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胜任力素质新要求及其培养
2018-02-08范晨芳
■范晨芳 沈 宁
军事科学出版社《军事医学研究(英文)》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人民军医出版社办公楼 100036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科技与科技期刊的发展环境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按照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要求,建设世界级的高水平科技期刊,必然要以实现其新时期核心价值为目标,快速向期刊集群化、出版数字化、运作国际化、编辑自动化、传播全媒体等发展方向迈进[1]。期刊核心价值建设的关键是人力要素[2],即编辑人才。新时期期刊编辑的核心价值构成要素,除了以往的政治素养、专业技能、学科知识、社交能力和工匠精神外,亟需构建满足新时期期刊发展要求的素质能力模型。2016年起,《军事医学研究(英文)》编辑部以打造国际一流军事医学引领与服务平台为目标,从人才培养入手,参考胜任力素质模型[3],提出了新时期国际军事医学期刊编辑胜任力素质新要求,并实践了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编辑核心价值体系[4]。现将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胜任力素质新要求及其培养的具体思路与措施介绍如下,以期为相关行业期刊提供参考。
1 新时期国际军事医学期刊编辑胜任力素质的新要求
胜任力素质模型是通过对核心岗位优秀员工、优秀绩效的关键特征以及组织环境的内外部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岗位胜任力的一种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工具[3]。相较于传统的“能力-素质”论,胜任力理论更全面、深刻地挖掘了个体的内在特征,揭示了编辑个体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5]。因此,《军事医学研究(英文)》编辑部根据新时期国际军事医学期刊办刊的顶层目标、整体质量、传播方式、服务对象等的要求,对期刊编辑必须承担的新任务和需要达到的新标准,提出了3个方面的编辑岗位胜任力素质要求。
1.1 与学科发展并进的学术素质新要求——做前沿医学科技的引领者
1.2 与国际视野并行的科学素质新要求——做先进出版规范的执行者
新时期国际一流期刊除了出版内容、读者、作者、编委及审稿专家国际化外,还必须要在出版理念、出版规范国际化上下功夫,从而以全方位科学、严谨的态度与形象,真正融入国际出版体系,这就要求期刊编辑不仅要纠正国内期刊在医学伦理学、临床试验注册等方面把关不严格的现状,更要认真学习研究并遵循国际期刊出版的相关法律与规范。例如,世界医学编辑学会、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和欧洲医学作者协会指南中提出的的动植物类实验伦理规定、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要求、人类临床试验注册流程与标准、数据和材料的可获取和存储规则、各类研究报告内容标准、利益冲突声明、作者署名和文章引用规定、学术不端行为、同行评议政策、作者申诉规则等各项内容,国际医学期刊编辑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军事医学研究(英文)》的责任编辑既要严格遵循相关国际指南,同时也要及时追踪各项内容的更新和修订情况,确保与国际一流、甚至顶级期刊的办刊规范与标准保持同步。只有以国际化的科学素养为标准,做好国际期刊规范的执行者,才能真正弥补我国期刊规范的不足,助力期刊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化一流期刊。
1.3 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相应的信息技术素质新要求——做多元化服务功能的集成者
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线上与线下出版融合、不同媒体边界逐渐消融以及全媒体的共享性与开放性等新情况,不断冲击着医学期刊,更冲击着医学期刊编辑的传统思维模式[8]。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中国的期刊编辑不迅速转变理念,不具备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所需要的思维和全媒体信息与技术素养,不抓住国家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整合的有利契机[6],势必会在期刊传播范围全球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手段智能化、传播效率高速化等方面大大落后于国外期刊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中国期刊的国际展示度和读者、作者的忠诚度。
