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2018-02-08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果中2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
黄何何,张缙,徐敦明,等
摘要:目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植物激素活性,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小分子化合物,为农业生产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这类化合物被广泛使用,盲目或过量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对公众的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国内外已有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报道,但所涉及的种类较少,不能满足国内外快速检测样品的要求。为此,建立了HPLC-MS/MS同时测定水果中2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 QuEChERS法进行预处理,选用含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无水硫酸镁和十八烷基硅烷(C18)粉末净化,以C18色谱柱分离待测物,采用鞘流电喷雾离子化,正负离子分段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在方法的质谱条件方面,优化了母离子、碎裂电压(fragmentor)及碰撞能量(collision energy)等,根据物质结构性质,综合考虑了灵敏度,采用了正负离子分段扫描MRM的模式;在色谱条件方面,对比了不同色谱柱对待测物的分离效果,最终选择了Agilent XDB-C18(150 mm×4.6 mm,5 μm)作为分离色谱柱,同时试验对比了不同的流动相的影响,并选择含 5 mmol/L乙酸铵和0.05%(v/v)甲酸的水溶液为水相,乙腈为有机相;在前处理方面,对比了不同溶剂的提取效率,最终选择1%(v/v)乙酸乙腈作为的提取溶剂,对比了不同净化材料组合对试验的影响,最终选择了MgSO4+C18作为净化材料;同时还评价了2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质效应。矮壮素、助壮素、氯化胆碱、环丙酸酰胺、氯吡脲、噻苯隆、抗倒胺、多效唑、烯效唑和抑芽唑在0.10~500 μg/L,丁酰肼和 6-苄氨基嘌呤在 1.0~500 μg/L,2,3,5-三碘苯甲酸、2,4-D、调果酸、对氯苯氧乙酸(4-CPA)和抗倒酯在2.0~1000 μg/L,赤霉素(GA3)、脱落酸(ABA)、1-萘乙酸(NAA)和吲哚-3-乙酸(IAA)在10~1000 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0。2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检出限为 0.020~6.0 μg/kg,方法定量限为 0.10~15.0 μg/kg,样品添加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73.0%~111.0%,相对标准偏差为3.0%~17.2%(n=6)。结论: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考察提取和净化方法,建立了QuEChERS-HPLC-MS/MS测定水果中2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准确度和精密度等均满足方法学指标,该方法定量限均能满足各国的限量要求,能够满足水果中2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分析。
来源出版物:色谱, 2014, 32(7): 707-716
入选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