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家庭背景关系研究

2018-02-08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职业规划背景

张 霞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家庭背景是一种相对模糊的概念,如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家庭户籍所在地等,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家庭背景因素影响较大[1]。另外我国受宗族制度影响较深,与自己家族相关的人都可以作为家庭背景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受家庭背景影响的现状出发,分析后提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建议。

1 家庭背景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的具体影响

家庭背景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2]:一方面是家庭物质背景,另一方面是家庭文化背景。

1.1 家庭物质背景的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的父母职业往往决定着其家庭经济水平,而家庭经济水平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父母安排工作、通过家庭人脉关系找工作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因此对于家庭物质背景一般的学生而言,这方面的局限较大,无可否认这种职业规划存在问题,但仍无法完全解决,只能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将不公平的范围缩到最小[3]。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毕业生一般都属于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大致上有两种。一是自主创业,在当今市场经济中求生存。二是自主就业,依靠自己学到的专业技能,在社会中就业。对于家庭物质背景较好的学生大多数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在创业阶段获得家庭的支持,以平稳度过最为艰难的创业初期,而且依靠家庭的人脉关系,其创业成功的几率会加大。另外若选择就业,也能合理运用家庭的人脉资源,可选择范围相对较大。而对于家庭物质背景不好的毕业生而言,选择自主创业的较少,原因有二:其一是资金问题,没有丰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很难开始并形成规模;其二是视野问题,家庭环境决定了学生的成长环境,同时也决定了学生的视野[4]。另外在自主就业过程中,只能依靠自身的知识技能,自己在社会中寻找就业机会。

1.2 家庭文化背景的影响

家庭文化背景的决定因素大多是来自于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所从事的职业。它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为人处世习惯,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5]。它往往比物质背景的影响更为重要。对家庭文化背景较为优异的学生而言,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言行举止都带有家庭文化背景的烙印。如出身在商业家庭的学生,耳濡目染地会对市场竞争、为人处世、经营之道比较了解,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可能会朝着商业这方面发展。而出身在教育家庭的学生,一般个人修养与专业知识都比较牢固,这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般都比较自主,善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因此这类学生的职业规划一般都受自身爱好的影响。而出身在农业家庭的学生,一般求知欲比较强,这类学生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对于职业规划而言,一般都是朝着经济收入、出人头地等方向出发。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给予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的就业志愿以及观点也不同。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需要较为全面的规划,应当从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2.1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纠正,引导其选择正确的就业道路[6]。首先就高职院校学生本身而言,其属于技能型人才,掌握的一般都是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技能,因此抛开家庭背景的因素,学生应当将就业方向放到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上,转变依靠家庭就业的观念,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技能、个性爱好、生活憧憬等来自主选择自己的职业。另一方面,家长也需要减少对学生就业的干涉。其次政府部门应当在把握市场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分析未来趋势,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进行一定的引导,出台各种政策,让学生更好地选择职业[7]。如可以出台各项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以支持自主创业意识较强的学生的创业资金问题。也可以出台创业保险,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

另外,对于自主就业的学生而言,政府需要公开用人单位的信息、招聘方式等,并且公布不同专业技能的使用行业范围。另外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公布劳动法关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方法[8]。

2.2 从家庭的角度分析

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家长而言,应放手减少干预学生就业的选择,教育他们要重在提高自身能力,并发挥就业自主性,让学生结合自身、社会、市场等方面进行职业规划[9]。学生进入社会之初,一般都会有一段经受挫折的适应期,这个时候父母要注意创建适宜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减轻思想压力,在社会当中锻炼自身的能力。

2.3 从个人的角度分析

学生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本专业的专业技能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注重社会实践,为将来的就业做好铺垫。同时,也要抛开依赖家庭的观念,树立凭借自身过硬素质才能长久的立足的观点。在选择就业过程中,切忌眼高手低,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结合实际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在社会工作中锻炼与成长。另外,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与职业观念。目前毕业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热门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选择潜力行业,大胆创业、大胆就业[10]。

[1]王丽.高职院校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教育探索,2012,(9):59-60.

[2]李生京.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6):146-150.

[3]温晶.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创业教育课程的融合[J]. 职业技术教育,2013,(26):33-35.

[4]李海晶,吴昌林,刘荣鑫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辅导员育德功能的回归 [J].职教论坛,2016,(14):86-89.

[5]郑雪英,李显戈.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基于某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J].成人教育,2016,(10):82-84.

[6]刘莎.高职院校“三线并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构建与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5,(9):87-89.

[7]李江红.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我国高职学生专升本问题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4,(6):39-40.

[8]杨东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载体[J].教育学术月刊,2015,(1):37-39.

[9]王玮.高职院校化工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改进意见[J]. 现代交际,2017,(19):105.

[10]孙延.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 价值工程,2015,(21):281-282.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职业规划背景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韩国法学教育制度改革与法律职业规划协调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