(1)面对国际出版集团在期刊、作者和学科资源方面的规模化、“圈地性”发展,以及国际一流期刊成熟的全媒体出版运作模式,我国英文期刊迫切需要充分整合自身平台的学术资源、出版资源,利用好国家对期刊的扶持政策,加速将“借船出海”转变为“造船出海”的进度。(2)面对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在信息集成和发布基础上加速创办网络期刊和加大用户服务力度的情势,迫切要求期刊编辑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和学术优势,将传统意义的学术传播交流平台真正构建成为“以服务对象为核心”的学术支撑网络和以期刊为核心的复合型科研信息资源集散与技术服务提供平台。(3)面对编辑和传播手段的高度数字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迫切要求期刊编辑在编辑工作方面加速推进稿件前期加工立体化、后期宣传提前化和服务个体化流程,在出版工作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出版商、数据库、各类新媒体平台与终端,以及图片、视频(动漫)、音频等工具,紧密结合科研流程,全方位服务于科学共同体,服务于科学研究全过程,服务于个性化科研需求[9],以期逐步完成期刊的价值整合,使之成为全媒体融合的多元化服务功能集成者。
2 新时期国际军事医学期刊编辑胜任能力培养
胜任力理论的创始者——哈佛大学麦克利兰博士以形象的“冰山素质模型”来描述个人素质能力特征,即包括冰山以上显露部分和冰山以下深藏不露部分。冰山以上部分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等容易被评价、被感知的要素,冰山以下部分包括动机、特质、价值观等,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但冰山以下的因素往往对一个人的行为和工作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军事医学研究(英文)》编辑部针对在工作中应该达到的“冰山以上”的完成标准,制定了针对性、个体化的“冰山以下”决定性能力要素培养策略,即培训从常规性转为非常规性,从对知识、技巧的培养转向编辑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整合能力等方面的训练[5]。
2.1 编辑再学习能力培养
针对《军事医学研究(英文)》的编辑均处于易发生“职业枯竭症”的编龄,以及“一身两任”甚至“一身多任”的繁忙工作状态[10],加之编辑的胜任力素质不断受到军事医学学科交叉化、综合化、渗透化发展的挑战等现实情况,《军事医学研究(英文)》编辑部认为只有通过一系列长期的规律性和激励性再学习能力培养措施,才能使编辑避免职业倦怠,促进其磨砺意志,养成学习习惯,最终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11],从而不断激发编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挖掘其内在潜能。
2.1.1 每周早课
编辑部固定于每周的星期五早晨利用半小时进行学术前沿资讯分享活动。由主持人提前1周对分享主题提出要求,每位编辑轮流担任分享者,分享主题包括学科新进展、医学前沿科研成果、国际医学期刊动态、国际编辑出版规范、全媒体技术研究等。这种训练旨在要求编辑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对各领域的热点问题与信息进行搜索、整理、学习、分析和思考。同时通过分享,让其他编辑也得到知识扩增。随着时间的积累,编辑逐渐感受到不仅自身知识得到了扩容,个人的研究、总结、表达等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拓展了视野与思维,养成了碎片化学习的习惯[12],从一开始被动性完成任务成功转变成为自发的主动性学习。
这种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在闽商行销网络构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像其他地方的商人合伙做生意多半是因为资金不足或者想减少风险,在他们的骨子里天生就有那种“生意一起做,有钱大家赚”的商业意识。他们走南闯北,往往抱团形成合力,团结互助,共同赚钱,这种团队精神成了福建商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正是基于这样的团队协作,使得他们能够构建起发达的行销网络,使得闽商在商业活动中如虎添翼。对此,有外省商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是用手指和他们的拳头在打架,焉能不败?”
