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

2018-02-07李开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7期
关键词: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

李开宇

【摘要】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ICU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在手术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于观察组我们进行早期肠内的支持性治疗、对照组进行肠外的影响性支持治疗。同时针对所有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最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具体细化性的对比。通过对比可了解到:观察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蛋白的整体含量要高很多,同时,入住ICU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是非常低的,存在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为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在早起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这样才能够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康复,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7..02

重型颅脑损伤一般是由于受到外伤后,导致脑内神经受损,患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康复期较长,预后较差[1-2]。

当人们受到严重的颅脑损伤的情况下,整体身体会处在一个高性能代谢的一种状态,譬如:身体有明显的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高糖血症等一系列的反应。即便是在高代谢的情况下能够满足身体的基本能量需求,可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若无法对身体及时地提供充分的营养,那么身体内部储蓄的能量便会逐渐缩减直至消失,从而引起身体有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降低、伤口愈合速度迟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严重地还有可能诱发其他感染,从而致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死亡率、伤残率大大增高。为此,在受到重型颅脑损伤之后积极地进行科学的营养支持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大同市三医院外科ICU对收治的5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性医治,从而达到非常好的医治疗效。通过对另外对照组的进行肠外营养治疗的50例患者的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外科ICU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4.11±7.1)岁。入组要求:在患者病发一天时间后即可入院接受治疗。由于脑外伤会引起病人处于昏迷的状态,GCS评分3~9分;头颅CT显示出有严重的颅脑损伤情况;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内分泌;④循环稳定,48小时内无应激性

溃疡。

1.2 方法

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性支持治疗,在患者手术24 h后,若患体整体的血流动力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则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肠内的营养性支持治疗。开始剂量500 mL(瑞素或能全力全肠内营养液),20~30 mL/h营养泵加热从鼻胃管泵入,提供能量500 kcal,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达到目标热量为25~30 kcal/(kg·d);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方法是将配置好的营养液通过深静脉输注。

1.3 评价指标

连续治疗7天后,通过对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ICU入住实际天数及相关术后的并发症来作为具体的观察标准,对两组患者最终的医治成效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的是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身体营养情况作出系统性的对比与分析

患者在入院之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待患者住院的第七天,对于病患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要比对照组高出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通过对上述两组病患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对比与分析

溃疡出学、电解质的紊乱等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出现概率要低一些,具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P<0.05)。

3 讨 论

重型脑颅受到损伤之后,通常会引起病人机体各功能处于紊乱的一种状态,引起病人感到饥饿、内分泌反应等情况,久而久之便会导致病患机体的能量损耗的不断增加、分解代谢性能的进一步增强,在患者机体内部分解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不断增加、蛋白质代谢速度增快的情况下[5],患者的自身重量便会出现急剧下降的情况,并且整个身体内的蛋白水平会处在过低的状态。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之后的4~7 d属于处在应激期,整个身体处在负氮比较均衡的一种状态,机体当中的蛋白质分解比会比一般人升高一半左右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有营养跟不上的情况发生,严重的很有可能诱发其他疾病的出现[6]。根据相关方面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在有应激出现的情况下,人体的胃肠道功能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现象,此时非常容易出现机体其他功能的衰竭[7]。对此,曾经有相关专家指出:在具有相关应激条件的基础上,肠道黏膜会有功能性障碍的形成,这时人体的内部便会受到细菌的侵蚀和感染,从而诱发人体有SIRS等病变的形成,致使人体各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8]。为此,脑损伤的情况下如果有急性应激情况的出现,那么,胃肠道灌注会在短时间内缩减,人体内分泌严重失调、营养不良等问题接踵而至,并且,急性胃黏膜病变发概率能够超出九成的比例[9]。初期肠内营养能够使得人体的血清胃泌素得到进一步地增加,使得胃肠粘膜得到顺利的生长,并且可促使肠道当中的瘀滞物得到很好地清楚,避免外来的细菌对肠道黏膜造成不理的影响[10],除此之外,其能够进一步推动肠道的蠕动频率,使得肠粘膜的屏障性能得到充分性的发挥,使得肠道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得到很好地释放,进一步缩减了MODS的不断发展,这种方法与静脉营养治疗相比整体的安全及可靠性能大大提高[11]。endprint

(1)肠内营养的早期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病患机体的消化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使得消化道黏膜血液循环得到很好地改善、胃酸得到很好地中和,使得消化道黏膜在相關性能及细胞构成上更加完善化,避免细菌位移情况的出现,确保病患机体的免疫性能得到有效地改善,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形成。(2)将创伤口高代谢反应现象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使得内脏蛋白质损耗量的明显减少,机体营养物质经过静脉系统吸收之后输送到肝组织当中,促使整体的身体代谢达到机体的基本生理需求,这对于肝脏蛋白质的成功合成及新陈代谢的调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性作用。可很好地避免电解质出现紊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消化液与消化道激素的有效分泌,促使肠胃的蠕动频率,最大限度上避免了术后有其他并发症产生的可能性。这种方法不仅便捷而且安全性得到很好地保障,整体成本投入较低,有可能引发的并发症是微乎其微的,为此,可以将其作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最佳选择[12]。此外,PN则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费用,额外的静脉液量和营养底物无法实现有效地代谢,这样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且对于脑水肿的有效掌控方面会造成极大的阻碍[13]。因EN与人体的生理性状态是非常温和的,能够很好地确保机体内脏血流的稳定性,对肠胃肠道进行适当地刺激,激活胃肠道神经一内分泌免疫轴,促进肠道激素分泌,并且可对肝胆进行分泌的合理性调整,使得肠胃灵活的蠕动、黏膜得到顺利的生长,其可促使肠壁局部的免疫系统得到很好地维持,对降低疾病治愈后并发症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14]。通过此次研究可以证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机体的营养情况、自身免疫系统得到显著性的改善,缩减患者的住院时长、将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的程度。为此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衡,胡彤宇,黄英雄,等.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74例[J].人民军医,2005,48(7):388-389.

[2] 宿英英.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监护与治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72-181.

[3] 汤树洪,甘渭河.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4):530-532.

[4] 陈世清,魏 霞,冯玉梅.早期分阶段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6):10-12.

[5] 张 嘉.肠道屏障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3):277-280.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胃肠道耐受性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调控及安全性研究
探讨食道癌、贲门癌、胃癌及胰腺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时机的临床对照研究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