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可“漫游”的城市信用分

2018-02-08王宁江

浙江经济 2018年16期
关键词:标准规范个人信用漫游

□ 王宁江

回顾城市信用分的历史,要从2010年江苏睢宁县的大众信用分值和信用等级分类说起。基于当时的信用建设背景,睢宁城市个人信用分的推出产生较大的争议,给当地推进信用建设产生较大的压力。但是不管如何,毕竟有城市揭开了个人信用评分这个“锅盖”。创新者永远是悲壮的,之后,城市信用分沉寂了几年。

到了2015年,想必有了2014年信用规划纲要的依据,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氛围逐步形成,舆论引导也趋于理性和正向;想必有了“吃螃蟹”的经验教训,城市信用建设者们对个人信用分准备更加充分了,技术策略上也有了优化。城市个人信用评分沉寂的局面被打破。

2015年12月,江苏南京提出市民卡加载个人信用信息,变成了一张市民诚信卡,2016年11月,南京公共交通领域试用“市民诚信卡”。2016年1月,江苏苏州推出了市民桂花分(个人信用积分),覆盖全市1300万人口。2017年3月,江苏宿迁推出个人信用西楚分。2017年8月,浙江义乌出台个人信用管理办法,明确了个人良好信息和不良信息的标准,实现人人都有信用分。2017年8月,杭州市民卡公司推出“市民卡·惠民汇信分”。2017年10月,福建厦门白鹭分计划启动。2018年3月,福建福州茉莉分推出。2018年5月,山东威海征求个人信用积分命名,2018年8月浙江舟山个人信用分征求命名和吉祥物……

城市个人信用分的铺开,出现了几个新特点,一是制度设计更加完善,评分体系更加注重公共性;二是在信息归集和应用环节,更加注重个人信息安全和主体权益保护;三是个人信用分推出后,更强调应用场景,释放出强烈的信用惠民信号。

从一座城市的视角,个人信用分的推出代表了一座城市信用建设者的成果,代表地方信用建设的创新和突破,非常有意义。但是如果把一座城市的个人信用分放到更广阔范围去理解,还是会发现一些新问题。

简单地看一下各城市个人信用分的评分规则和展现形式。譬如,有城市个人信用分的结果是等级,有城市既有个人信用分,又有细化的信用等级;采用个人信用分的,信用分有200分、300分、1000分制不等,采用信用等级的,等级有四级、六级、八级不等。有的城市个人信用得分计分规则是先有个基础分的,然后依据信用状况加减,有点像中医方剂学。即使是采用基础分加减方式的城市,基础分也有100分、1000分制不等。

由于缺乏指引和顶层设计,个人信用分被打上了深深的“城市烙印”。仅仅就展现形式这一科目的差异,就给个人信用分的流通造成了障碍,一座城市的守信者只能在他所居住的城市享受便利,出城之后只能从头再来,守信激励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2018年的福州城市信用论坛上,五大“信易+”项目正式启动,对城市个人信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让城市个人信用分“漫游”起来,发挥更大价值,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话题。按照实现的难度系数,由简到繁,设计了三套解决方案。

一是评价结果互认。经济水平发展相当、经济交往密切、人员往来频繁、人文特征相近或者是友好城市之间,可以签约互认、互用个人信用分结果。这是实现信用分在城市间漫游最简单易行的路径。如果在互认前,还能约定趋同的评价内容、趋同的评价结果展示方式、趋同的分层标准,等等,这样的互认会有更大社会价值。

二是统一标识规范。由国家或城市联盟之间制定或商定一套标准规范。譬如一套指标体系、一套评价方法、一套分层标准、一套评价结果识别标志、一套质量管控标准等。通过先商定规则,然后各个城市依据统一标准规范组织评价,评价结果自然可通用。

三是统一评价。以全国或某个省域为边界,基于统一的大数据平台,由平台制定评价标准规范,由平台开展统一评价,各城市主要作为应用单元存在,重点设计信用惠民场景开展应用。集中统一评价的实现,需要实的数据基础、好的研发团队、强的行政管控力,虽然实施起来难度大,但事在人为!最好国家层面能统一推进,让守信者广泛受益。

猜你喜欢

标准规范个人信用漫游
工业锅炉标准规范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霹雳漫游堂
论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论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个人信用云平台
NASA漫游记
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将直接与个人信用挂钩
韩国拟修订食品容器和包装标准规范
央行发布两项征信行业标准规范征信机构信息安全
橱柜行业标准规范引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