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舱石”还是“绊脚石”?
2018-02-08浙江省驻新加坡首席商务代表
浙江省驻新加坡首席商务代表
2013年,中国领导人访美时指出,中美经济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要发挥好这个压舱石的稳定作用。之所以做出“经贸关系是压舱石”这一判断,是因为经贸合作本质是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的深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有助于防止两国关系的波折,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因素,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但是,中美建交以来经贸关系磕碰不断。2018年起,中美两国更是因为贸易问题爆发了剧烈的争吵,贸易关系似乎没有起到稳定两国关系的作用,反而成为两国关系的“绊脚石”。在贸易论战中,媒体多次提到“搬起石头砸了XX脚”的论调。那么,中美经济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的论断错了吗?如何看待两国的贸易关系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呢?
在笔者看来,贸易关系成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还是“绊脚石”,要看这块石头怎么摆,摆在舱底中心的位置,就能起到压舱石的作用,摆偏了,重心不稳,不仅难以起到“压舱石”的作用,还可能成为“绊脚石”。
从正面看,中美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经济高度互补,拥有广阔合作空间,重要性不言而喻。庞大的美国市场和迅速崛起的中国市场,以及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使得两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经贸往来既是中美关系稳定的重要因素,又是推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说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当之无愧!
中美经贸关系数十年来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加入WTO前,美国国会对中国的一年一度最惠国待遇审议,曾是中国外贸的最大不确定因素;2001年中国“入世”,美国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取消了对华最惠国待遇年度审议,中国获得了相对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贸易环境。尽管波折不断,但中美经贸关系一直是快速成长。
从另一角度看,中美贸易当中的种种问题,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双方在很多问题上争论激烈,各说各话,影响和干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化解,就有可能使之成为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
首先是贸易不平衡。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出口国,却不是最大的进口国,全球最大的进口国是美国。据美方统计,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3752亿美元;据中方统计,2017年对美贸易顺差为2758亿美元。尽管两国统计有差异,不管原因如何,但双边贸易中中国大量顺差、美国大量逆差,却是不争的事实,贸易失衡无疑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诱因。贸易失衡显然难以持久,是到了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时候了。扩大进口不仅能缩小贸易失衡,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满足中国人民消费升级的需要。
其次,政府产业政策问题。产业政策具体包括税收减免优惠、直接财政补贴、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激励等。WTO并没有专门针对产业政策的协定,但有《补贴和反补贴协定》《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等与产业政策手段密切相关的协定。根据世贸规则,直接以促进出口和进口替代为目标的补贴措施属于禁止性的补贴措施。产业政策不违反世贸规则,是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未来肯定会继续,但在实施中一定要注意不能直接与出口有关,不能成为变相的出口补贴;也要防止产业政策导致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大量出口势必影响国际市场。
再次,贸易公平问题。中国“入世”谈判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在关税减让方面与发达国家并不对等。那时中国经济体量还比较小,其他国家也接受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很多贸易伙伴就觉得无法忍受。美国要求“对等”,特朗普多次讲到一个例子,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美国征收的关税是2.5%;美国汽车出口到中国,中国的关税是25%,这既不公平也不聪明。说他在考虑征收一种“对等税”,“别人对我们征什么我们也要同样还以颜色”。这种同类对等的做法显然有违最惠国待遇原则,也违反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与差别化待遇。但他这样讲好象很有道理,在美国国内得到很大共鸣。
贸易关系,合则两利,就是“压舱石”,斗则两伤,就是“绊脚石”。所以,我们要追求共赢的贸易关系,真正发挥经贸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