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精细化和开放式高职教育特色的思考

2018-02-08杨晓珍史子木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国际化新加坡办学

杨晓珍,史子木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由于语言相通,文化相同,地理位置相近的原因,新加坡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学习的样本之一。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教师前往新加坡学习交流日渐频繁,从教育部到各地方教育系统陆续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和学历进修项目,两国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已初具规模[1]。新加坡仅相当于一个我国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相较于我国在整体教育的规模、总体的量和目标的复杂性,两者不在一个层级,不能进行笼统的对比分析。职业院校主要定位是服务当地经济产业,以一个城市或者区域内的职业教育为考量,参照新加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微观教育教学层面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

一、新加坡的社会和产业背景

(一)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新加坡总人口560万,国土面积720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地级市规模,虽然同样也是以华人为主所建立的国家,然而无论从经济结构还是产业规模与我国有着显著的不同。加上基础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因此社会所需人才的专业范围相对集中。

(二)产业附加值高

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因此,优先发展了港口运输业,并利用海运便利开发了炼油产业。同时作为亚洲大陆和海洋的支点,离岸资本发达,具备了金融中心的地位,再加上旅游产业,形成了四大高附加值支柱产业。而农、林、轻工等附加值低产品都依赖进口。这也意味着新加坡的就业集中在附加值高的产业。

(三)劳动力紧缺

新加坡本地生育率仅为0.8%,位列全球倒数第一。每年出生人口仅为4.5万人,在就业市场上存在较大的劳动力缺口。因此政府采取了对外引进劳动力和延长退休年级两项政策缓解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二、新加坡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

针对新加坡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高等教育呈现出以下的主要特点。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

新加坡现有8所公办高校,招生规模远大于新出生人口。因此,通过教育国际化吸收留学生是新加坡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同时实行了以减免留学生学费换取毕业后的留新工作的政策,将教育国际化提升到国家人才政策的高度,教育国际化也为新加坡社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3]。

教育国际化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现在三个方面。引进国际留学生和师资,形成了多种族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校园文化;提供在校学生大量的交流访学机会,培养国际化视野;注重科研的国际化。通过吸收国外访问学者,项目化招聘研究人员,积累科研成果,以量变促进质变。

(二)精准职业教育人才定位

新加坡的经济产业结构单一,需要的岗位少,专业种类集中,人才比较容易的对应到具体的岗位需求。加上地域狭小,人才的流动性有限,就业的专业对口率高。因此,学校从培养目标制定到课堂教学,都有清晰的目标和路径,可以精准定位到具体职业技能。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与工作所需一一对应。学校和老师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精细化程度高,培养难度降低很多。对应中国的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所面临的情况远复杂的多。

(三)开放式教学

新加坡本身是多种族混合的社会,加上数量庞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因此在校园中处处体现多元文化。同一个班级中有着不同族群和肤色的人,由于教育基础和成长背景有着较大差异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多采用问题导向法或者分组讨论等开放式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4]。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易于学生视野开阔,在比较中互相学习,但是往往教学难度和深度不如中国的高等教育。

(四)注重环境育人

新加坡高等教育在校园设施和环境育人方面做的相当成功。开放校园设施,在校园规划各方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落实在细节处。每一个分院,每一栋楼充分利用场地,做学生活动和学习场所,布置好网络和电源接口,便于学生学习研讨。校园中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图书馆10余间,学生可就近自习,也深受欢迎。学校的公共设施使用主体是学生,开放设施既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又体现学生是学校真正主人的观念。

三、启示和思考

(一)坚持开放式办学,走国际化道路

开放式办学是新加坡高等教育的活力源泉和重要特色。当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均对于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引进和输出的高度重视。开放式办学的益处归纳为三点。第一,鼓励师生以访学、交换等方式“走出去”,拓宽全球化视野,在学位认证、学分互认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对标国际化课程体系标准,提升教学水平;第二,通过引入国际化师资和学生,注入办学活力,同时为全国生源数量整体下降趋势做准备;第三,以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为抓手,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犹如两泉活水冲击原来稳固的教学形态,使得办学过程中的沉珂和弊病浮现,外部环境改变倒逼内部改革,有利于学校推动教学改革。

建立好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管理系统是开放式办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建立有效准确的教学评估反馈系统,监督开放办学质量,切实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环节。教学质量保证系统应包括督导、同行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多方评价值,并具有同中方和外方教师及时反馈调整的有效沟通渠道。此外,从管理的科学性和学生的便利性考虑,必须建立教学服务管理系统,将信息披露、常规手续、师生服务等通过网络沟通和办理,通过校园信息化水平提升落实“最多跑一趟”的管理目标,与国际接轨。

(二)精准定位教学目标,重组课堂教学

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是指在培养方案制定上目标明确,更加精细化,要有发展的眼光。尤其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职业的出现和旧职业的消亡加速,很难要求学生终生从事于特定的职业。伴随着新技术的涌现,知识淘汰率很高,反应在教学上的精准定位就会导致过分纠结于技术细节,一旦新技术出现淘汰旧有体系,所学知识就作废了。因此在兼顾人才培养定位精准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上需要取得一个平衡。

我们在重组教学组织时,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方式,并把握时间和进程,不能本末倒置。以问题导向法为例。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技能应用。对教师而言,常常过于纠缠知识点的细节、发展历史等而忽略了单个知识点在学科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应用。学生通常也只是机械地了解和记忆。通过问题为导向,既让教师找到教学重点,又给学生指明方向,有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建立特色教学品牌,重视环境育人

新加坡高职教育无论是从总体的量还是面临的情况复杂度,都无法与我国相提并论。中国地缘广阔,产业结构完整而复杂,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状况有着较大差别,职业院校面临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服务侧重点不尽相同,找到自己的职业教育特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学校到二级部门都需根据环境资源和已有条件确立好发展定位。定位不应该来源于教育管理部门,而是自下而上的找好办学特色。根据区域特征和自身条件来确定特色办学目标,并将这个定位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在各项事业中处处体现,形成品牌。

职业院校教育的发力点,多集中在课堂教学,多年以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部门和任课老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想在课堂教学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对人才培养提升的潜力有限。而在环境育人方面,我们意识的和做的事情不多,应该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通过环境营造,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思政教育和校园环境有效融合,让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真正对学生开放,结合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是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知识获取如此便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封闭的课堂教学已经承担不起全部的教学责任。营造育人环境,开放的校园设施,让每位学生自主的成长。

猜你喜欢

国际化新加坡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