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版融合背景下的童书编辑力*
2018-02-08□文│李静
□文│李 静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媒体市场,它一方面带来了媒体格局和媒介生态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也使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对出版业而言,走融合发展之路成为一场势在必行的重大变革。童书出版作为出版业中的一支生力军,在我国出版业格局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据开卷数据显示,2016年少儿类图书已超过社科类图书,成为整个图书零售市场的第一大门类,占整个图书市场销售码洋的23.51%。[1]因此,在出版融合的浪潮中,童书出版是否能够顺利实现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对我国出版业的整体业态影响很大。而童书编辑作为决定童书出版品质的核心因素,其素质和能力不仅影响着童书的质量和水平,而且也影响着童书的融合发展与未来走向。编辑的这种素质和能力,就是编辑力。编辑力作为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素质和能力,既是一种媒介创造力,更是一种核心竞争力。[2]尤其对于以出版0~16岁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童书编辑而言,担负着为少年儿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的历史重任,其编辑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媒介融合时代,童书编辑究竟需要哪些编辑力呢?本文试做探讨。
一、挖掘优质选题的策划力
策划是编辑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整个出版工作的灵魂。策划活动是最能体现编辑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环节,它主要表现在编辑能否找出有价值、有意义、有创意的选题上。优质的选题是优质出版内容的前提,也是出版活动获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源头和起点。目前出版业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对于童书出版而言,虽然编辑策划仍然在整个出版流程中起着先导和决定性作用,但是其策划理念和方法势必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为,随着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不断深入融合,互联网的思维逻辑和技术手段逐渐成为重构新兴出版活动的重要元素,而作为核心环节的选题策划工作,更是深受“互联网 +”思维和技术的影响。[3]以2017年“双11”天猫童书销售中获得第七名、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的《德国专注力养成大画册》为例,该选题的策划正是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发现了网络中“专注力”是当下受众搜索的热词,从而推测出关于“专注力”的选题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编辑根据这一判断策划了本选题,进而深入加工和推广使其成为“双11”童书销售的一匹黑马。
在出版融合背景下,童书编辑的策划力还体现在对优秀原创作品的发掘力上。诚然,过去的10年被称为我国童书发展的黄金时期,年产值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发展势头迅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童书出版的一片繁荣景象中,引进版童书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据当当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原创版儿童图画书与引进版儿童图画书的销售占比约为3∶7,原创儿童科学书和引进版儿童科学书的销售占比约为2∶8。[4]2017年深圳读书月活动评选出的十大童书中,知识性读物共6本,其中引进童书有4本,占了该类图书的67%。可见,我国市场上原创童书与引进童书相比处于弱势。有专家指出,过量外版童书的输入会影响中国少年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中国童书出版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威胁。因此,努力挖掘国内具有较高写作水平的作者,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童书品牌,策划出反映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符合中国儿童生活情景和心理特征的经典图书,成为新时代童书编辑的追求,这既是童书编辑策划能力的体现,也是社会责任对其提出的要求,更是童书编辑的担当。
不仅如此,对于童书编辑而言,进行选题策划还要坚持儿童本位的理念。所谓儿童本位的理念就是指编辑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尤其是当前的出版融合背景下,新技术、新媒体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甚至改变着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点。编辑要善于利用多种媒介手段,与孩子或孩子家长建立联系,了解儿童的心理喜好、阅读需求、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编辑要深入孩子当中,把自己当成孩子中的一员,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与他们成为朋友,观察他们的言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愿望与需求,从而策划出孩子喜欢和需要的童书。[5]
