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准确是新闻人的责任
2018-02-08
(宜春日报社,江西 宜春 336000)
新闻媒体是通过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来进行教化干预生活的,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媒体都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一是报刊的白纸黑字,相对于响在耳边的广播、一晃而过的电视,往往在众目睽睽之下,更要经得起读者的反复揣摩和推敲,甚至是无穷岁月的历史检验,而经不起读者揣摩推敲和历史检验的宣传品生命力都不强,宣传内容难以深入人心。二是在网络日益发达的当下,年轻人越来越丧失对汉字的敬畏感,很多人对文字的使用越来越漫不经心,表现在出版物上的差错就越来越多,2018年3月的《咬文嚼字》杂志刊有一篇《全国百家报纸编校质量抽查结果揭晓》的特稿,对此作了专门论述。
所以,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如何消除错别字的问题,因为那是硬伤,无需讨论,只要改正即可。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使报刊的语言尽量准确,避免似是而非的语言出现而影响宣传效果。经笔者多年的观察,报刊语言至少应从三方面提高准确性。
重视语言的感情色彩
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语言有感情色彩,对良好的、先进的值得赞赏尊崇的一类事物,有一些专用的词,叫褒义词,如,崇高、坚强、庆祝、神采奕奕、威武不屈、孜孜不倦等等。对不好的、邪恶的、不赞成的、令人厌恶的一类事物,也有一些专用的词,叫贬义词,如,阴谋、叫嚣、顽固、罪大恶极、沆瀣一气,声名狼藉等等,当然也有一些是不褒不贬的,叫中性词,如,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等。
新闻报道就要注意正确使用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否则会让人觉得别扭,例如,某报2017年12月21日一版刊有一篇署名为本报评论员的文章《建章立制务求实效》。文中说:“如果忽视建章立制,热衷一时效果,追求短期改善单沉迷表面功夫,并因此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止步不前,不良作风难免在活动之后卷土重来,已经取得的成果也很难巩固。”这段话在“忽视建章立制”之后,对其表现用了三个带贬义的短语“热衷一时效果、追求短期改变、沉迷表面功夫”,看似正确,却经不起推敲。因为“一时效果”“短期改善”,也是要追求的目标,并不代表贬义,“热衷”和“追求”也不是单纯的贬义词,只不过还要顾及“效果”和“改善”的长期效应,所以应加上“只”。表述为“如果忽视建章立制只热衷于一时效果,只追求短期改善,沉迷表面功夫并因此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止步不前,不良作风难免在活动后卷土重来,已经取得的成绩也很难巩固。”这样,中性词语被限制,才产生贬义。
该文还有一处说:“同时,针对活动出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梳理总结,使其固化形成制度。”其中的“固化”一词用得不妥,因为“化”是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有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意。如,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娱乐化、贵裕化等等。《现代汉语词典》在为“固化”一词举的例句为“防止观念固化”,也指的是不恰当的、没有体现与时俱进。如果将“固化”改为“成型”,表述为“将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梳理总结,使其成型形成制度”,因为“成型”不含贬义。
注意语言运用中的动宾搭配是否合理
尤其要注意一些长句子中的各个分项搭配是否合理,因为一些长句往往需要瞻前顾后,需要周密照应才能表达妥当,否则会造成不易察觉的语言毛病。例如,某报2017年7月24日一版头条新闻《××机场“航空+旅游”助推民航旅游双“飞”跃》,全稿整体写的不错,但其中有一段话说的是:××中旅公司的一位老总踩线后离开本地时,情真意切地说“××(这家地市报所在的城市)之旅,浑厚的禅宗文化让心灵得到净化,臭氧离子让心肺得到净化,硒泉泡澡让身体得到净化,生态美食让肠胃得到净化,这是一次从头到脚的净化之旅,让人流连忘返,一定还要再来。”这段话,对这座城市的旅游环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所说的四个净化也大体成立,但不够确切。心肺、肠胃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说“硒泉泡澡让身体得到净化”,没有正确反映肌肤与心肺、肠胃同是身体的一部分,不懂得身体与心肺、肠胃是包容关系,所以,不能并列。应该说“硒泉泡澡让肌肤得到净化”才准确,这在事物的分类上才合乎逻辑。
又如,某报2017年12月19日一版报道的《市委书记××××在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强调,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扎扎实实推进本市新一轮大发展》重磅新闻的第三段说:“会上市委副书记谢某某等市领导各县(市、区)委书记及三区党工委书记围绕市委工作、今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干?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这看似很有气势,很有情境,实际上句中的“阐述”一词用的很不贴切,改为“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比较妥当。因为“阐述”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论述”。例句是“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报告对宪法修正案做了详细的阐述。”对“论述”一词词典释义为“叙述和分析”。例句是“把自己的观点论述清楚”“本文就以下三个问题分别加以论述”。显然,“阐述”是很大、很费时间的事,在市委的一次耗时一个上午的座谈会上市委副书记以下的二十多位多位市领导、十个县(市、区)委书记,加上三个区的党工委书记,都就同一个问题进行深入阐述,显然在时间上就是做不到的,把阐述改为“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文就不尽述。
注意对人的身份准确表述
因为对人的身份作介绍,是社交中常有的事,正确的介绍,则是媒体应该做到的。如果不能正确介绍一方面会造成被介绍人的尴尬,另一方面也会让读者产生困惑。且看一个例子,2017年12月12日某报有一条新闻:《花鸟画精品展开展》,其中说:“陈××,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人文艺术研究会会员等职。”这种身份介绍看似很有礼貌,实际上不确切,因为画家、会员都不是职务,不叫“任聘”,只是一种身份,一种归属,一种专业认可“职务”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职务释义为“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而“职位”是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任职,即担任一定的职务。“画家”不是职务,因为不受职数限制,但特聘画家受职数限制,还要履行聘用手续,可以与作家协会的驻会作家一样视为任职。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人文艺术研究会会员都不是职务。这正如共青团员、九三学社社员都不是职务一样,这是常识,新闻界的从业人员应当了解这种情况,可以这样称呼:“陈××,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人文艺术研究会会员。”这就非常确切了。
报刊,影响着读者的素质和水平,更引导着社会风尚和潮流。责任重大,所以报刊必须尽力为读者、为受众、为社会服务,这个服务首先体现在提供语言准确的新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