某一药材特定生长时刻的形态,而对其药用价值、生长环境、生长周期、显微特征等都没有涉及[8]。

由于传统标本馆存在固有缺陷,数字化标本馆作为传统中药标本馆的必要补充应运而生,在传统标本馆基础上,结合网络技术克服传统中药标本馆的不足,顺应时代发展,逐步建设成网络化、数字化、开放共享的现代中药标本馆[9]。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中药标本馆已从传统的标本陈列向数据库、网络化方向发展,注重实物标本与数字化结合,但网络化程度仍然不高,与理想尚存在一定差距。要想提高我国中药标本馆的信息化程度,必须以计算机技术为指导,对已有的中药数据进行整理和完善,建设现代化的中药标本馆,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10]。

所谓数字中药标本馆就是将各种中药实物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并存储起来,通过将计算机技术进入标本馆并能为本地或远程用户提供先进的、自动化的电子服务[11]。数字化中药标本馆对教学科研发挥着重要意义,其资源更加丰富,教学富有启发性,具有直观高效、内容丰富、表现力强、有效降低经费投入等优势,生动有趣的动感画面及富有感染力的生动解说、文字资源等方式突破时间、空间、环境、地区的限制使展示效果更加生动、详实,比传统展柜配合文字说明更易被大众接受[12]。高校的中药标本馆已成为教育的载体,对提高相关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

建设中药标本馆不仅对教学科研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合理开发中药资源和充分发挥道地药材优势具有重要科研价值,还能促进人文科学的发展,体现中药标本馆的综合功能,同时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也会发挥重要作用[14]。

2 中药标本馆数字化建设研究现状

21世纪,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中药标本馆已经开始进行数字化标本馆的建设,但只有为数很少的中药标本馆建立多媒体资源库[15]。其中,江西中医药大学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建设的药用植物数字标本馆的功能以查询检索为主,但没有实现标本可视化,更没有实现标本与其他信息的结合[16]。数字化中药标本馆随着现代社会向信息化、数字化的迈进而逐步建立完善,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形式,而且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源唾手可得,中药数据库中载有大量的相应的图片视频资料[17],具有清晰、易拷贝、不占室内空间、易管理等优点,解决了实物标本单一静态、易变质等问题,有效提升了标本利用率[18]。这些数据库基本上涵盖了标本的采集信息、药用信息以及鉴定信息[19],充分发挥数字化中药标本馆的各项功能[20]。

3 中药标本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经费不足、建馆定位不明确、相对封闭等原因,我国数字化中药标本馆依然处于初期阶段,不同地区的中药标本馆发展很不均衡,造成标本馆数字化程度良莠不齐[21]。除此之外,在建设数字化标本馆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目前中药标本馆的网络技术水平有限,且缺乏建馆经验,导致数字化中药标本馆发展非常缓慢,我国的中药标本馆依然以实物标本馆为主[22]。

(2)我国中药标本馆大多建立在中医院校内,未真正面向社会,只发挥了单一的教学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层面的涵义[23]。

(3)收集整理正式出版的各种图书、文字、图片资料,网上各网站有关中药的电子资料,国内相关专业博物馆、大学院校标本馆的标本图像,还有组织相关专业师生拍摄中药图片视频资料等。工作量巨大,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24]。

(4)各地中药标本馆管理模式相似,形式内容单一,标本类型差异不大,未能体现出道地药材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25]。

(5)不同中药标本馆建立的数据库资源运营范围较窄,共享率低,未能形成统一的数据规范,造成了中药数据库资源的浪费[26]。

(6)由于资金不足,管理不协调,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难以形成有规模、有权威的中药标本馆[27]。

(7)数字化标本馆依赖于计算机存储技术将图文资料保存在硬盘上,它的安全直接取决于计算机的安全,存在一定隐患[28]。

中药数字化标本馆在建立和服务科研教学的过程中还有诸多不足,这也意味着标本馆的强大功能还存在很大的潜力等待挖掘,真正实现中药标本馆的数字化进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中药标本馆一定会在实验教学、科普和科研上发挥更大的作用[29]。

