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期学校音乐教材的典范(下)—《新中华音乐课本》及其思考
2018-02-08董硕
董 硕
(二)《新中华音乐课本教授书》
为了便于教师能准确且有效地教授音乐课本中的知识,特编写与《新中华音乐课本》相匹配的教授书—《新中华音乐课本教授书》(小学校初级用和小学校高级用),可以说这是我国较早出现的教案。
在小学校初级用教授书中,每一课的内容都由目的、歌词、曲谱、奏琴法、教学法、注意和附录七部分组成,且每一课的教学均要求在明确本课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进行。教授书部分会将每首歌曲用简谱或五线谱呈现出来,并将此曲的调性、拍子、小节数以及音域范围列出;奏琴法和教学法部分中会将教师弹琴的方法和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呈现出来,如范唱、摹唱、齐唱、问答、谈话、说示、静听等;注意部分中会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列举出来,便于教师能够对所教授的知识有主次的安排。最后,在每课的附录里会加入“表情唱歌”或者“唱歌游戏”“补充歌词”等形式,从而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此部分内容大多出现在小学校初级用第一、第二学年的教科书中,主要针对年龄段较低的儿童,第三、第四学年的教科书中则较少出现。
小学校高级用音乐课本在内容上较为深奥,教授书也不同于初级用书。该阶段的学生开始进入整体性、系统化的学习,不再是小学初级阶段片段式、知识点式的学习。因此,这一阶段在教学方法上区别于小学初级阶段的音乐教学,其教学方法概分为欣赏、练习和研究三个方向。从一开始对歌曲的欣赏,到囊括知识点的学习与练习,再到对歌曲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与分析,这样系统性地将知识贯穿起来,不仅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还培养了学生整体性的学习思维与方式。
这套教授书,一方面保障了音乐课本中的内容得到正确的讲解,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规范了音乐教师的教学模式,使其从教学目的到教学法,再到附录等七个步骤逐一完成每一课,对知识点的讲授不会存在疏漏。
三、由《新中华音乐课本》引发的思考
(一)科学的记谱方式
这套于20世纪上半叶编写并发行的《新中华音乐课本》,无论在学生用书,还是教师教授书方面都极具参考价值。对比当下的小学音乐教材来看,与之最大的不同便是课本中歌曲的记谱方式。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课所用的教材中,经教育部审批通过的共有十三个版本,其中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广东花城出版社、辽海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为国家审定通过的,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由于我国对各地区所使用音乐教材的版本不做强制性统一要求,因此其余的版本均为适用于各地区的省本教材和市本教材。就全国使用最为广泛的“人音版”和“人教版”教材的乐曲记谱方式来说,均分为简谱版本和五线谱版本,但在实际使用时学生只能接触、学习到其中一种记谱方式。而在《新中华音乐课本》中,除了第一、第二学年采用简易谱表作为学生学习音乐入门阶段的记谱方式外,从第三学年开始便将其换为五线谱,并与当时的简易记谱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配以与之相适应的记谱方式,笔者认为,这一举措是具有前瞻性的。
清末民初时期,简谱随着“学堂乐歌”传入我国,一方面由于它与我国的工尺谱较为相似;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战火纷纷,抗日题材的群众歌曲广为流传,在歌曲的传播和学习的过程中,简谱易于排版、印刷,同时也易于被各类人群所理解,因此在民间随之盛行。从学习的难易程度来看,简谱更适用于第一、第二学年儿童的学习,其简单、易懂的特点,便于音乐课入门阶段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快速识谱演唱,并且不会因为识谱太难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抵触心理;五线谱更适用于第三学年以上的儿童学习,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对音乐已有初步的认知,在理解和学习能力上也较第一、第二学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应用范围来讲,简谱多用于中国乐器的演奏以及歌曲的演唱,而五线谱除了作为许多乐器演奏时所采用的记谱方式外,我们所学习的乐理知识也都建立在五线谱的基础上,如和弦的转位、和声的对位等。可以说五线谱在音乐的学习和使用中较简谱更为广泛,在记谱方式上对于每个音所在音域的位置标记得更加直观,谱面所表达的信息也更为丰富。以F大调的学习为例,在小学阶段学习简谱的学生,往往只认识到do等于F,且在演唱的时候将F音唱作do,但对于F大调的升降特点没有更为直观、明确的概念。而在五线谱中,调性特点会在谱号后面明确地标出,这使得学生对于调性的认知更加清晰、透彻。因此,从简谱到五线谱的过渡学习,也标志着学生的音乐知识由浅入深地递增。虽然从学习的难易程度上来看,五线谱难于简谱,但它更像是音乐领域中的“通用语言”。《新中华音乐课本》采用简谱与五线谱相结合的方式,这无疑是极具进步意义的举措,即便站在当今小学音乐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如果能将简谱和五线谱置于适当的学习阶段进行教授,那么对于学生今后的器乐等其他方面的学习也会很有帮助。由此可见,民国时期编写的这套音乐课本能将两种记谱法与教学相结合是非常具有前瞻性、进步性的。也可以说,这一时期小学毕业的学生对记谱法的认识都有较为扎实的功底,较当今的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纵观当今的音乐文化领域,简谱和五线谱各有千秋,均适用于不同的音乐类别,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普及这两种记谱法就变得愈发必要。当今我国的小学音乐教材依旧分成简谱和五线谱两种单独的版本,未能使两者融合,笔者认为这一点儿稍欠稳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针对第一、第二学年的学生可采用简谱作为其音乐入门阶段的记谱法,到了第三学年以后可效仿《新中华音乐课本》的方法,用五线谱替代简谱作为教材中的记谱方法,将五线谱的学习与应用逐渐发展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种常态,而不是仅限于专业的音乐学习和校外的兴趣班中。同时,将五线谱这种通用记谱法划入音乐学习的基础知识范畴,而不是额外的、附加的知识范畴。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能够了解、掌握两种记谱法,并将其作为音乐工具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我国全民基础音乐知识的储备。
