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8-02-07吴沙沙

时代金融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素质高职

【摘要】“全人教育”即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培养,不仅体现个人价值的实现,要要求学生举报社会责任,是当代素质教育目标的体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过多关注专业技能,忽视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要求脱节,需要探讨并解决此类问题,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全人教育 高职 素质 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职业岗位的流动和新职业种类的不断涌现,用人单位对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结构都提出了新要求,促使高职学生毕业后在就业领域选择与适应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为配合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更多地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懒散,责任感缺失

当前高职学生大部分从小生活优渥,经历较为简单,没有来自生活的压力,无论生活还是学校都无多少挫折可言。在家父母溺爱,在校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生思想懒散,比较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所以说,忽视人文教育,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全人意识的形成,会致使学生缺少精神层面的追求,形不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本科院校学生而言,自我学习、主动学习能力较差,且很大比例的学生跟风、盲目选报高考志愿专业,致使一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对所选专业无兴趣,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没有明确目标和规划,只是在消极被动地学习专业知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创新精神和钻研意识缺乏

调查显示,绝大比例的高职院校学生都希望自己掌握一门能立足社会的技能,学习时只挑自认为对未来有用的学科、知识学习,而对于提升自身素质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学科敷衍了事,这种功利性的、只重视短期技能的学习理念,导致毕业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之后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执着、敬业等企业文化的要求而频频跳槽,究其原因,还是高职院校没能把全人教育提到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对专业、技能的教学更为倾斜,终究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专研意识。

(四)心理素质较为脆弱

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会在自己内心和考上本科学校的高中同学进行比较,产生巨大心理落差,不能正确看待高职院校中能够学到更多在本科学校所接触不到的技能、动手操作等优势,只是一味在心理上消极认为学校的差距对自己的影响,反而不能积极学习,不去培养吃苦、耐劳、拼搏的精神,往往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从每年对高职学生心理测试就可以看出,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疏解、自我解压,如果不能积极引导,如此的个性和心理素养都不会为社会和企业所接纳。

二、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全人教育”理念不完备

1.人文教育与学科教育地位不等。长期以来,多数高职院校都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重学科教育轻人文教育的模式势必会在平时课程安排上过多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没能真正开展“全人教育”,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内涵建设和全面发展。

2.教师文化素养底蕴有待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所能体现出来的文化素养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教师的思维理念、世界观、人生观、待人处事的原则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但从整体上看,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部分专业课教师人文意识淡薄,授课过程中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心理、性格方面对知识的渴求,且很多老师也没能在自身人文素质方面不断提升,不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缺失了一条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途徑。

3.缺乏全人教育总体观念。虽然现代高职院校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备,对于学生技能培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实践作用,然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的培养计划中对全人教育理念并未有足够的重视。大多数高职院校选修课中虽然有大量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但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未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导致很大比例的学生上选修课就是为了获得学分而选修、而学习,如此功利性、机械性的学习模式,不能实现全人教育理念的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学习效果病不显著。

(二)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育人功能没有凸显

1.校园文化定位有偏差。很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滞后,校园文化定位不明确,忽视了校园文化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认为校园文体活动即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能积极参与的活动多即为校园文化丰富,并未真正定位校园文化的内涵所在。虽然校园文体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一些活动,让学生从内心对一些事物的认可和参与,并能形成一定价值观念和社会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力、想象力和开拓进取的能力。

2.校园人文环境缺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人文环境包括显性人文环境和隐性人文环境。诸如学校教学楼建设、实训室建设、校园景观建设的显性环境比较好完成,而真正对学生“全人教育”起潜移默化熏陶作用的、对学生人格养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起决定作用的育人环境却是不能在短期内建设完成的。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弱,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加之很多高职院校主要的校园文化形式以技能大赛、艺术类活动为主,很少举行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人文类讲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并未得到系统培养。

(三)通识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1.通识教育的评价体系未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一套合适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既可以检验通识教育实施效果,也能促进通识教育的有序开展。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以考核为主,且是在全体学生中以知识记忆和卷面考试为主要方式,并未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喜好引入能真正体现通识教育的课外活动、过程考核等素质考核形式,不利于分层教育和因材施教,也与通识教育宗旨相违背。endprint

2.专业课教师没能将通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来。通识教育不只是通识课程教师的任务和职责,高职教育应将通识教育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门具体的学科领域中,专业课老师也应在讲授专业课同时,通过自我素质的提高,让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积极对待教学和生活的态度,主动在待人接物、团队合作等人文层面形成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对人、对事、对未来工作的责任感。

(四)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力度不够

1.“全人教育”理念所表达的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其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然而,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相应的德育课程,但因课程设置和宣传力度不够,普遍存在学生不重视、教师不认真的情况,致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仅停留在课程表上、停留在期末考试成绩上,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德育、思修在自己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意义所在。高职院校所提倡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理念没有很好地践行。从教师授课形式和授课方式来看,也不是学生喜爱和接纳的,当前各高职院校的德育思修课程注重理论学习而轻实践甚至是无实践环节,课程最终考核也只是知识层面的考核,教师和学生看中的是分数,没有过程考核和实践环节的设置和考核,如此模式下,学生上课只是为了出勤率、为了及格分的现象就更严重了,这和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全人教育”理念是相悖的。

2.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力度不够还表现在学校教育和企业文化要求脱节。学校的教育只是为了教育而教育,学生对所学专业及未来要从事的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要求全然不知,本来可以在校期间掌握的一下职业道德和岗位职责要求,学生到工作岗位之后需要重新学习,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如果高职院校能真正利用好校企合作平台,了解各行业、企业、岗位的具体职业道德标准和岗位要求,在日常的课程设置中体现并通过课程传递给学生,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学习毕业和就业的有效衔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高职院校并未真正激发出学生关键能力

第一,和我们在课堂上所传授专业知识、所模拟训练的专业技能不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创新与知识拓展能力等。关键能力也可以称之为综合职业能力,其对劳动力未来的发展和职业提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第二,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在校园招聘时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关键能力,而并非我们认为重要的专业技术能力。如忠诚度、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新知识新能力的求知态度和学习能力、社会实践经历都是企业所关注的,然而,与企业的要求相矛盾的是,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最缺乏的不是专业知识储备而是关键能力,这也正好解释了高职院校如此重视技能培养却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弱,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較差,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完成毕业生就业率,在课程设置时更多的将课时倾向于训练学生的技能,课程开发也是基于企业具体岗位技能要求。从长远的角度,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开发方式只适合短期毕业生就业,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加之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创新思维能力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工作岗位的持久性和后续发展力。

第三,为更好的完成校企对接,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开发上,要打破课程体系,设置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和职业素质养成的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通过情景模拟、出错演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思考和创新,并要针对学生演练情况及时反馈和调整授课深度和广度,扩展学生知识容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不仅要在课堂学习有效果,还要学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能成长为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千荣,王英霞.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5).

[2]李振秋.全人教育: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反思与价值指归[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3]陈宏武,陈鑫.全人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11).

[4]高晓梅,张永红.“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如何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职业教育,2016(9).

[5]刘旭东.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

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名称:全人教育理念下辽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号:LZY17470,课题负责人:吴沙沙)阶段性成果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素质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