4 中药标本馆数字化建设建议

中药数字化标本馆实现了中药信息的数字化展示,集文字、中药图像、中药视频于一体,搭建起中医药科研平台,方便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交流学习[30]。但数字化中药标本馆并不能脱离现实完全取代传统中药标本馆[31],传统标本馆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学习环境,用以观察检识注重眼看、手摸、鼻闻、嘴尝、水试、火试以及显微等与实物标本接触的机会,这恰恰是虚拟化标本馆欠缺的[32]。因此数字化标本馆应该与传统标本馆相结合,另外,标本馆还应与野外实习或药用植物园实践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中医药魅力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供大众参观学习[33]。

中药数字化标本馆将实现以大众化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现,标本馆之间将加强沟通与合作,构建完整的国家中药标本数据库,面向非医药专业学生和社会大众,服务面更广,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了解和学习,实现中药材标本的网络信息化,使中药电子标本与时俱进,从而,实现中药材标本资源的网络共享[34]。中药标本网站将以美观的界面,通俗的语言、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动画和视频,使中药标本具有更强的观赏性[35]。网站内容更新频率高,通过互动平台可以迅速、准确解答网友问题,中药标本馆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实现资源共享[36]。

此外,数字化中药标本馆还可与药用植物学、中药栽培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相结合,作为教学工具的延伸,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37]。中药标本通过数字化技术得以展示,具有很好的教育性[38]。未来中药电子标本也将会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可以让参观者在短时间内观察到标本生长的各个时期,使之变成全方位、二维立体的动态展品[39]。中药材查询系统也会逐渐完备,包罗万象的收录下所有中药材数字信息,参观者可以快速查找到相应药材的详细资料,快捷方便、省时省力[40]。

以上对于数字化标本馆的展望不仅需要各单位间加强协调配合能力,提高管理水平,重视中药标本馆的发展,配置高水平专业人员和专项资金维护标本馆的运作和推动数字化进程的发展,而且还要鼓励标本馆发挥其地方特色性,多方向多角度的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中药标本馆[41]。同时也对标本馆管理员提出更高要求,除熟悉中医基本理论之外还要有较强的药学专业理论和沟通表达能力。对标本馆管理员的高要求也可以从侧面促进标本馆数字化进程快速发展[42]。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标本馆对专业人员的要求就越趋近于少而精的人才选用原则。

5 总结

中药标本馆在中医药的文化教育和科学普及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中药标本馆数字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未来对中药标本馆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虽然我国中药数字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实现数字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43]。中药标本馆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将知识性、地方特色性、观赏性等特性全面的展示出来[44],在创造性地做好标本馆各项工作的同时,还须挖掘和发挥中药标本馆各项职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完善以更好地履行教学、科研和科普宣传工作[45]。我们也会充分利用中药标本馆这个平台将传统中医药文化结合网络数字化将其发扬光大,使其真正成为传播中医药知识的窗口。

[1]毛春燕,牛彦辉.地方特色中药标本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中医药,2012,25(8):48-50.

[2]林玉婷.数字化树木学标本馆的研建[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3]卢颖,马泽新.中药标本馆现代化建设——中药标本馆的数字化[J].计算机教育,2008(23):22-23.

[4]吴玲燕.谈我院中药标本馆中药标本的养护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0):713-714.

[5]王荣祥,蔡宇.中药标本馆的网络建设[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5):198-199.

[6]李初一.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7]崔维响,郇玉龙,张钦德.中药数字标本馆的规划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3(35):3353-3356.

[8]牛素芳,马同长.马同长中药标本馆建设的研究与发展方向[J].中医临床研究,2014(17):135-136.

[9]王红刚,赵玉梅,刘基柱.中药标本馆建设思路及规划[J].2007,5(10):1-2.

