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城市人才吸引力及其提升策略
——基于杭州987名高学历青年人才的问卷调查

2018-02-08浙江省委党校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受调查者公共服务杭州

□ 浙江省委党校课题组

2018年以来,武汉、南京、成都、西安、长沙、广州、深圳、珠海等至少20座城市纷纷出台人才新政,降低落户门槛、发放人才补贴等,掀起了“抢人才”大战。面对激烈的城市间人才竞争,杭州作为浙江集聚高端人才的主平台,其城市人才环境评价如何、城市人才生态环境中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人才生态环境怎么样,人才最有发言权。课题组选取未来科技城、杭州高新区(滨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西湖科技园等创新人才集中的区域,对相关人才工作者和部分在杭就业高学历人员进行访谈,并发放有效问卷987份进行抽样调查,经综合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围绕高学历青年人才开展。从学历层次看,本次调查中81%的受调查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5.2%具有博士学位、19.9%具有硕士学位,4.4%的人员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从年龄结构看,年龄在22-35岁之间的占75.1%、35岁以上占22.3%、22岁以下占2.6%。

调查对象平均收入较高,就业行业集中在八大万亿产业。从收入水平看,年收入35万元以上占7.4%、15-35万元占比25.1%、8-15万元占37.1%、8万元以下占30.4%。从所处行业看,75.7%的人从事浙江重点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其中较高的几个行业分别为:信息产业占26.7%、装备制造占13.1%、环保产业占9.3%、健康产业占6.1%。

调查对象中外地来杭就业人员占比较高。本次受调查人员中,48.2%的人员家乡在省外。从取得最高学历的大学所在城市看,4.4%的受调查者具有留学经历,在国外取得最高学位;57.9%毕业于市外的高校。

对杭州人才环境的总体评价

杭州人才生态环境总体较好,与同类城市相比优势明显。大多数受调查者对于杭州人才生态环境表示满意。69.6%的受调查者认为,杭州总体人才环境“非常好”或“比较好”。在与成都、武汉、西安、南京、郑州等城市的对比中,71.9%的受调查者认为杭州人才环境最具吸引力,成都为12.3%、南京为6.5%、武汉为6.1%。

政府治理、人居环境等因素成为杭州城市人才吸引力的亮点。90.3%的受调查者认为杭州政府在办事效率、公平公开、政务公开等方面令人满意;81.7%的受调查者对杭州的城市文化和市民素质给予积极评价;79.5%的受调查者对于杭州的人居环境表示满意。

对周边省份人才吸引力强,全国范围集聚人才能力仍显不足。从人才的籍贯地来看,浙江籍占51.8%,除此之外,江西、安徽、江苏成为人才的主要来源地。从毕业院校所在城市看,54.3%的受调查者毕业于省内高校。省外合肥、南昌等高校毕业生来杭就业数量最多,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高校比较密集的城市来杭就业的毕业生与上述两地大致相当,说明杭州在人才吸引力方面,仍然局限于周边省份,在全国范围内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仍显不足。

当前值得注意的问题

吸引人才不能仅靠短期刺激,长期制度和人才生态环境的构建是根本。课题组围绕影响城市人才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因素、就业和发展因素、政府治理因素、公共服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人居环境因素等六个方面20余项指标调查采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发现,尽管人才政策与人才对城市的评价具有正相关性,但是与此相比,就业和发展因素、公共服务因素、政府治理因素是更显著的影响因素。比如,在满足显著性检验的条件下,就业发展因素的回归相关系数达到0.763、公共服务因素0.614,都高于人才政策因素的0.432。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这一现象更加明显。说明学历层次越高的人才,货币补贴和户籍等人才政策因素对人才吸引力的影响越小,而经济和发展因素、公共服务、政府治理因素等对城市人才吸引力影响更大。

杭州城市公共服务方面短板明显。一是交通方面短板明显。从调查来看,73%的受调查者认为杭州交通状况“一般”或者“不好”。普华永道发布的《机遇之城2018》报告与此相印证,报告指出,杭州人均道路面积在国内26座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16位,人均轨道覆盖面积第19位,交通拥堵状况排第17位,公共交通成本位列排在26个对比城市最末位。二是城市人才活力地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跟不上人口增长。35.5%的受调查者认为杭州医疗卫生服务“一般”或者“不好”。近年来杭州持续流入的人才大多聚集在城市郊区创新经济活跃区域,尽管政府已经在重点区域配建大型医院,但面向大众日常服务的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旧是原有城市郊区的服务格局,其服务规模和服务水平远远跟不上人才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三是青年人才的不断增加,对城市基础教育资源布局提出了新的需求。调查中,高达47.5%的受调查者对于杭州教育给以负面评价,基层教育短板明显,如杭州未来科技城集聚了大量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人才,地处该区域的蔚蓝小学,尽管学费高昂,该校在今年计划招生100人(其中包含阿里巴巴定向30名)的情况下,报名的人数达到了1000多名。这样的现象不是个例,同样的情况在紧靠北部软件园的良渚新城等地也存在,突出反映了杭州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不充分、不平衡。