2.1.2 每月一汇
编辑部制定了每月末开展一次优秀审稿意见和亮点汇总学习活动。每位编辑将当月接收到的国际同行评审意见进行整理,选择出其中的优秀审稿意见,分析总结其亮点以及与提高文章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相关的信息。这样的汇总学习路径能激发编辑自身的学习和思考潜能[13],不仅使编辑领悟到审稿专家就文章中的问题表现出的更为独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可帮助编辑快速、有效地补充相关领域的多维知识,激活编辑的潜在思维[14],同时这也是促进编辑能力与学术专业能力相融合的过程,以此不断完善编辑自身知识和技能素质架构,真正把“做学问”与“做评审”有机结合起来[15],从而使编辑不仅能充分发挥学术评价的重要功能,更可以通过编辑更高层面影响力的充分发挥,最终使期刊不断增强引领学术前沿的作用[16]。
2.1.3 每季一会
编辑部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总编工作会议或办刊经验交流会。每期的总编工作会议轮流邀请10~15位不同专业的编委会成员参会,就近期杂志的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思路、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内容进行讨论交流。编委们从专家学者和学科发展角度提出的办刊新思维、新理念,既能够刺激编辑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还能激发编辑结合自身经验,或吸收整合、或另辟蹊径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形中推动了编辑再学习能力的提升。办刊经验交流会是邀请相关期刊或其他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或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授课与交流,通过了解其他学术期刊的发展状况、成功经验等,编辑能取长补短,获得启发,开阔思路,更为重要的是,能激发起编辑的对标竞争意识,从而自觉地关注并学习对标竞争期刊好的做法与经验,并从中寻找自身的发展契机[17]。
2.2 价值创新能力培养
面对媒体融合与转型发展的大趋势,期刊影响力与核心价值的体现与提升从以前的“内容为王”转变为“内容为王、技术为后”的新形态,即需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编辑快速转变重学术而忽视信息技术的传统思维与观念,重新定义编辑的核心价值,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应对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发展,以及全媒体技术、全方位融合对编辑素质的挑战。《军事医学研究(英文)》编辑部从学术和技术培养这两个方面入手来提升编辑的价值创新能力。
2.2.1 学术价值创新能力
编辑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策划军事医学前沿选题、提高期刊内容质量的首要条件[14]。编辑部就学术价值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并实践了两方面的措施。
(1) 参与相关专业课题研究。与临床或科研专家及团队开展科研课题合作,负责文献调研、模型设计、统计处理等工作。此措施除了使编辑深入了解各种学术观点和学科发展态势,更重要的是科研团队的创造、质疑、开拓精神和工作作风直接给编辑带来了潜在的正向影响,使其在提升科研创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稿件的鉴别与评判能力,做到编研结合、编研相长,从而逐渐习惯运用创造性思维研究、挖掘有意义的选题,无论是策划内容的选择还是形式的设计,都能体现出其自身的创造性与独特性,编辑加工出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具有独立意识、及时反映前沿学术成果的好文章[18]。
(2) 制定选题前期流程化调研模式。要求编辑充分利用各大信息检索工具的强大分析功能,以及自身的逻辑思维总结判断能力。首先,对学科作者和读者情况进行摸底,分析优秀作者和忠诚作者特征,分析读者偏好与关注点;其次,对热点下载和高被引文章进行摸底,分析其高关注度原因;再次,对其他相关杂志的热点文章进行摸底,分析自己与其的相似度和差异化;最后,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情况,总结策划未来期刊短期选题内容和长期规划方向。此举措强化了编辑的信息敏锐度和信息分析能力,不断促进编辑在策划选题工作上的学术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拓展,从而推动编辑工作方式创新[11,19]。
2.2.2 技术价值创新能力
大数据、互联网下半场、云计算、域出版等新概念风起云涌的时代,对出版过程的智力生产(内容)尤其是物质生产(传播技术手段)要素提出转型要求,但要清醒地认识到,仅仅满足于将内容搬上网站的所谓数字化出版转型,而不是在技术与手段上融合创新传播服务,根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转型。因此,《军事医学研究(英文)》编辑部在注重编辑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下大力从信息意识与能力入手,在准确、合理地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媒体新技术的选择和使用等细节方面开展了工作实践[14,20],从而通过技术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达到与智能化时代相应的信息技术素质新要求。