[10]何玉婷.建设地方特色中药标本馆,促进中药事业发展[J].福建热作科技,2016,41(3):63-65.

[11]向东,苏秀芳,徐燕玲,等.浅谈中药标本馆的现代数字化建设[J].数码世界,2017(1):99-101.

[12]鲁军,汪洋,陈新培,等.建设与时俱进的中药标本馆[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19-1920.

[13]田建军.关于中药标本馆(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5(6):25-26.

[14]沈霞,王昌利,胡本祥,等.构建秦岭中草药标本馆图像数据库的探索[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

[15]方家选,袁国卿.中药标本馆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国医论坛,2010,25(1):44-46.

[16]尹戎,杨错.药学院校特色馆藏资源“中药标本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J].现代情报,2012,32(1):70-72.

[17]刘长利,王秀娟,罗容,等.网络中药标本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9-130.

[18]黄庶亮,陈信云.建设和开发我省中药标本资源,进一步推动中药事业的发展[J].海峡药学,2005,17(1):114-117.

[19]王荣祥,赵乙丞,翟延君.中药发展史网络教育平台建设[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8):218-219.

[20]杨错,谢奇,张红梅.中药标本数据库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6):29-32.

[21]罗静.中药标本的数字化药检平台建设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5):2443-2446.

[22]黄璐琦,邵爱娟,周兴,等.中草药与民族药标本的收集、整理和保存[C]//2004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专辑,2004:44-46.

[23]蒋若冰,杨错,JIANGRuo-bing,等.中药标本数据库研发管理[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1):33-36.

[24]刘魁锋,王磊,李学文.数据库技术在中药标本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09,24(4):22-23.

[25]吴涛,于兴博,鞠爱霞.中医药标本馆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构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167-167.

[26]程齐来,陈治希,詹莹.数字化生药标本馆探索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2046-2047.

[27]谷颐.我校生物标本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3).

[28]柳春.甘肃中医学院网络中药馆的建设[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7):79-80.

[29]李涛,张浩,黄静.中药现代化背景下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J].药学教育,2010,26(3):49-51.

[30]孙扬波,张林碧,陈科力,等.湖北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数字化资源库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5(3):28-32.

[31]孙成忠,李晓瑾,陈国岭,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用植物标本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现代中药,2016,18(5):595-599.

[32]牛艳秋,王月珍,程利敏.建设与时俱进的中药电子标本[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394-395.

[33]张晓菊.对高职院校共享型中药标本数据资源建设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114-115.

[34]邓洪,李俊松,丁越.中药标本室的建设与介绍[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9):2513-2514.

[35]王静,刘石磊,吴涛,等.结合地方特色谈高等院校中药标本馆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2011,24(5):762-765.

[36]高宇航.高等蒙医药院校数字化生物标本馆的构建[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5):45-47.

[37]许召林,胡成刚,苟欣.建设现代化中药标本馆,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5):39-41.

[38]崔维响,郇玉龙,张钦德.中药数字标本馆的规划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3(35):3353-3356.

[39]王静,刘石磊,邹存珍.浅谈高校中药标本馆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医药信息,2008,25(3):78-79.

[40]刘德军,胡玉涛.“一馆多能”中药标本馆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5-7.

[41]成壮,易刚强,杨广民.中药标本馆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4):59-61.

[42]杨建平,程晓利,沈力.一馆多能——构建中药标本馆多元化功能体系[J].中医教育,2005,24(5):41-43.

[43]黄和平,黄鹏,刘鹤龄.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中医药院校中药标本馆建设[J].安徽医药,2010,14(1):123-124.

[44]沈力,杨建平,程晓利.中药标本馆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53-54.

[45]王红刚,刘基柱.构建中医药学教育的平台——中药标本馆[J].海峡药学,2009,21(11):228-229.

猜你喜欢

标本中医药中药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