儿童本位理念还要求编辑能够灵活转变思维模式,对于一些在成人市场上取得良好效益的图书,编辑也可以转换成儿童的视角去思考,设想如果阅读对象是儿童,那么相同的选题内容该以什么样的语言、样式和产品形态来呈现。例如2017年深圳读书月活动中,入选30强的童书,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贪玩的人类》,就是编辑以儿童的视角来重新思考作品内容,从而挖掘出了作者在童书创作方面的潜能,创作出了以儿童为目标读者的新形式的产品。
二、开发多形态产品的创造力
编辑开发产品的创造力主要是指对选题内容的把握、理解、加工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出版产品的内容和品质,也是衡量编辑基本功的重要标尺。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由于技术的推动和影响,编辑出版活动从内容遴选、出版流程到产品形态、营销渠道,乃至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需求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童书编辑的加工,不再是对选题内容进行单一纸质形态的优化和制作,而是要求编辑在加工环节中进行多形态的产品开发,既要思考不同选题适合哪些媒体形态或者同一选题可以借助哪些媒介形式来表现,还要了解和掌握不同产品的文本模式、媒介形式、产品特点、制作成本及传播渠道等。为此,在当今环境下童书编辑应具有以下两种能力。
1.童书编辑对新媒体技术的熟练运用力
近年来,编辑实践环节的开展和编辑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媒体技术的支撑,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电子书、在线教育平台、智能移动终端第三方应用程序(APP)、二维码应用、游戏等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多种出版形态纷纷出现。在童书出版领域,各家出版社也进行了跨界融合的探索,各种先进的技术被成功运用到童书出版中。如北京出版集团2014年推出了第一部跨媒体可视图书《神奇科学》,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科普视频,2016年又出版了第一部虚拟现实(VR)图书《大开眼界:恐龙世界大冒险》,接力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也纷纷推出了“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恐龙大世界”“科学跑出来”等系列可视绘本,以VR技术独有的情景化、互动性、沉浸性特点给儿童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正在快速改变和丰富出版产品的表现形态,要求童书编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适应出版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多态性产品加工,就必须不断地了解、学习和掌握新技术;要对最新的移动互联网动态和技术趋势保持高度敏感,及时把最新的媒介技术运用于出版产品形态的拓展开发中,为儿童生产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出版产品。
2.童书编辑针对受众的个性化定制加工力
童书的读者主要是少年儿童,他们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技术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再加上他们从小养成了视觉思维的习惯,对新媒体形式的传播内容更易于接受。因此,相对于纸质图书而言,鲜活生动、互动性强、音视频丰富、可视化、富有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产品更受儿童读者的欢迎。但另一方面,儿童的成长又具有阶段性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童书编辑在进行产品加工时,应遵循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及成长规律。例如,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对 《德国专注力》进行编辑加工时,根据中国孩子的审美习惯对原版图书的封面和印刷油墨色彩进行了调整,并针对书中游戏题目难度较低,难以吸引年龄较大孩子兴趣的问题,对文本内容进行修正,在设计基础题目的同时,增加了难度系数较大的游戏题目,使书中难易题目俱备,满足了我国不同年龄层次儿童读者的需要。可见,并非同一种形式的出版产品可以满足所有儿童的需求。因此,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逐渐走向深入的今天,童书编辑应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目标受众进行用户画像,精准定位,对不同用户进行差异化的定制加工,最大限度地满足新业态下儿童读者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需求。
三、广泛传播产品的推广力
编辑不仅是图书的策划者、生产者,同时也是图书的推广者和传播者。对于童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编辑的策划力是灵魂,加工力是核心,推广力则是保障。品质卓越、质量上乘的童书只有靠恰当有效的推广手段才能顺利到达读者手中。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的日益深入,不仅出版产品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产品营销的方式和渠道也日益呈现出丰富的多样化特点。许多出版社在努力开发童书选题和产品形式的同时,也面临着开拓童书市场、升级童书推广模式的挑战。童书编辑要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推广能力。
1.童书编辑应充分发挥聚合与分发的功能,利用社交平台进行社群推广
