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品力作打造地市党报影响力
——以江苏《镇江日报》为例
2018-02-08
(镇江报业传媒集团,江苏 镇江 212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新闻精品是所有新闻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共同追求,对于地市级媒体而言尤其如此。在媒体生态发生剧变的今天,传统地市报的生存发展,已然受到各类新兴媒体相当程度的影响乃至冲击,新闻精品是其稳固行业地位、彰显媒体影响力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镇江日报》深入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思想、指导实践,高度重视新闻精品的培育和创作。通过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氛围营造和举措创新,目前精品意识已在全报上下有效树立与强化,新闻精品的培育体系逐步构建完善,一件件精品力作也应运而生。
精品力作放大党报主流影响
对于包括《镇江日报》在内的全国数百家地市级党报而言,培育和创作新闻精品,既是为了无愧于时代的主动作为,也是面对媒体变局的“应激之举”。一家媒体主流不主流,关键看有没有话语权;而媒体的话语权,主要靠内容来体现。而媒体内容说到底是由一件件新闻作品构成,具有优质内容的作品很大程度都是新闻精品。
基于对新闻精品重要意义的高度共识,近些年来《镇江日报》把培育和生产精品作为立报之基、强报之本,集全报之力来抓。早在2015年,《镇江日报》便围绕“精办报纸”提出“五精”目标要求,即做到内容精深、形式精美、队伍精干、管理精细,确保生产出更多有影响力的新闻精品。随后,围绕“五精”目标,全报系统推出新闻精品培育工程,并逐年对精品培育体系进行完善,今年初更是将2018年确定为“精品生产年”。
驰而不息的精品培育,使得《镇江日报》陆续收获一批优质新闻作品,近几年在各类各级新闻奖评比中不断取得好成绩。以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比为例,2015年度和2016年度,《镇江日报》连续两年获奖成绩创历史新高。在消息、通讯、评论、系列报道、新闻专栏等主要奖项评比中,《镇江日报》两年共获得10个一等奖,位居全省各地市报前列。
《镇江日报》的精品培育成效和新闻业务优势,回过头来又稳固了报纸在本区域的宣传主阵地地位,放大了党报的主流媒体影响力。近年来,在全国报业经营不断受到冲击,部分纸媒创收遭遇断崖式下滑的背景下,《镇江日报》的发行规模始终保持稳中有升状态,经营创收逐年小幅增长。内容提质增效带动报业经营逆势增长,实施精品培育工程的党报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2017年,《镇江日报》获评报协中国地市党报“品牌影响十强”。
制度先行营造精品创作生态
新闻精品在一家地市党报如何培育?《镇江日报》的精品培育工程,主要着眼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精品创作生态。
相对通常所说的环境,生态是个更为复杂的存在,更加立体也更具生命力。良好的精品创作生态是地市报创作新闻精品的动力之源、活力之基。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生态系统里,有体制机制,有做法措施,有创新的意识,有创作的能力,等等。
构建《镇江日报》精品创作生态的,首先是一套导向鲜明、奖罚分明、考核严格的制度。与绝大多数新闻单位一样,《镇江日报》记者编辑的收入主要由工资和奖金构成,其中奖金对应的是由一条条新闻和一块块版面得分累加起来的“工分”。在为每条新闻(版面)打分时,精品佳作的得分会远远超出普通作品,有时会达到十倍甚至数十倍。同时,《镇江日报》还构建了从季度好新闻到年度好新闻的好稿评选制度,对记者编辑创作精品的积极性,也极具调动作用。
记者处在新闻精品生产的第一线。近几年,《镇江日报》要求所有记者,每月都要采写一定数量的深度报道,如果完不成则扣除当月奖金的15%。配合深度报道的考核,《镇江日报》形成了深度报道的认定方法,如在几个名牌栏目(如《镇报观察》)刊发的稿件、总编室策划的重要稿件等,可以获得认定。而无论是名牌栏目稿件还是重点策划稿件,主要指向都是新闻精品。
除了刚性考核办法,也有正向激励措施。《镇江日报》针对记者编辑建立的业务积分激励机制,记者编辑创作新闻佳作、开展新闻策划、获得各类新闻奖项等,都会得到相应积分。而激励积分对应的不仅是现金奖励,还和记者编辑的培训机会、评先评优紧密挂钩。