(二)经典教案的延伸
如果我们把民国时期出版的《新中华音乐课本教授书》与当今小学音乐教师的教案相比较来看,不难发现《新中华音乐课本教授书》中的教案模式一直延续到了当今的音乐教育中。时至今日,音乐教师的教案中依旧有这套教授书的影子。当今的教师在讲授一首音乐作品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找出该节音乐课的重点、难点;接着导入新课,采用问答、范唱、模唱等教学方法进行教授,同时还会通过游戏等方式对新课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最后进行课堂评价和总结。上述每一步都刚好对应了《新中华音乐课本教授书》中的目的、教学法、注意和附录等几项原则。除此之外,当今的教师用书也沿用了这套书中的部分结构并使其更加全面化。以“人音”简谱版的教师用书为例,每个单元分为编写意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建议和作品分析五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对相应单元的歌曲做出明确的讲解。同时,在每册教师用书后面都附有全书歌曲的钢琴伴奏谱和多媒体教学光盘,最大化地在各个方面辅助教师备课,以确保音乐课的质量。可以说,当今教师所应用的教案中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模式多源于这一时期的教授书,并且经过岁月的长河,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建设得更加丰富、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民国时期的这套教师用书不仅为教师在教案设计方面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范本,同时对当今小学音乐教材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新中华音乐课本》中,虽只将歌曲和相关乐理知识编入学生用书,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性情,但在教师教授书中却丰富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如,在教授书的附录部分往往会出现“表情唱歌”或者“唱歌游戏”“补充歌词”等授课内容,以及建议拓展学习与该课程题材相关的其他歌曲。这些设计内容大都延续应用至今,在当今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所体现。其中,采用游戏的方式配合课程的讲授,以及将“补充歌词”融入现代音乐教材的编创部分,都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音乐创作能力。对于教授书中所建议的拓展学习与课程题材相关的其他歌曲,也列为课后音乐拓展的内容。可以说,我国当今的小学音乐课本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这套教授书所开创的教学板块中的养分,并对其中的优秀教学理念做以延伸和转化,融入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小学音乐教材不断演变,在内容、配图、排版等方面更是日益完善。当今的小学音乐课本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学习音乐的趣味性,增强了艺术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课本中始终配有丰富多彩的插画,并且在课程中也融入了舞蹈因素,将艺术学科之间的联系“拉”得更加密切,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艺术学科的整体认知及综合性艺术素养的培养。而内容上也涵盖了欣赏、演唱以及创作等方面的知识。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科书为例,每一个单元都包含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四个部分,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基础的音乐知识,并且在编创过程中充分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此外,其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不仅将我国的地方歌曲、传统音乐、戏曲等融入教材中,也将乐器等带进课堂,从多方面丰富了音乐课堂。
《新中华音乐课本》和《新中华音乐课本教授书》虽然在一些方面较当今的音乐教材及教师用书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如小学校初级用书中简易谱表在音高和时值等方面表意不明、学生用书中缺少简谱及部分音乐基础知识的呈现等。但是立足于民国时期的历史视角来看,这套教材还是极具进步意义的,不仅为我国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同时对后世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我国早期小学音乐教材的典范。
结 语
综上所述,1929年发行的《新中华音乐课本》无论是在学生使用的音乐课本方面,还是为教师讲课配备的教授书方面,都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为我国后续音乐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典范。这套音乐课本无形中规范了当时刚刚走向正轨的音乐课堂,丰富了以往内容单一、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而与之相匹配的教授书引导教师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说整套音乐课本为我国音乐教材的编写树立了一个范本,同时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成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