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恋歌
2018-02-07吕雪萱
吕雪萱
暖暖冬阳,一大清早便柔和地拥抱着整个房间。院里的朵朵秋菊,与绿叶相互映衬,黄的、淡紫的,迎着朝阳绽放得风姿绰约,从微开的窗扉,阵阵飘来的一缕淡淡清香。偶尔,几只冬鸟飞到窗前,啁啾鸟鸣之声,不绝于耳……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易安居士《声声慢》中的这几句,在寒冷的冬季里,特別令人感受深刻。
我是个很怕冷的人。每到冬天,我的手脚总是不听使唤似地,一股劲地使着又冰又凉的性子。不管我如何裹着一层又一层厚重的冬衣,不管我如何使劲地搓了又搓冰冷的双手,仍然改变不了那种冰冷的感觉。孩子们有时会笑着对我说,干脆改名叫——冰冰。虽然,这种冰冰冷冷的感觉,常让我无法静下心来看些书、写点东西,但我却依然依恋每个冬的季节……
居住的地方,每逢冬季,东北季风总是强劲地在耳畔呼呼地吹着。凛冽的寒气,更是毫不留情地一阵阵袭上身来。可喜的是,蔚蓝如洗的晴空里,绽放着我最爱的蓝天。偶尔,还飘来几片如棉絮般的白云,在蓝天中轻盈地舞着曼妙的舞姿,让我情不自禁地爱上那一大片蓝白相衬的美丽色彩。而冬阳,犹如慈母的双手,总是温暖地抚慰着、呵护着大地上每个她钟爱的孩子。
老家还没拆除重建前,是一栋老房子。寒冷的冬季,我最爱窝的地方就是紧邻庭院花台的西厢房。暖暖冬阳,常一大清早便柔和地拥抱着整个房间。特别是初冬季节,还舍不得离开的朵朵秋菊,与绿叶相互映衬,黄的、淡紫的,迎着朝阳绽放得风姿绰约,从微开的窗扉,阵阵飘来的一缕淡淡清香,总让我顿觉一片明净清爽。偶尔,几只冬鸟飞到窗前,啁啾鸟鸣之声,不绝于耳。秋菊为友,冬鸟相伴,心境自然而然地轻快飞扬了起来。原来,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闲情逸致,就这么简单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印象中,那个紧靠庭院窗棂的西厢书桌,从小学开始便一路陪伴着我到高中毕业。小学三年级那年,学校开始有书法作业。记得第一次拿着毛笔写书法,握着我的小手教我写毛笔字的,是已过耳顺之年的父亲。父亲晚婚,我又排行老三,因此整整年长我半个世纪。即使如此,一向沉默寡言的他,却和我最有话说。特别是书法,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只是,当时年纪小,每回看他握笔时微微颤抖的手,我常忍不住地笑了出来,丝毫也不懂,那是上了年纪的父亲,盛年不再的衰老现象。如今,书法依然是我的最爱,然而,昔日父亲握着我的小手,教我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写书法的儿时情景,已成为无法追回的过去。前些年教学生临帖写书法,带领他们一点一横地练习时,更常让我怀念起有父亲陪伴的那段无忧岁月。
寒冷的冬季,最令人留恋的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刻了。小时候,在物质欠缺的年代,除了逢年过节,平日许多人家的餐桌上难得看到丰盛的菜肴。因此,晚餐过后没多久便有饥肠辘辘的感觉。特别是在冬冷的季节,这种感觉更令人难受。还好,善解人意的大姐有时会用大同电锅,水煮几颗甜荷包蛋,让大家分着吃、暖暖胃。那种一家人边尝着甜荷包蛋边天南地北聊天的快乐,很快就赶走门外呼呼而过的强劲北风对我们的威吓。那时,养鸡场的老板是大姐夫的老乡,总是差人拿最新鲜的鸡蛋来卖。放学回家,只要看到一大盘颗颗洁白的鸡蛋时,小小年纪的我们便乐得合不拢嘴。脑海里,便尽是当晚的甜荷包蛋了。
偶尔,大姐会用她取暖的小小炭火炉,在朝南的小窗下,把几只洗净的鱿鱼用文火慢慢地轮流烘烤,我们的小手就在炭火旁取暖。从小爱说故事的二姐,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当炉火开始有点热度时,她便滔滔不绝地在我们耳畔细说着。扑鼻的烤鱿鱼香味,慢慢地传遍整个屋里。我们的脸庞也被炉火烤得通红,特别是小妹,一张红彤彤的小脸蛋,像极了熟透的红苹果,可爱极了。待鱿鱼一烤熟,大伙儿便一道分享。鱿鱼的美味,让人齿颊留香了一整夜,也让我们一夜好梦到天明。
冬夜,北风强劲地吹着,气温常一路下滑到摄氏三、四度。那时,父亲独自睡在西厢内的一张单人床。大姐一家住大房。而我,就和二姐、小妹夜夜缠着母亲,一起窝在小房间里的一张中式古床,那是一张运用卯榫制作的古床。整张实木的床虽已老旧,但从床上方那一整排雕工精致的金色彩绘木刻,以及床顶匠心独运的镂花木雕装饰来看,不难想象古床曾有过的美丽风华。我不知道那张古床的历史究竟有多久远,也不清楚曾经有几代人,在那张古床上编织过多少的美梦,我只记得,当时一张床竟挤了母亲和我们四个孩子。还好,那时我们年纪都小,小妹和母亲睡床的这一头;而我和二姐就睡在床的另一头。窗外,北风依旧呼呼地吹着,吹得满院风声,此起彼落。屋内,暖暖的被窝里,有母亲和我们的说笑声,也有二姐和我的悄悄话。我常被二姐取笑,一觉醒来,居然还紧紧抱着母亲的脚不放。母亲在我高三那年,因病离开了我们。
如今,这种被家人拿来作为茶余饭后取乐的话题,已成过往。抚今追昔,无尽的思念萦绕心头,特别是在冬夜来临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