记者(编辑)讲坛是围绕精品生产的又一项制度设计。《镇江日报》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记者(编辑)讲坛,每次安排数名记者编辑上台演讲,演讲内容主要是在好新闻创作过程的经历、感悟、经验等。如此对浓厚全报业务氛围、提升记者编辑的精品创作能力,起到了很好推动作用。
一系列制度设计,充分调动了记者编辑创作新闻精品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写(编)出好新闻,成为大家的一种意识、追求乃至习惯;以稿件论英雄,以是否写出好新闻论得失,成为全报的一种标尺、风气乃至文化。由此《镇江日报》新闻精品的创作生态逐渐形成,精品力作的培育与生产活力迸发、成绩斐然。
系统实施收获新闻精品成果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镇江日报》培育新闻精品除了完善体制机制、营造生态环境外,还系统实施了多项有力举措。
1.把握重大题材。新闻精品一般是把握重大题材、反映重大主题的作品,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政策等从来都是新闻精品的“富矿”。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针对这项重大政策,《镇江日报》及时策划实施了“走三区三市看十里桃花”的新闻行动(时值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推出一组六篇深度报道,用镇江各地桃农的种桃故事,阐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主题,最终收到了非常好的反响。镇江是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每年举办一届国际低碳大会。把握低碳发展这一重大主题,《镇江日报》推出一批重头报道,目前已有2篇获得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比一等奖,其中,通讯《落实〈巴黎协定〉的镇江行动》获得2017年度“江苏新闻奖”。
2.倡导全员策划。创新是新闻精品创作的第一引擎,策划是新闻创新的重要载体。《镇江日报》非常重视新闻策划,不仅在重要节点策划新闻报道,而且制度性开展月度、季度和年度新闻策划,并倡导全员策划,要求报纸层面常策划、业务部室多策划、记者(编辑)个人有策划,并以设立奖惩措施推动策划。2015年6月,正值镇江各地小麦收割之时,《镇江日报》编辑从唐诗《观刈麦》中获得灵感,策划推出了4篇日记体系列报道“老记重书《观刈麦》”,最终这组系列报道获得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选一等奖。
3.强化“走转改”。精彩的新闻故事在基层,优秀的新闻作品大多文风清新。近年来,《镇江日报》强化“走转改”,从总编辑到一线记者编辑,全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先后推出《新春走基层》《我们在基层》《聚焦“最后一公里”》《记者蹲点》等多个“走转改”新闻专栏,刊发了一批“走转改”新闻佳作。其中《聚焦“最后一公里”》新闻专栏,获得2015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选一等奖。
4.注重融合传播。新闻精品的生产过程,不单包括记者编辑的采访报道和写稿编稿,还包括新闻的传播和读者的阅读接受环节。为了更好培育生产新闻精品,《镇江日报》还注重运用新媒体,开展传统报纸和新兴媒体的融合传播。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镇江视察。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镇江日报》推出“喜迎党的十九大 向总书记汇报·镇江来信”系列报道,4位当年零距离接触总书记的新闻当事人,以写信的方式,向总书记汇报近3年的个人经历并见证的镇江发展变化。这组报道不仅以文字方式在报纸刊发,还以H 5等形式融合呈现,有力增强了传播效果,最后获得“中国报业十九大融合传播优秀作品十佳(报道类)”。
系统实施的精品培育举措,让《镇江日报》不断收获新闻精品成果。不过,在报业整体发展环境不佳的今天,《镇江日报》精品培育工程也面临人才、财力等方面的挑战,下一步将积极应对、设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