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融合 与时代同行
——从改革开放40年《宜春日报》的发展看地市报变革创新

2018-02-08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宜春日报社报业

(宜春日报社,江西 宜春 336000)

40年,风雷激荡,报道中国,见证宜春。

40年来,从“一纸风行”的单一纸媒,发展到拥有“报、网、博、微、端、视”互动融合平台的媒体“舰队”;从铅印机发展到拥有高速胶印轮转机的现代印务中心;从10人发展到100多人的员工队伍;从单一的广告发行,发展到主办主题活动、拓展会展经济、户外广告、项目合作等的多元化经营;从恢复出版发展到斩获中国新闻奖、江西新闻奖、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奖……

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走来,《宜春日报》足音铿锵。正是改革、创新催生了宜春日报社的巨变。

数次改版升级,报纸与时俱进“变脸”——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是传统纸媒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求新、求变,是宜报人40年不懈的追求。40年来,报社先后经历了多次改版升级,版面从小到大,版数由少到多,印刷从黑白到彩色,传播形式从单一的报纸图文发展到集图文、网络、手机报、“两微一端”、视频直播等于一体。

1981年12月1日,《赣中报》复刊;1992年元旦,四开四版周六刊《宜春日报》出版,《赣中报》随之停刊;1993年,《星期刊》创刊;1996年10月1日,《宜春日报》改为对开大报;1999年9月26日,出版第一张《宜春日报》彩报;2002年,《都市周刊》创刊;2003年1月1日,《宜春晚报》创刊,5月18日,更名为《赣西晚报》;2004年8月18日,宜春新闻网开通运行;2006年4月,宜春网络电视开通;2010年,创办了宜春手机报;2013年,开通了微信、微博、客户端;2016年,完成了视频直播间、舆情监测系统建设;2017年,报纸印刷实现了全彩化;2018年,推出了网络视频直播。目前,融媒体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微视频起步。期间,策应全国、省、市及报社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和部署,多次推出增刊特刊,版数最多时达86版。

创新,实现了一次次“改版”,一次次“变脸”,一次次让读者感到焕然一新。每次改版,从办报理念到内容、形式、文风等方面都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收获了喜人成果。通过改版,加强了新闻策划,强化编采各部门的配合联动,通过媒体融合,实现立体化传播,推出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重头报道、系列报道,彰显了党报高度和水平。同时注重体现服务性、实用性、互动性,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和粉丝。2002年7月,《我市一千余名不合格党员被清理出党员队伍》斩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刷新了报社历史。

牵手高端媒体,从地方走向世界——

地方党报立足本地的同时,也需要不断走出去、请进来。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赣中报》就坚持开门办报,多次派编辑记者参加异地采访活动。上世纪80年代,派记者参加了由中国记协组织的赴安徽淮北地区和上海记协组织的赴浙江温州地区采访;派记者参加了省记协组织的赴江苏南通、广州、深圳、珠海等地采访。1988年,由本报社和萍乡报社一起,组织浙赣15家地市报记者到湖南张家界采风。1993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报社举办“湘鄂赣边区骑车采访千里行”活动,派记者骑行700多公里,采写了大量报道。还有一批编采人员参加了中国报协、省记协等组织的多次异地采访活动。

2004年,第五届全国农运会在宜春举行。报社抢抓机遇,打破常规,携手中央级高端媒体新华社合作推出农运特刊。新华社把发稿中心设在宜春,以“新华社宜春电”的电头向全世界播发通稿,这在农运会历史上是第一次。通过新华社的技术发稿平台,有关农运会的新闻除向国内外媒体供稿外,还翻译成英文从宜春向全世界各媒体发稿。这也是新华社首次用英文报道农运会。

创新表达形式,拓展报道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纸媒单一的图文传播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传播的需要,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表达形式,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宜春日报社积极创新新闻表达形式,从传统纸媒单纯的图文传播逐步扩展到开通网络电视、“两微一端”,再到图文、视频直播并存。网络视频直播在2018年6月份开通。首次推出的宜阳新区“大数据杯”龙舟赛在获得20万+在线观看的同时,获得点赞4400多。先后推出的全市歌咏比赛预赛和决赛直播,吸引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充分展示了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的魅力,点击量达到6万多次、在线观看4万多人次,短短几天,宜春发布微信后台留言就达上千条。一系列视频直播,吸引了社会关注,拓展了传播渠道。传播形式的拓宽带来的新闻业务的扩容。近期,报社又承担了月亮文化旅游节的3场视频直播的任务。

