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沉浸式”的音乐体验
2018-02-07高磊
高磊
作为“音乐爱好者”,我们通常看到的只是音乐的成品——无论是一张唱片,还是一场音乐会。而新栏目“艺术管理”,则将带您走进幕后,了解到一场音乐活动是如何被构思、策划出来的。
六十年前的老礼宾、伤心欲绝的失恋女郎、蓦然而至又悄然离开的安静舞者……2017年11月29日,一场略带惊悚的“音乐厅奇妙夜”之旅,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上演了。这是音乐厅为公布2018全新音乐季特别“定制”的沉浸式音乐体验,这个上海著名的文化地标建筑,正打算以此向市民表达一个概念:八十七岁的音乐厅将力图改变外界对它的传统印象,变得年轻而活泼。
这场沉浸式的“奇妙夜”由何而来?其台前幕后又发生了什么?作为亲身参与整个策划过程的我,有幸记录点滴。
一次改变
在歌曲《光阴的故事》里,罗大佑这样写道:“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时光的力量,追随着一个人、一个机构,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气质。对有着八十七年悠久历史的上海音乐厅而言,这样的气质是格外显著的:经典、辉煌、韵味深长。
说其经典,是因为这里是全国第一座音乐厅。从1959年被正式命名为“上海音乐厅”以来,它一直是上海音乐活动的中心之一,上海之春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从不乏它的身影。说其辉煌,只要你曾经踏入音乐厅,一定不会忘记这金碧辉煌的建筑。作为由中国建筑师自行设计,在1930年就建造起来的西方古典式风格场馆,其穹顶精美的金箔雕花美轮美奂,光彩夺目,令观众流连止步。加之后来平移66.46米的神奇经历,使之在观众心目中,尤其是老上海乐迷心中有着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
这些年,随着沪上剧场逐渐丰富,音乐厅原本一枝独秀的地位被百花齐放所代替。在摸索自身定位时,音乐厅有意识地将室内乐、古乐作为主打特色。不过,受限于古典音乐的受众,在外界印象中,年过八旬的上海音乐厅关键词,仍然逃不开传统与经典。如何破?如何新?结合新乐季跨界项目、非传统音乐会增多,如何带动新观众走入剧场,树立更为年轻而活泼的机构形象?这是摆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2018新乐季发布前的一道难题。
自2017年开始,音乐厅新乐季改以自然年为标准,乐季的发布时间也从过往的每年7、8月改为了11月底。相对于沪上绝大多数剧院仍然沿袭的夏季发布新演出季传统,音乐厅的“初冬发布”显得多少有些被动。一来,当大集团军将琳琅满目、精挑细选的重磅节目悉数抖落,觀众对节目的期待值水涨船高;二来,各大剧场竞争压力加剧,当各种“点睛之笔”轮番登场之后,音乐厅还能端出怎样一盘同样令人期待的发布大餐?
结合2018新乐季的节目特色,我们首先确定了新乐季的总体基调:“音乐,千姿百态,音乐,无处不在。乐活,源于音乐厅。”在音乐厅领导支持下,我们成立了一支柔性团队,成员涵盖公关部、节目部、舞台技术部、场务部等多位同事。首次跨部门合作,又是一支平均年龄约为二十七岁的年轻团队,活力与创意自不必说,团队中的每个人都透着冲劲与兴奋感。在10月前期的头脑风暴中,对于新乐季的发布形式,大家各抒己见。
突然,有人提议,如今沉浸式戏剧在年轻人中很流行,何不结合新乐季中有特色的几个项目,以“沉浸式音乐体验+媒体发布会”的形式,组成一次“音乐厅奇妙夜”的特别活动?一来很新鲜,让媒体对音乐厅建筑、历史和新乐季内容有更为直接、切身的感受;二来契合2018新乐季音乐厅在“古典·变奏”主题之下更为跨界、多变的尝试,营造出一个活力的机构形象。
提议一出,几乎得到了一致通过。所有人眼前一亮,为这次新乐季发布的大胆突破叫好。然而,很快随之而来的便是内心挣扎:没有剧本、没有导演,演员是否有档期配合演出,一切都还未知。离预定的11月29日发布会还不足一个月,第一次尝试“沉浸式音乐体验”的我们,真的可以吗?
