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党报副刊对地域文化的坚守
2018-02-08
(永州日报社,湖南 永州 425000)
报纸的副刊,体现了一家媒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城市文化心灵的生动写照,更是滋养民族文化的一条血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对精神文化需求愈来愈高。对于读者来说,地域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亲和力,党报副刊对本地优秀历史文化的探寻和思考,能最大程度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新时代下,党报如何进一步办好文艺副刊,将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元素融入到副刊版面,使其更好地承担起弘扬地域传统文化的责任?湖南《永州日报》副刊对传统地域文化的挖掘、记录、宣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触摸文化跳动的脉搏,做传统地域文化挖掘者
对于负有历史责任感的地市党报来说,副刊不仅要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更应深入这些本土文化富矿,细细挖掘和品味,再将这些优秀的地域文化呈现给读者。
永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几粒万年前的谷壳和一堆碎陶、传授农业和道德文明的楷模舜、草书领袖怀素、理学鼻祖周敦颐、中国四大露天碑林浯溪碑林……在中华文明的璀璨天空无一不是熠熠生辉。
丰厚的地域文化,只有经过亲身去触摸和感受,通过和历史的深度对话,对它们的来龙去脉进行精心梳理,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永州日报》的记者和编者们以应有的责任感,走进民间,开展了“永州古文化之旅”系列报道活动,近距离地触摸民族历史文化跳动的脉搏,获取文化创作的源头活水。此次古文化之旅系列报道活动历时三个多月,参与人员走遍了全市11个县区2000公里近40处文化古遗迹,共写下了《走进楼田村》《叩问玉蟾岩》《穿越九疑山》《孤独柳宗元》《梦幻祁阳戏》等众多有深度、有思想的好文章。
在道县楼田村,循着周敦颐的足迹,记者们仔细翻阅了有关史料记载,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与周敦颐的宗亲后裔进行深度对话;路过唐代元结道州为官时开辟的浯溪,记者们震撼于浯溪碑林这一巨大文化遗产;置身永山永水中,记者们静静感悟这里的山水为何能成就柳宗元在泱泱中华文学史上的巨匠地位……通过近距离的探寻与感悟,这些文化瑰宝被《永州日报》一一记录,并为大众所知。这样一次声势浩大的古文化探寻之旅,是党报副刊风范的大气表达,体现出《永州日报》副刊所具有的文化担当。
2017年,《永州日报》副刊还刊发了《穿越潇贺古道》系列散文。这一系列散文通过作者亲身穿越潇贺古道,以南岭走廊文化碰撞、融合、衍变、传承的陆路为依托,写出了南岭走廊“潇贺段”历史文化的广度和自然风光的靓度。文章以潇贺古道为线索,在追寻独特地域文化和中国文化印记基础上对潇贺古道自身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文化挖掘。
《永州日报》副刊,正是秉承着要做传统地域文化的挖掘者的姿态,在当地历史文化宝藏中细细探索,描写地域性传统文化的最独特的韵味,获得了读者对于《永州日报》的最大认可度。
回望古老文化的生息,做传统地域文化的记录者
作为湖南省最有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地区之一,永州蕴含着太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地域文化,还有祁剧、女书、舜帝祭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构筑了永州的厚重与广阔。
为了对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记录,2012年下半年,《永州日报》策划了《品读永州——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专刊。这一系列专刊,集翔实的史料、缜密的信息、具象的事实、丰富的想象为一体,向读者叙述描摹了湖南永州的5个国家级、1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命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散文的书写目的,就是对濒危的古老文化的生息全程的回望和挽留。
这里有透过悠远的风云岁月,才能看到她模糊轮廓的祁剧;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只有少数女性才能触摸到它血肉和灵魂的江永女书;这里可以跟随浑厚沉郁、辽远幽深的《韶乐》去感受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的舜帝祭典……这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独特的构思,在揭示其博大精深的同时,努力去反映或复原非物质文化作为人民大众生存方式的一种状态。作者不是简单地复制现成的资料,而是用“在现场”的感受,通过散文的体裁,文学的语言,谋篇布局每一项遗产的历史渊源、流传地域、基本内容、价值特征、传承状况,将它们巧妙地融为一体,生动地展示了本地非遗文化的面貌内涵。
在版面设计上,编辑巧妙地给每一篇作品的篇首冠以诗人的点评。这些点评,适时地发挥了诗人的长处,把每一篇导读,写成了耐人寻味和给人启迪的散文诗。这种珠联璧合的做法,给人以独树一帜的新颖之感。这对于引导读者认识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爱它,品味它,进而自觉地保护它,起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品读永州——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专刊创新地运用散文+点评的手法,讲述了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这些文化生态的前世今生,生动地描写了这些地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具有生动传神的可读性,无论对文学界还是学术界,无论对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具有内涵深远的阅读魅力。这一系列非遗专刊,获得了湖南新闻奖副刊好作品金奖。同时,该报将这一系列专刊整合出版了《蔚蓝天空上的十八朵云彩》一书,不断加大非遗宣传保护的力度,体现出地方党报副刊的高度文化责任感。
迎着新时代的节拍,做传统地域文化的宣传者
如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一些报纸副刊正呈现出病态的生存状态,或形成狭小的文学圈子,或过度娱乐化,或者脱离群众。笔者认为,作为地市党报副刊,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服务社会发展的大局,适时围绕文化社会发展重大主题及读者关注的热点,把挖掘整理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精心策划,让副刊成为党报主旋律报道中别具韵味的一抹亮色。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2015年,在永州市全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大氛围中,《永州日报》副刊连续两年开辟了《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系列专刊,专刊以永州本土名家写永州的形式,将永州悠久的文化历史娓娓道来,为永州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一个个形象展示的窗口,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永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值得称道的是,专刊不仅有散文、诗歌、摄影,编辑还创新的向本地画家约稿,用素描的方式,简单的几笔勾勒,让永州古城的前世今生在读者眼前生动呈现,引发读者极大共鸣。
永州是一本书,周敦颐、怀素、女书、零陵郡,无一不透着永州历史的厚重;永州是一幅画,九嶷山、阳明山、上甘棠、浯溪碑林,风景美不胜收。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永州旅游城市建设,《永州日报》副刊适时推出永州人文风貌系列专刊《来永州吧》摄影专版,用最具冲击力的图片,最精练的文字简介,让永州钟灵毓秀的山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览无遗,给读者呈现最美的永州。
《永州日报》这些围绕城市发展、踏着时代节拍而进行的传统地域文化系列宣传,体现的是一种城市精神的凝聚力,更是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
传统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城市得以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是报纸副刊进行文化创作的最根本的源泉。对党报副刊而言,对传统地域文化的坚守,能满足人们最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需求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文章阅读,而是一种充满着归属感的精神和文化上的寻根,更是新时代赋予党报副刊的沉重责任。地市党报副刊,应当牢牢记录下地域文化的最美姿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葆有其独特的文艺气质,不媚俗,不从众,坚持培育传统地域文化的沃土,做传统地域文化的挖掘者、记录者、宣传者,让广大读者从中汲取文化的养分,从而使地域文化之花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