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图胜千言
——浅析新媒体下的新闻摄影

2018-02-08胡亚丁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新闻照片摄影记者摄影

□胡亚丁

(珠江商报社,广东 顺德 528300)

在图片的视界里,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日本人、南非人,抑或是阿联酋人,图片她所呈现的喜怒哀乐,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得明,读得懂。图片不分国界、民族、年龄、宗教和信仰。图片,她所承载的情感是全球通明的。

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如潮水般汹涌而至,一泻千里。一夜之间,恍惚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抛至九霄云外。五光十色的数字化新媒体传播平台占据了公众的全视野,锐丽,锐不可挡。

一、你首先是记者,还是摄影记者

2017年全球财富论坛上,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透露,每天有超过十亿幅照片上传到腾讯,节假日能达到二三十亿幅,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人的脸。面对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功能依旧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顾名思义,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常以抓拍完成。其报道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首先你应该是记者,你必须具备记者的职业素养,简单来说就是要具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专业功底和人文情怀。蒋齐生先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生活,在严格遵守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摄的新闻照片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既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又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新闻摄影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要运用艺术手法、把握典型瞬间,让形象“说话”。这样才会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才会成为“一图胜千言”的经典传播。

二、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随着数码技术日新月异,摄影记者的摄影器材及装备已经武装到“牙齿”了。相机、镜头的数字化技术已经颠覆了电子、光学技术的原理,各种功能、特效的摄影器材让人目不暇接,精彩纷呈。同时,手机性能更是四季更迭,时时翻新,每个人都对手上的数字设备已了如指掌,得心应手。一夜间,人人已是摄影师,人人都是发布者。然而,在大众的视野里,海量的图片里,耐看耐读的图片鲜见报端眼前,而那些如同大数据的信息图片让人不停地刷屏,刷个不停,视乎找不到那种久违的感觉。

1991年,《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我要上学》单幅图片就是其一。这幅照片与组照中的另一幅照片《全校师生》相比,其所包含的事实信息含量显然要少得多。在《全校师生》中,乡村背景、大碾盘、穿中式制服的乡村教师和孜孜以求的孩子等影象浓缩了贫困山区儿童学习的种种特定信息。但是,前一幅照片中,却包含有更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美丽与贫困山区险恶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着天真、纯朴、执着和希望,像探照灯一样逼视着受众的良知和灵魂,强烈冲击着受众的心灵,让你无法逃避。时至今日,作者和读者都已经习惯把这幅照片作为整个系列照片的代表作,“希望工程”的组织者也把这幅照片作为活动宣传的标识,在国内国际广为传播。

而另一个例子是《9·23北京不眠之夜》,也是《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拍摄的。这幅新闻照片内容是当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主办地为悉尼时,在北京电视台“9·23北京之夜”直播现场人们或惊异、或希望、或迷惑的神情各异的一瞬。这是一张独家照片,其拍摄成功,无疑得益于记者刘占坤事先的现场观察和无可替代的专业功底。在当时的拍摄现场,只有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可以在会场正面摄像,所有的记者被安排到二楼,只能看到直播大厅众人的背影。刘占坤悄悄地勘察好地形,甚至从哪个门冲到会场正面的距离最短都摸得一清二楚。当牵动亿万人心的一刻到来时,他悄悄迅速地冲下楼,灵活地蹿到会场正面,非常冷静地拍下了这稍纵即逝的一瞬间。

众所周知,新闻摄影主要表现的是人或人在事件中的活动。人是最难拍摄的,尤其是人物的特写表情,一个人脸上的喜、怒、哀、乐多种表情,稍纵即逝。要拍摄出人物的心态就更难了。这也是摄影记者在熟练摄影器材以外的内在“技术”。这种“技术”实际也是我们常说的职业素养。精湛的“技术”能将新闻主体(人物)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视觉冲击,过目不忘,广为传播。

三、要会用图片讲“故事”

今天,已经不需要专业记者用刺激眼球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了,所谓的“独家”,在互联网时代几乎已经不可能。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在官方媒体没有报道之前,大众已从手机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影像、听到爆炸声音、读到评论文字了。同样,2015年11月7日,两岸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世界各地的记者云集在现场采访,记录这一历史时刻。当时,新媒体的所有传播技术几乎都用上了。

传播媒介的变化,速度的加快,网络随时就可以把新闻事件现场的图片、图像、声音传播给受众。微信8秒钟一个独立镜头所形成的传输模式,我们的新闻摄影专业人士该如何应对?

要会用图片讲“故事”。手机的普及似乎让摄影记者有被替代的危险。所以,摄影记者要做的,是要沉下心去,在司空见惯的日常里发现不同,在纷繁复杂的题材中捕捉那些能够传递被拍摄者情感和命运的东西。只有这样,他就会自然而然地讲好一个故事。有了好故事,自然也就抓住了读者,其无可替代的专业功底和职业素养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要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就是“决定性瞬间”。它是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画面表露出某种若明若暗的寓意,渗透着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这种瞬间不把传递的信息直观地、清楚地表现在画面上,把事件中最深刻、最具有象征性的一角、一部分凸显出来,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思索,达到让人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意境。世界著名的新闻照片《博帕尔的灾难》([印]帕布劳·巴塞洛缪摄)和《乌干达干旱的恶果》([美]迈克·韦尔斯摄)两幅作品堪称典范。这两幅新闻照片都没有正面地描述灾难,而是选取灾难中最有象征性的一角来展示灾难,新颖独到,堪称典范。前者选择了掩埋中毒致死孩子的瞬间,突出地表现了受害儿童的眼睛,象征着他死不瞑目;后者的画面是白皙宽厚的手掌与一只类似鸡爪的黑人少年的手掌相握的特写镜头,用干枯瘦小的手掌来象征乌干达干旱的恶果。这两幅图片表达了更多的信息容量,视觉冲击力更强,新闻价值也更高。

猜你喜欢

新闻照片摄影记者摄影
读图时代报纸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
报社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宽画幅新闻照片的拍摄探索和尝试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爆破瞬间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