(1) 利用数字化编辑工具提升稿件识别度及个体化服务度。定期举办编辑部Editorial Manager(EM)稿件处理系统、iThenticate论文查重比对系统、InDesign排版系统等的应用情况与心得体会的内部研讨活动,要求编辑在编辑流程、排版、查重和校对等环节中对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与使用技巧进行深度挖掘与应用。编辑不仅能利用EM系统有效监督稿件运行全过程,而且能拓展应用其产生的相关数据,包括深度分析不同国家和学科审稿人的审稿情况、国际作者投稿和审稿人审稿时间特征等,从而促使编辑针对数据特点和变化情况,不断创新性地策划组稿约稿、邀请审稿人等。同时,也通过对在审稿件的应审专家数量、审毕时间和审稿意见,预测稿件“预后”,并结合作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制图、视频和宣传等服务,使文章在得到更为有效的传播的同时,也锻炼了编辑应用数字化和多媒体工具提升编辑与服务工作的创新能力。
(2) 利用全媒体思维实现稿件加工立体化和宣传提前化。《军事医学研究(英文)》编辑部要求每位编辑在初审时对稿件选题与内容进行预判,筛选出有个性化推送价值的文章,并充分结合文字、图片、视频(包括动漫)、音频等形式,考虑到互联网、广播、手机媒体等不同媒介特性,在稿件外审期间思考如何将文章内的科研图片进行艺术化加工,并用于期刊封面和推特(Twitter)宣传,如何将文章的实验过程或作者的科研思路加工为视频,在博客、微信公众号上配合精要文字予以发布。这些多样化加工需要编辑对文章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基于网络化思维和信息化思维进行总体设计与细节把握,还需要将文章从加工到推广的整体策划方案与作者进行深度沟通,因而锻炼了编辑的全媒体创新思维和预见能力。
2.3 编辑全方位整合能力培养
传统出版业以载体形态划分媒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新型出版业态是产品、用户、生产者等多方资源的整合方式,其在交融中共同促进与发展[7]。因此,小作坊式出版运作模式使学术期刊形成的“信息孤岛”形态已完全不能适应和推动新时期学术期刊及其编辑核心价值的塑造。唯有将期刊与编辑个体作为期刊内外部各个关系的链接点,打通各个关节点的流动路径,主动服务于全方位、全流程的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为用户提供专业化服务,才能真正打破编辑部的“信息孤岛”状态,使期刊快速适应并融入出版转型的新环境。因此,《军事医学研究(英文)》编辑部着重从期刊链接能力和个人整合能力两方面开展编辑的全方位整合能力培养工作。
2.3.1 期刊链接能力
编辑部在期刊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规划中提出,力争把其打造成为联结线上与线下、专家资源与用户资源、传播与服务、军事与医学学科等各个领域的中间链接点,通过前期的用户需求分析、选题策划,中期的产品再创作与全媒体生产,以及后期的立体化推广和个性化服务等工作,切实锻炼编辑结交多方面专业人员、共同开展多工种技术的协作能力,以及多维度结合的链接能力,而期刊作为多通道链接点的实现,是其稳立于快速发展的媒体融合转型期的基石。
2.3.2 个人整合能力
(1) 组织架构中的核心把控与辐射功能发挥。面对期刊内外部相关的各条路径,编辑必须发挥好期刊链接点的作用。编辑部要求编辑在观念上实现以作者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变、从读者到用户的转变,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从新的媒体生态角度,打造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高渗透的传播与服务平台[21]。具体方法为以每位学科编辑为核心链接点,向外辐射,联结与维护好与其他编辑团队成员、编委会成员、国际出版公司、数据库、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等内外部的所有关系。根据每位编辑不同的责任学科和自身的职责任务,将其与相关关系人沟通联系的时间频率、目标、事项、层级等进行明确分工,并要求其将完成结果汇报于主编助理处进行分类整理,以评估任务进展情况,并据此提出或通过集体商议制定下一步推进的解决方案。通过编辑核心辐射构架的组织与实施,编辑能够清晰梳理自己的上下和内外关系,前置了自己的任务目标和重点计划,并通过与不同关系的群体沟通磨合,既学习了学者、出版者、设计者、传播者等各类人员的精神与理念,又不断完善了自己对于期刊关系系统的整合能力。
(2) 个人技能与个性的融合培养。不同的编辑岗位所要求的编辑能力与素质有所不同,且每个人的个性与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编辑部以提高人岗匹配度为着眼点,根据每位编辑的个性特点与能力,明确主要岗位与次要岗位分工与职责。主要岗位是最适合其个性与能力发挥的工作;次要岗位是鉴于其仍需锻炼和提高的能力而分配的职责,需要在其他主要岗位人员的领导下开展辅助性工作。此种设置在发挥每个人优势的同时,也可修炼和改进其不足部分,从而通过人岗的最佳匹配,既有效实现了人的培养,也实现了组织的发展目标[5]。
总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科技期刊的出版必然建立在基于多媒体的跨受众、跨终端、跨渠道的超级媒体传播与服务平台之上[12],鉴于期刊新思维的形成和新平台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诸多问题还处于不断地探索之中,国际军事医学期刊应立足于新时期“核心价值”,加强编辑再学习能力、价值创新能力和全方位整合能力的培养,促使编辑从传统编辑角色转变成为前沿医学科技的引领者、先进出版规范的执行者和多元化服务的集成者,通过挖掘其内在潜力以推动目标实现,以全新思维推动融合转型发展,大胆实践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实现期刊新时期的新跨越[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