人才政策知晓率总体不高,政策宣传有待加强。近期浙江省和杭州市都出台了优厚的人才政策。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问到对人才政策的熟悉程度时,55.2%受调查者表示“不知道,没有听说过”,33.1%的受调查者“听说过,具体不是很了解”,只有11.7%的受调查者表示对人才政策了解或者比较了解。一些科技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表示,要么缺乏了解的直接渠道,要么面对“厚厚的文件”“庞杂的政策类别”“复杂的申报程序”,不知从何着手。相关部门在人才政策的分类梳理,有针对性的精准宣传推介做得还不到位。

政策间的协同性有待增强。一是各城区之间人才政策协调性有待增强。由于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各城区在引才方面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存在一个城区“谈妥”,又被另外城区“高价”抢走现象。过度的“内部竞争”造成引才资源的浪费。二是人才政策与相关政策的协调性不足。一些城区的人才工作人员反映,随着杭州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升级,新购商品住房采取摇号政策,而这一政策出台时没有考虑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影响,对于一些想要来杭工作的“国千”等高层次人才构成障碍。三是引才工作“上头热,下面冷”。调查发现,一些基层人才干部对招引人才的重要性和当前人才竞争的态势认识不足,认为杭州不愁人才,存在“坐等花开”的心理,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主动“拼抢”、主动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

进一步提升杭州人才环境

注重持续的制度保障,构筑良性的人才生态。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通过货币补贴等人才政策措施,吸引人才无可厚非。但是,一个城市人才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货币补贴、户籍等短期人才政策,城市的就业机会、创新创业氛围、公共服务水平、政府治理效能、社会文化的包容度等等都是城市管理者更应考虑的长远规划。此外,从公共价值理念的视角看,补贴主要流向买房、创业、面试和落户等非常私人化的行为,在这些方面的补贴过度会造成寻租和浪费,并不能改善其他市民的福利。因此,在住房、户口上发力之后,只有从城市整体环境着手,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梦空间、公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环境,让人才不因出身而受到歧视,不因关系而失去机会,不为到政府部门办事而跑断腿,才是一个城市更可持续、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战略,才能让人才产生“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并由此释放出源源不断的人才红利。

加大力度补齐人才密集流入区域的公共服务短板。2015-2017年,杭州市新增常住人口分别飙涨了12.6万、17万、28万,这个数据2011-2014年分别只有3.76万、6.4万、4.2万、4.8万。2015-2017年增速之快超乎寻常,对原有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向、配置力度构成挑战。建议打破传统公共服务预算模式,建立符合人才流动新特点的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开展人才集聚区域基层公共服务提升工程。重点围绕新建人才公寓和新建商品住宅高标准配建基础教育设施,高标准改造提升原有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与人才的流入相匹配,把城郊创新活力地带的公共服务“洼地”,打造成产城融合、公共服务一流的人才高地。

优化政策宣传,增加人才政策的知晓度、好评度。针对人才政策知晓度低的问题。一是要在精准宣传上下功夫。现有的省市人才政策体系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既有统领性、指导性政策,又有实施细则、条款和操作规程。为了提高宣传效果,要对政策进行分类梳理,不同人才类型各有侧重,提高宣传的针对性。二是要发挥好基层组织和市场中介在政策宣传中的作用。针对科创平台和孵化器相关人员开展人才政策专题培训,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宣传人才政策和服务人才方面的作用,大力培育专业人才中介机构,利用市场手段完善人才服务。三是要在简化政策兑现程序上做文章。政策兑现是最好的宣传。要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简化人才政策申报材料,减少政策落实兑现环节,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建立人才服务热线和网络平台,为人才政策的落实、兑现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增强政策统筹度,形成引才合力。一是加强市级层面在引才上的统筹力度。为避免杭州市内各城区在高端人才招引方面的恶性竞争,推行人才项目网上备案制度,对区县在谈人才项目实行“谁先报、谁牵头”的认定方法;建立招才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及时协调影响进度的各类问题,促进形成有序竞争局面。二是注重引才政策与相关政策的协同。对于“国千”等高层次人才,以全职形式来杭工作的,在购房方面应该给予绿色通道,避免因购房摇号等类似政策的限制,给高端人才引进产生新障碍。三是增强基层干部在引才方面的主动性。杭州尽管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但也要强化思想认识,主动出击,主动宣传,不断增强杭州在全国范围内聚集高端人才的能力。

猜你喜欢

受调查者公共服务杭州
杭州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状况调查
47.18%受调查者表示不休带薪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