加速媒体融合,满足多样化信息需求——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新生的必由之径。近年来,宜春日报社不断整合网媒资源,加速媒体融合,满足读者、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先后创办了《赣西晚报》、宜春新闻网、网络电视、数字报、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视频、户外阅报栏等媒体及平台。融合,实现了从“一报独立”的小舟,发展到集“报、网、博、微、端、视”于一体的“传媒舰队”,成为推动宜春科学发展的舆论主阵地。

纸媒上的报道,同步推送到宜春新闻网。新闻网每年都有作品获省级以上新闻奖;2012年,获评中国地市报新闻网站十强;2015年,荣获全国地方网络媒体“十大最具创新力品牌”称号。在新浪平台开通的宜春日报、宜春新闻网官方微博,稳居宜春新闻媒体官方微博第一梯队。宜春日报微博微信、宜春发布微博微信、乐活宜春粉丝量逐年增加。2015年,“宜春发布”官方微博获“江西十佳政务微博”称号。

10万+抢眼。报社负责的“宜春发布”官方微信,不断创新微信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平台关注度和活跃度不断提升。2018年,宜春发布和宜春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民警吴明华事迹报道等多件作品阅读量达到10万+。宜春发布微信号推出的“我心目中的宜春市五一劳动奖章人选”票选活动,累计投票达20多万人次,参与人数达46万多人;精心制作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章知识网上答题”作品,互动人次达10余万。在人民网江西频道“强赣排行榜”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江西11市政务微信排行中,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排名第4。

今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一系列专题报道,其中包括“致敬追梦人”大型融合专题报道,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刊发典型人物通讯+图片,同时配发可扫描观看视频的二维码;宜春发布微信平台同步推出微视频+文字(精练版)+图片报道,融合宣传。

报社融媒体中心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已投入30多万元启动前期工作,工程建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小变大,茁壮成长的传统党媒,经过一次次创新融合发展,办媒体水平、社会影响力有了质的提升,报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也带动了广告等经营实力的壮大和报纸发行量的增长。

探索创新经营方式,推进经营稳步增长——

作为地方党媒,广告经营是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不同的时期,报社的广告经营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宜春日报社先后创办图片社和广告信息公司,广泛开展报业经营活动。1993年2月28日,报社率全国地市报之先,在一四版连通刊登宜工装载机广告,引起全国报界轰动。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等30多家报纸刊发消息。

之后按照日报、晚报、网站等不同媒体性质明确各自主攻方向,实行分块搞活、差异化发展,加强活动策划,尝试会展经济运作,举办高峰论坛,开展大型活动等,报纸经营多年保持增长态势。2010年至2015年,报社连续6年被评为江西省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单位;2012年,获评中国地市报报业经营管理“十佳”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

近几年,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报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广告经营模式。2018年实行项目制经营,推出一系列媒体融合策划;与地方、部门开展全年战略合作;举办车展等活动。在报社上下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仅2018年上半年,宜春日报社签订广告合同金额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约80%,已刊发广告金额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约20%。

改革开放以来,报纸的产业属性日益清晰,在引领好舆论的同时,自身事业发展被提到重要位置。顺应改革大潮,宜春日报社积极探索,大力深化报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规范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报社采编、经营改革齐头并进,办报与经营两翼起飞,报业规模逐步扩大,办报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2009年,在全省报刊质量检查评比中,《宜春日报》获唯一满分,获评优秀报纸;2013年,报社荣获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奖;2014年,获评“中国地市报新闻创新十强”;2015年,被评为全国地市报行业“走转改”先进集体。

在江西省新媒体协会等联合发布的江西地方移动媒体2018年7月传播指数排行榜——党政新媒体综合传播力设区市排名中,宜春市排名第2。从2018年1月以来,宜春市已多次排名进入前三甲,纳入排行榜的党政新媒体由宜春日报社负责。

猜你喜欢

宜春日报社报业
四月轻语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宜春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