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党报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的应对策略

2018-02-08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0期
关键词:湘潭日报社党报

(湘潭日报社,湖南 湘潭 411101)

地市党报作为基层的新闻单位,在新的形势下,受商业广告收入大幅减少生存困难、人才流失采编队伍整体素质下降、采编与经营无法真正分开、媒体转型少有成功样本可借鉴等因素影响,新闻舆论传播力在下降。如何应对?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大刀阔斧整合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这是地市党报积极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的应对策略。

一、地市党报新闻舆论传播力提升面临的困难

(一)广告创收难度极大,刚性开支增加,生存压力巨大

目前全国纸质媒体广告连续出现断崖式下滑的情况,以湘潭日报社旗下的《湘潭日报》《湘潭晚报》两报的商业类别广告为例,房产、汽车、商业百货、美食、娱乐、休闲、旅游等板块的纯商业广告营收规模下滑逾80%。据调查了解,湘潭日报社近邻株洲日报社、娄底日报社也同样感受到了商业广告走低带来的困局,这种情况,在湖南省各地市报都普遍存在,很多地市党报全年营收与开支如能做到正负零、不亏损,就视为胜利。

地市党报的收入由广告、发行以及财政性补贴等几块组成。其中,广告经营收入占比是最大的。地市报经济上的紧张,已经从根本上冲击到了队伍的稳定、人才的成长和新闻宣传任务的完成,巨大生存压力也造成发展的滞后。

(二)人才流失严重,队伍业务素质整体下降

以湘潭日报社为例,近几年,报社共有近50名采编人员辞职或调离报社。这些人员绝大部分是采编岗位的骨干力量。这种情况,造成地市党报人才青黄不接,采编队伍业务素质整体下降。人才流失,究其原因,一是工作压力大,二是付出与收入不对等,三是大部分人员认为传统媒体没有发展前途、看不到希望。

(三)采编与经营无法真正分开,媒体公信力下降,舆论监督职能几近为零

按照新闻纪律和上级要求,采编和经营要设立“防火墙”“隔离区”,实现两分开。但是,从地市一级媒体现实情况来看,采编经营完全实现两分开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广告经营收入结构来看,在房地产、汽车、商业等广告收入塌陷以后,很多地市报靠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形象宣传收入,也就是“政务”广告来填补这个缺口。而这一块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靠记者撰写形象宣传稿件才能完成。这样就在客观上造成了采编记者既要一手拿“笔杆子”采写新闻报道,又要一手拿着“钱袋子”创收。

经济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上,媒体的腰杆子不硬、底气不足,公信力、舆论影响力大打折扣。尤其是要向对方收取宣传费后,媒体舆论监督无从谈起。

(四)媒体转型鲜有成功的样本可借鉴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读者远离我们的报纸,报纸的阅读率越来越低,以湘潭为例,在全市各大机关的办公室,经常可见成堆成堆的各类报纸,有的经常是还没来得及打开就成了垃圾变成了废品。就像当年优秀的胶卷企业“柯达”被数码相机干掉一样,并不是我们做报纸的不努力,而是我们做不过趋势,做不过人们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文字、图片、视频信息的趋势。面对新的形势,传统纸媒必须转型。

怎样转,综观国内报业转型,大都经历了新闻网站、电子报、报网互动、手机报、客户端、全媒体等多个阶段,经历了各种磨砺,但总体而言,报业转型仍处于探索阶段,鲜有成熟的、可复制的成功样板可以借鉴。不转不行,不改不行,但怎样转、怎样改,只能靠自己结合报社实际摸索。

二、提升地市党报新闻舆论传播力探索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地市报都陷入思考,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思考的方向大多是增收、减负、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大家在尝试的过程中,目前没有完全成功的案例,也没有标准答案。结合实际问题,湖南湘潭日报社的做法如下:

(一)争取财政拨款,保证正常运转

2017年,中共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市委副书记、市长谈文胜先后调研了解湘潭日报社工作情况,对报社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予以财政拨款支持。目前,每年给报社的财政拨款支持增加到了1000万元。报社现有人员编制135名(不包含新招编制人员),每年的工资和五险一金需要1600多万元,财政拨款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职工的收入。

报社印刷设备采购于2007年,至今已使用10年时间,各种故障频繁出现,已经多次临时紧急将印刷任务转移到长沙才应付过去,印刷设备亟需更换。在得知实际情况后,湘潭市政府出面帮助协调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购买新的印刷设备,以保证报纸的正常出版印刷,为新闻舆论传播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吸纳人才,稳定队伍

报社现有员工200多人,分为三类:在编、社聘、临聘。原来,在编和社聘人员在实际待遇上没有区别,但是在社保改革推行以后,现在就有明显区别了。原来,在编和社聘人员的养老保险全部缴纳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局;现在按新政策,社聘人员的养老保险就划至企业养老保险局。这不仅在实际待遇上有了差距,而且让社聘人员从原来的干部身份变成了企业员工。这对社聘人员队伍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而这些人员,他们已经在报社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比较娴熟地掌握了媒体工作方法,而且其中很多还是我们的采编和业务中青年骨干,甚至是中层干部。这部分人如果不稳定,对党媒事业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都不利。

在湘潭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报社分两批,共拿出30个事业编制进行招考,目的是吸纳人才,稳定队伍。这一举措获得职工一致好评,大量骨干记者参与到考试之中并解决待遇问题。另外根据转型需求,报社积极更新舆论传播方式,在人才引进上,结构更为丰富。事业编制招考岗位,除新闻采编类和行政类以外,还特设了视频拍摄类招考,为媒体进一步转型做了人才准备。

同时,报社大力推进了人事制度、薪酬体制和考核体系的改革。通过改革,各个部门定编定岗,员工双向择岗,精简人员20多人,拉开了不同岗位的收入差距,整体提升了员工的收入水平,激发全社员工的工作激情。

(三)大刀阔斧整合资源

报社2017年初,将已有队伍进行科学调整,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成立了全媒体采访中心、全媒体广告中心、新媒体中心等部门。原来的《湘潭日报》《湘潭晚报》及湘潭在线三家媒体“分灶吃饭”,改为“统灶吃饭”,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合力,减少了内耗,也精简了队伍。这样保证了全社上下一条心、一盘棋。以全媒体采访中心为例,一位记者采写新闻,迅速成稿同时发给三家媒体,各媒体编辑根据需求迅速对稿件进行后期编辑,同时又大大保证了新闻时效,提升了传播效果。

(四)积极拓展传播领域,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论述中,也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湘潭日报社在新媒体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湘潭日报社成立了新媒体中心,让所有与新媒体相关的技术平台、部门单位、采编人员全部在新媒体中心开启崭新的工作历程,开创出湘潭市宣传工作的崭新局面。

除传统的日报、晚报纸媒外,建设和发展了湘潭在线新闻网、湘潭在线新闻网手机版、湘潭在线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湘潭在线微信公众号、湘潭日报微信公众号、湘潭晚报微信公众号,还积极开拓了视频、微直播等新型传播方式。同时,启动了移动客户端建设,逐步形成了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传播体系,努力占领湘潭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湘潭日报社在媒体融合提升新闻舆论传播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下面这个例子可以窥斑见豹:

2017年11月14日,湘潭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湘潭日报社充分发挥湘潭在线等新媒体优势,快速反应,湘潭在线官方微信第一时间综合编辑发布。当天上午,推出报道《成功了!刚刚,湘潭、韶山获评全国文明城市》,4小时阅读量达17万人次,1.4万人分享转发,评论近400条,点赞近900次,极大地凝聚了人心。紧接着,湘潭在线新闻网、《湘潭日报》、《湘潭晚报》也做了浓墨重彩的报道,通过多媒体的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湘潭日报社党报
湘潭:天生C位
2019年de第一场雪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