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镜治疗早中期膝关节畸形的疗效评价

2018-03-30袁凤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针刀软骨畸形

袁凤祥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指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并伴有软骨下骨质增生,从而使关节逐渐被破坏及产生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退行性疾病。该病是常见的骨科关节疾病之一,有报道认为,膝关节有增生性改变者50岁以上的人群有80%,60岁以上约90%,70岁以上可达100%;肥胖者多于瘦者,并且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对KOA的治疗方法比如物理治疗、针灸、小针刀、微创治疗、臭氧治疗、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等,可有效缓解早期关节症状[1-2],但远期治疗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对于已有关节畸形的患者,不能延缓畸形的加重,如发展到关节僵直,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最终只能人工关节置换。但手术后康复训练是漫长而痛苦的,且医疗费用较高,是大多数患者不能接受的主要原因。因此,微创针刀镜治疗应运而生。我们通过对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KOA患者进行针刀镜治疗的临床观察,多数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64例符合要求的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32)和对照组(32)。手术组男8例,女24例;年龄33~82岁:病程2~15年。对照组男7例,女25例;年龄30~79岁:病程2~15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情况

1.2诊断及分期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 (2007年版) 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 清亮、粘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40岁); (5) 晨僵≤3分钟;(6) 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 +(2)条或 (1) + (3) + (5) + (6) 条或 (1) + (4) + (5)+(6)条,可诊断膝关节KOA。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疾病分期可参照放射学的表现:0级与Ⅰ级属早期病变,Ⅱ级与Ⅲ级属病变的中期,而Ⅳ级则为病变的晚期。

1.3纳入标准(1)符合《骨关节诊治指南》 (2007年版)KOA诊断标准及早中期放射学表现;(2)无手术治疗史;(3)依从性良好,同意本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伴有内科疾病但不影响治疗。

1.4排除标准(1)风湿、类风湿、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有外伤史如膝关节骨折、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等;(3) 膝关节肿瘤、结核等;(4)膝关节周围皮肤破损或有皮肤疾病;(5)糖尿病,空腹血糖≥8.0 mmol/L;(6)近期有心脑血管病发作者;(7)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患者。

1.5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患者膝关节进行功能评分:优>80分,良71~80分,可61~70分,差≤60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通过拍摄患肢全长位X光片,测量膝关节内翻或外翻角度,评估膝关节畸形程度。

1.6治疗方法

1.6.1治疗组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膝关节屈曲位,腘窝处垫一软枕,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取膝关节前内、前外侧入路,尖刀切开皮肤、皮下,建立工作通道,自通道口加压灌注生理盐水,插入针刀镜,检查滑膜、软骨面、周围粘连组织,疏通、剥离、推切、剥离、钝磨、平削等,生理盐水灌洗,拔出针刀镜,缝合切口,弹力绷带包扎。术后处理:术后切口隔日换药1次,术后24 h行关节松动训练,术后48 h拆除弹力绷带,正常活动,术后12~14 d拆线。

1.6.2对照组 小针刀定点松解,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 mL,24 h后,行理疗及松动训练。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4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资料特点,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P<0.01有极显著差异)。

2 结果

临床治疗结果见表2~表4。

表2 手术组3个月、1年后疗效评价 [例(%)]

表3 2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 (分)

2组膝关节评分比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治疗后3个月及1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膝关节内翻或外翻角度

治疗1年后患者膝关节内翻或外翻角度与治疗前相比,手术组无差异(P>0.05),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手术组下肢力线无变化,对照组关节畸形加重。

3 讨论

KOA的确切病因仍然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年龄、慢性损伤、撞击因素有关,关节损伤与年龄和运动量成正比,年龄越大、积累性损伤越多,早期表现为肌肉、韧带纤维炎性渗出,关节酸痛,如炎症持续存在,关节周围肌肉、韧带之间相互粘连,机体自我修复软组织愈合后就会形成疤痕、挛缩,形成的高应力,可加重关节软骨的退变,导致软骨表面或深层损伤,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损伤进一步加重,促使骨刺生长及关节畸形,引起疼痛、功能障碍[3-5]。传统的治疗方法如针灸、小针刀或关节腔内注射等虽然也可以缓解病情[6-7],但远期效果不理想,膝关节镜可以对关节腔内的损伤进行修复重建,多适用于膝关节损伤较重的患者,且手术创伤性较大。针刀镜治疗技术是将小针刀疗法及微创外科技术和现代医学电子针镜技术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8-9]。通过特制针具,松解粘连,对滑膜及骨赘进行清理,修复关节面,消除应力的不平衡,关节腔灌洗,可以直接带走的关节腔内的炎性产物,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实现关节内横络的解结,从而改善软组织的活性,消除高应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减少炎性渗出,延缓软骨退变,缓解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从根本上治疗本病,因此能取得满意持久的临床疗效[10-11]。研究表明,膝关节的屈曲固定轴,恰好通过内、外侧侧副韧带股骨侧深层起点[12],针刀镜治疗可以调整关节间隙的平衡,从而矫正关节畸形。由表2及表3可以看出,针刀镜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疗效肯定,优于传统治疗,统计学数据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表4看出,通过针刀镜治疗,膝关节内翻或外翻角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下肢力线无变化。

4 结论

本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采用针刀镜治疗KOA,对软组织高应力点的粘连、瘢痕、挛缩的松解,消除了应力的不平衡,从而减轻关节炎症,缓解症状,能取得满意持久的临床疗效。其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简单,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还可防止关节畸形的加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

[1]郭艳明,梁永瑛,周帅亮.近5年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概况[J].陕西中医,2013,34(8):1101-1104.

[2]张自国.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8):81-82.

[3]邓伟哲,王宏晶,王宇恒,等.微创针刀镜治疗难治性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J].中医正骨,2015,27(11):42-44.

[4]吕帅洁,孙奇,杜文喜,等.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4,26(1):49-51.

[5]王庆甫,祁印泽,李俊海,等.小针刀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局部疼痛、肿胀的影响[J].中医正骨,2008,20(1):21-22.

[6]吴绪平,张天民.针刀临床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45.

[7]宋国政.针刀整体松解术联合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15,30(5):1107-1108.

[8]费志军,黄山东,赵晓亮,等.微创针刀镜治疗顽固性腰骶部肌筋膜炎78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5):106-107.

[9]侯春福.经筋微创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及抗炎机理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0]陈志煌,韦嵩,接力刚,等.中医微创针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5):56-57.

[11]韦嵩,刘小平,陈志煌.应用经筋膜原理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现代中医临床,2014,21(1):11-14.

[12]周殿阁,吕厚山,方竞,等.膝关节侧副韧带解剖特点与膝关节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定位轴线的关系[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5):594-597.

猜你喜欢

针刀软骨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原发肺软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