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意味什么—时间效率里的石油石化
2018-02-08本刊评论员
□ 文/本刊评论员
24小时意味什么?过去的40年,不同的答案差距如此悬殊,让人更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给我国石油工业带来多么巨大的嬗变。
在原油产量方面,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仅为1亿吨,而到了2017年,在主动减产情况下仍然实现原油产量1.92亿吨,增幅90%以上,日增27.39万吨。1979—2017年,我国原油产量年均增长2%以上,远高于同期全球原油产量0.8%的平均增速,跃升为全球第5大产油国。在天然气产量方面,1978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仅为137.3亿立方米,而到了2017年,暴增至1487亿立方米,增长超过10倍,日增3.71亿立方米。1979—2017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6%以上,为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3倍。在炼油能力方面,1978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达9291万吨,实际加工原油量7069万吨,而到了2017年,原油加工能力已达7.7亿吨,实际加工量5.7亿吨,原油加工能力增长超过7倍,日增处理量100万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炼油装置规模大幅提升,新建了一大批大型一体化装置,建成了14个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基地,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在石油化工方面,我国乙烯产量由1979年的43万吨,猛增至2017年的1737万吨,增长39倍,日增4.6万吨;农用化肥产量由864万吨,增至5787万吨,增长570%,日增7.5万吨;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产量分别达到3074万吨、222万吨和2132万吨,分别增长44.3、20.7和150.6倍,成为名副其实的化工品生产大国。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发现,同样是24小时,但与40年前相比,我国原油产量日增27万吨以上,天然气日增3亿立方米以上,炼油能力日增100万吨以上。石化行业从当年的供应短缺,到如今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产品种类超过4.5万种,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各方面需求。2017年行业资产总计13.03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11.6%,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40年来,石化行业主营收入、利润和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2017年行业主营收入13.78万亿元,是1978年产值的160倍;各产品产量在世界中的位次大幅度跃居前列,约22种化工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成长起一批优秀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已位居世界500强前10位。
这就是改革开发40年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创造的奇迹,这一奇迹通过24小时变化能让人们看得更清楚。
纵观我国石油工业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从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改革开启阶段,到采取产量包干政策和多种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改革展开阶段,从建立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改革初始阶段,到探索在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中以价格为中心的流通体制改革破冰阶段,从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改革阶段,到各类资本主体进入、行业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深刻变革新阶段,在党中央集中部署和推动下,呈现出一浪高过一浪、一潮胜过一潮的壮阔景象。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石油工业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转变,在不断调整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推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水平井钻井周期从最初的150天减至60天,最短46天,水平井单井成本从1亿元降至5000万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石油装备制造体系,大部分装备产品实现了国产化。12000米特深井钻机、大口径高钢级油气输送管、百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系统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千万吨级炼油装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设备国产化率也达到85%以上;已掌握了页岩气地球物理、钻完井、压裂改造等技术,具备了3500米以浅水平井钻井及分段压裂能力。
截至2017年底,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海外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4亿吨、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4300亿立方米。2017年海外油气权益产量1.9亿吨。海外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吨/年,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合同额达到52亿美元。如果将这些成果换算到每一天,相当于24小时为国家获得28万吨海外权益油产量。
这就是时间效率里的石油石化,它在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凤凰涅槃、化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