在互联网时代,能够聚合海量的用户是媒体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出版融合的环境下,编辑不仅要进行用户聚合、内容生产,也要致力于产品内容的分发。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成为融合发展时代编辑进行内容分发的重要渠道,这些社交平台聚集了大量的用户,以转播和转发方式,实现传播内容的迅速扩散和广泛覆盖,由此也成为图书营销的重要途径。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利用微博与现场互动的营销活动,推动了《老鼠记者》的畅销。除此之外,喜马拉雅音频分享平台、网络直播平台也正迅速崛起,这些不断出现的新型社交平台,以其较强的用户黏性吸引了大批忠实的受众,为童书营销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社交平台上用户的转发,可以最大限度地推送和传播内容。这就要求童书编辑利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社交平台舆论领袖的作用,凝聚和扩大受众群体,开展丰富的社群营销活动,促进童书的推广。
2.童书编辑应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渠道推介
实体书店和童书书展是童书销售的传统方式,有其特有的特点和优势。尤其是每年一度的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是各少儿出版社展示自身成果的最好平台,通过风格独特的图书展台设计,可以突出自己的品牌特色和重点书籍,吸引读者关注,使读者亲自接触和感知图书的内容和品质,获得真实的阅读体验,促进产品销售。另外,当今网络书店产品丰富、配送便捷、折扣低廉的优势备受读者青睐。数据显示,2016年整个少儿图书市场,实体书店销售码洋为97.79亿,网上书店销售码洋是229.72亿。[6]童书编辑可以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先以现场参与式营销增加读者的体验感,促进读者对书籍的了解,再以网络书店的便捷实现合理价格的售卖,从而使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不仅如此,童书编辑还需要开阔思路进行多渠道推广,开发童书销售的蓝海,除了线上、线下等销售渠道以外,大力拓展儿童生活用品店、服装店、文具店、玩具店、游乐场所等商业机构作为新的销售渠道。如2016年年初,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与肯德基合作,推出了“猴王当道”套餐童书,仅上市一周就热销800万册;小中信童书馆与必胜客携手,促成了增强现实技术(AR)“科学跑出来”系列童书的热销;蒲公英童书馆出品的新版“神奇校车”系列入驻全国5000余家肯德基门店独家发售,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可见,与商业机构的合作,为童书的营销开辟了新路子,既满足了商业机构提升其文化品位的需求,又实现了童书扩大销售的目标。
3.开展多领域产业链营销,并由内容提供商向服务商转变
儿童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日益受到出版企业的重视,尤其是在出版融合的环境中,出版产品的形态发生变迁,由单一纸质书向多态化出版产品扩展,产业链由出版业向动漫、影视、玩具、服装、学习用品、教育服务等多领域延伸。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红袋鼠”形象为基础,开发了包括图书、报刊、文具、点读笔、智能玩具、育儿网站、故事屋APP、动画片、儿童靠枕等跨行业、跨材质、跨媒介的产品。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的畅销,带动了玩具、游戏、服装、影视、主题乐园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链的开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7]
随着出版融合的深入,新兴出版改变了传统出版的单一模式,促进了编辑从图书出版者向产品服务者转变,出版营销促成读者完成购买行为仅仅是编辑服务的开始,[8]出版业逐渐由内容提供商向服务商转变,童书编辑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止于童书的售出,而是要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例如在当前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各少儿出版社纷纷推出阅读平台,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优乐互动少儿阅读平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少快乐阅读平台”、接力出版社的“中国青少年阅读推广平台”等,通过教育分龄分版、图书分级阅读等产品形式,为广大儿童和家长提供全面、系统、专业的阅读指导,为儿童读者的健康成长、快乐阅读服务,初步实现了童书出版由内容提供商向服务商的转型。
四、结语
编辑是出版活动的核心,编辑力最终决定了出版产品的品质。在出版融合时代,技术的更新带来了出版业态的巨大变化,出版产品的生产流程、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童书出版作为出版业中的一支生力军,要适应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就要求童书编辑培养、提高自身的编辑力,从产品的策划、生产到营销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和利用媒介融合的优势,推动童书出版的转型升级。当然,童书编辑的编辑力不仅仅是文中所谈的三个方面,只不过它们在融合出版的背景下显得比较突出罢了。
[1] [6]刘蓓蓓.一季度少儿图书综合零售市场码洋增长明显 网店增幅翻倍[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5-15
[2] 李军领.编辑力“五力模型”试探[J].编辑之友,2011(4)
[3] 杜贤.“互联网+”时代的选题策划[J].科技与出版,2017(2)
[4] 中国出版网.童书市场:“野蛮生长”之后走向何方[EB/OL].http://www.chuban.cc/cbsd/201606/t20160601_174140.html
[5] 陈文瑛.童书编辑必备的三种编辑力[J].科技与出版,2014(5)
[7]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s://baike.so.com/doc/24465477-25308474.html
[8] 张洋.着力培养适应新兴出版业态的编辑队伍[J].现代出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