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地市报的摄影精品
——地市报作者攻创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项的思考
2018-02-08
(昭通日报社,云南 昭通 657000)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获得中国新闻奖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同时也是十分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而新闻摄影奖项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占的比例并不大,地市报获奖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尽管如此,也不是说地市报获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项的机会一点也没有了,从近5年的获奖情况分析,地市报获中国新闻奖摄影类奖项的平均比例占全部“新闻摄影”奖项的26%。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因其奖数额总数不超过300件,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作品参加评比,获奖难度可想而知。新闻摄影只是中国新闻奖项中的其中一个类别,每年参加评选的只有28件左右的作品,而最终获奖的只有10件左右。作为地市报来说,全国333个地级市共882家报纸,数千名摄影记者,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的难度可想而知。
与中央级媒体相比,地市级摄影记者作为中国新闻摄影阵营中最具“草根”基础、最具“地域性”,且遍布全国,也从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项中分了一杯羹。从近5年的获奖情况分析,地市报获中国新闻奖摄影类奖项的平均比例占全部“新闻摄影”奖项的26%,也就是说,每年地市报只有2-4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所以,由于获奖难度大、要求高,大多地市报几十年都没有获得过该奖项。那么,如何使地市报在中国新闻奖摄影类奖项中增加获奖机会呢?笔者认为,在提高摄影记者摄影水平的同时,还要增强编辑的编辑水平,举全报社之力向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冲击,增加该奖项的获奖机会。
一、提高摄影水平是关键的第一步
提高摄影记者的摄影水平,这无疑是冲击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项关键性的第一步。有的报社几乎没有专业摄影记者,文字、摄影一肩挑,采访时随便拍几张,作为文字稿的配图发表。还有的报社虽然有摄影记者,也多是跟着领导跑的,被同行们笑称为“御用记者”,一年到头,全是领导活动和会议的图片,没拍几件像样的新闻作品,报送新闻奖根本拿不出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获奖,必须要提高摄影记者的摄影水平,毕竟没有几个新闻奖是撞大运撞到手的。摄影记者不仅要提高基本的摄影技巧,如用光、构图等,更主要的是提高新闻选题的拍摄能力,好多获奖作品都是通过精心的策划后拍摄出来的。这里所说的策划拍摄,绝不是弄虚作假,不可能通过新闻策划弄出一个新闻出来,而是根据现有的新闻事实有策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拍摄,是新闻策划,而不是策划新闻。
在摄影记者提高自身摄影技术和水平的基础上,单位应该多给摄影记者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拓宽摄影记者的视野和境界。不能仅仅局限于内部培训,摄影技术仅仅靠一代传一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容易成“井底之蛙”。除了自身学习、外出培训之外,还应该多学习研究历届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的作品,从中寻找拍摄方向。
二、举全报社之力,完成摄影作品编辑制作的各个环节
有的单位领导片面地认为,图片拍得不好,获不了大奖是摄影记者的事,其实则不然,新闻摄影能不能获奖除摄影记者外,与版面编辑、组版、校对人员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采编两张皮,你拍你的,我编我的,编辑按照自己的思路编辑摄影作品,很可能会毁掉一个好的有可能获奖的作品。
以前,摄影作为版面的插图,美化版面。后来,逐渐给新闻图片加上了图说,成了图片新闻。现在则成了读图时代和视图时代,不仅有详细的图说,还有新闻标题。
我认为,要获得读者和专家认可,除了新闻摄影作品本身的新闻价值和视觉冲击力因素之外,影响作品获奖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幅图片占版面位置不够大,不够醒目;
2.没有标题;
3.图说缺少新闻要素;
4.图说有错别字;
5.组图缺少主图,大场景、特写画面搭配不合理;
6.图片选用幅数不符合评奖要求。这一条非常重要,近两年中国新闻奖评奖办法刚刚修改为组图5—8幅,许多编辑都不知道或不管这些,如果只选用3幅或者4幅,就无法参与评选。
所以,每一个摄影作品的参评,需要全报社的多个岗位的人员具备创优意识,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并达成共识,才能具备新闻摄影作品创优的基本标准。
三、精选报送题材,提高作品的针对性
每年报送参评摄影作品时,许多单位都犯愁,不知道该报送哪些作品,哪一件作品都舍不得放弃,有的干脆搞平衡,每位摄影记者送报几件作品完事。这样,没有针对性的报送,获奖的机会很小。那么,报送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提高获奖几率呢?笔者认为,一定要严格遵循新闻摄影奖的评选办法和原则:
1.符合政治标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社会效果好;
2.符合真实客观原则,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符合专业标准,作品要求新闻性强,现场抓拍,表现力强,图像清晰,标题准确,文字说明新闻要素完整,文字简洁;
4.要有时代感,如扶贫攻坚、人民群众过上新生活迈向新时代等作品;
5.不要重复往届主题。
四、拓宽报送渠道以增加获奖机会
在新闻作品的报送渠道上,许多地市报大部分都是参加所属各省的新闻奖评选,作品获奖后才能参加中国新闻奖项的评选。因各省向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报送的篇数不到10件,省报省刊等都不够分,地市报的摄影作品根本没有机会参加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项的评选。
其实,地市报还有一个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项的报送渠道,那就是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该学会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分会,和各省记协会一样,具备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报送的资格。那么,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为什么会被部分地市报忽视呢,主要原因是职称评选时,省一级职称评选委员会只认省新闻奖,而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只作为参考,以至于许多地市报对其新闻奖的报送热情不够大。其实,由于评委的评选标准不一样,多一个报送渠道,就多一份获奖机会,除各省记协会,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的报送也是地市报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项的一个渠道。近两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报送的评选办法中增加了“自荐(他荐)”一项,如果符合参评条件,可以按相关要求报送自荐(他荐)作品。
其实,作为“最一线”的地市报摄影记者,也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突发新闻可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平时有机会深入基层,所拍摄的作品接地气,贴近生活,贴近民众。
综上所述,一定要提高摄影记者的摄影水平,举全报社之力,完成摄影作品编辑制作的各个环节,精选报送题材,拓宽报送渠道,才能增加地市报在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项中的获奖机会。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摄影作品奖评选办法
2.第23届至27届中国新闻获奖目录,中国记协网
3.中国光影“地标”.主编:郑石明、李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