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措施分析

2018-02-08黄鹏程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电厂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黄鹏程

(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1 引言

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决定了电厂生产效率,但是电气设备的复杂性,多样性,导致设备的管理难度较大,使得运行效率低,对设备的管理效率低,对出现故障的设备也不能进行及时的检修及维护,妨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电厂电气设备必须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尤其是细节管理,完善管理人员的工作体系,优化工作结构,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尽量做到损失的最小化,为企业增加整体效益,同时维护社会效益。

2 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管理问题分析

2.1 运行效率较低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飞速,各行各业的竞争加剧,电力企业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市场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必须提高其电能质量,以适应市场的新需求。技术竞争和设备竞争是电力企业主要的竞争对象,并且机组的设备在设备和技术竞争中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机组的设备运行仍存在许多问题,技术发展仍不成熟,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故障,导致运行效率低,仍与社会对其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2 管理效率较低

各部门是否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积极合作,影响着整个电力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影响着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但是,企业的结构仍不完善,工作人员数量少,设备数量多、规模大、构造复杂,导致每人身兼数职,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并且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足,导致工作进度拖沓,效率低,成本增加[1]。由于设备较难操作,因此企业的部门较多较杂,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各部门不能协调工作,沟通不畅,不利于设备的管理,不利于质量的保证。

2.3 不能够及时维修保养

我国目前各地区都有多家电力企业,并且每家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很难建立可以全面管理各个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也就无法及时检修设备并对其进行维修及保养。当前我国对电厂设备的管理制度仍不成熟,“重使用,轻养护”的问题较为普遍,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影响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造成了经济损失[2]。若设备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会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这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损失。

3 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3.1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对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为核心,各部门的工作围绕设备管理部门展开,积极配合,相互协调,根据电厂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自动化技术是设备管理中的一大重点工作,自动化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自动化操作管理、自动化终端机等方面的管理仍存在不当之处,对这些方面的管理仍有缺失,因此必须重视起自动化技术的完善。有了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还应该将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出其管理作用。因此,设备管理部门应该与其他与之相关的各部门通力合作,在电厂内组织优化管理平台,积极调查研究各种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找出通用的解决措施,保证故障发生后可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或替换,减少设备故障所引起的损失。

3.2 加强电气设备细节管理

电厂由于工作需求较多,设备也较多。规模大、数量多、构造复杂,缺乏统一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因此,设备的多样性、差异性,要求电厂对了解各类型设备各自的特点,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对不同的设备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全面管理各种设备,使得整个工作更具灵活性。细节决定成败,电气设备构造较为复杂,因此必须注重对设备的细节管理,对各个环节都做好相应的管理,比如选购、验收、安装、调试以及维护等环节[1]。协调人员、设备和管理三方面,对这三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能够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电厂在招募工作人员时,应该优先选用有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保证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情况有深切了解,熟知电厂运行的各阶段所需要的设备类型,并进行准确、高质量的采购,满足运行要求,发挥出设备的最大效用。同时管理人员还应该了解各设备的具体情况,做好信息记录,使得在后续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管理人员还应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了解各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找到问题设备,并对其进行重点监控,以保证电厂整体运行的效率,使得效益最大化。

3.3 完善管理人员工作体系

影响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管理人员工作体系的优化程度,因此,电厂不仅应重视整体的管理制度,还应该重视管理人员的工作体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电厂可以对管理人员实行班组管理制度,依据不同的工作类别、工作要求,对管理人员进行分组,将管理工作进行细化,使得各班组各司其职,各负责管理模式当中的某一模块,这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的失误率;即使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也能够及时找到责任源头,及时对失误进行分析及解决。电厂还应该录用对计算机管理系统操作熟练度较高的工作人员,单独对管理部门档案进行数据管理,对管理部门档案进行动态管理,使得电厂对电气设备每月、每季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整理,使得电厂能够随时调取所有电气设备的数据,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有助于评估当前设备运行状况,对不合格的设备进行及时维修或替换。

3.4 加强维护人员专业技术培训

由于电气设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设备的管理工作有较大的难度,因此这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电厂设备应该重视加强维护人员的专业性,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熟悉各设备的具体运行状况,了解各设备的特点,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掌握各类电气设备的维修技术。从而使得在出现问题时,维护人员能够及时找到故障所在,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3.5 完善设备维修管理

对设备的管理,还应该重视在线检测技术的维护与应用。因此,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在线检测技术的操作系统,快速对每一个数据作出反应,及时找到故障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故障解决的效率,降低损失。维修人员应该了解设备分级管理模式,根据这些制定分级维修管理方案,确定各种问题设备的故障,确定其对应的维修等级,并配备相对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维修工作,将维修人员分配到其所擅长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发挥其最大的工作能力。保证在设备出现问题时,不论是一般问题还是特殊的重大问题,都能够及时进行解决或对设备进行替换、保养。随着电厂电气设备的调整,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管理人员还应该及时修改维修等级,对其进行动态修改,更好地实行维修管理制度,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论

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影响着整个电力企业的工作进度,尤其是电厂电气设备的维修养护更是重中之重,影响着人们是否能够正常用电。因此,电厂企业必须重视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了解各类设备的特点,掌握其运行状况,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注重细节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人员的工作体系,并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性的培训,完善设备维修管理[2]。电厂企业应该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研究,总结出其一般规律,研究出一套有效、通用的管理措施,增加企业经营的效益,保障人们的正常用电,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各行业的正常运作,维护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电厂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PLC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隧道电气设备养护维修和管理探讨
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及维护
世界上最大海上风电厂开放
智慧电厂来袭
智慧电厂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用Citect构造电厂辅网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