两周准备
在肯定、否定,再度肯定,又再度否定的纠结过程中,又一周时间过去了,“音乐厅奇妙夜”仍然悬而未决。其间,柔性团队试着尽快确认最核心的“导演”一职,几经寻觅,终于在上海戏剧学院找到了。此时已是11月中旬,离29日的发布会时间仅剩两周左右。好在靠谱的导演很快进入了状态,编剧、两位核心演员、服装化妆相继到位,加上音乐厅团队自身的灯光设计师,“音乐厅奇妙夜”的主创组基本成形。在得到领导的拍板支持后,我们才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有谱了!
“沉浸式音乐体验”,戏剧的冲突性不可少。在短短三十分钟的表演中,如何既凸显音乐厅的历史,又涵盖新乐季的亮点,更重要的是,有冲突感,有代入性?老实说,这对剧本的要求很高。
在编剧的精心谋篇下,“奇妙夜”的展开通过两位音乐厅新老礼宾的对话一路延展:一个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生,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礼宾;另一位则是从五十年代穿越而来,见证了音乐厅历史的年长礼宾。从角色设计一开始,活跃与沉稳,现代与经典,就交错出现,成为音乐厅的一体两面,这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2018新乐季的特点:在保持“古典”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变奏”的可能性,引进更多跨界项目,将世界古典乐舞台的融合趋势,如古典音乐与雕塑、与肢体的结合,第一时间带入上海。endprint
穿插其中的四个新乐季表演项目同样精心挑选。在兼顾了冲突性、艺术性、跨界性、话题性等多种因素后,“奇妙夜”选择了如下节目:女高音演唱《丁香花》借用了2018开幕音乐会独幕女性歌剧《人声》的故事情节,一个女人给情人打电话,可惜永远接不通,演作俱佳,很好地烘托了戏剧冲突;结合小提琴艺术家约舒亚·贝尔一段真实经历,在华盛顿地铁站与剧场内,收获无人问津与一票难求的截然不同反应,我们邀请一位年轻小提琴家扮演约舒亚的角色,由此带出“我们都要慢慢走,学会在生活中欣赏啊”的启示;音乐厅跨界品牌“乐无穷”系列之一的舞蹈剧场《水腔》也融入了“奇妙夜”中,在一楼西面的典雅回廊上,三名现代舞者将湘西苗族的歌调融入了肢体语言,触动着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而在终点站南厅,中国传统的扬琴、笛箫和欧洲传统的羽管键琴交融演奏了一曲“玲珑国乐”《赛马》……
短短两周时间内,配合演员、艺术家、剧场的档期,主创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先后实地“演练”了十几回,小到调整细微的打光角度,大到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学生以普通观众身份在前一晚提前“沉浸”并提出建议,火速修正不完善的地方,整个团队几乎是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这第一次的“音乐厅奇妙夜”。
当晚的沉浸式戏剧非常顺利,让本就见多识广的媒体记者们都感叹:有趣、好玩。不得不说,这一切都得益于细致入微的前期准备,以及所有团队成员无比的投入。
三位一体
“音乐厅奇妙夜”策划之初,团队就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沉浸式表演体验,能亲临现场感受的,不过只有“體验观光团”区区六十人。能不能打开思路,辐射到更广泛的人群?毕竟,2018新乐季发布希望能让更多爱乐者知悉。
我们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邀请网络上人气很高的“主播”加入观光团,就在“奇妙夜”现场进行直播,让更多人通过直播平台了解上海音乐厅的新音乐季。很快,我们与“上海女婿德国阿福”取得了联系,这位在上海市民中颇有知名度的网络人气王,对音乐厅的提议非常感兴趣。他出生于德国,本身就对古典音乐有着天然的亲近,移居上海后,又对一些上海文化地标青睐有加,上海音乐厅几乎融合了来自阿福家乡的欧式风格与音乐情结,对此,他几乎不加考虑就答应了。当晚,阿福不仅近距离参与了沉浸式“奇妙夜”之旅,还享受了由工作人员带领的“专属参观”。当音乐厅美轮美奂的金色穹顶通过阿福的直播出现在镜头前时,不少从未踏入过音乐厅的观众们在直播平台上留言:“音乐厅太美了!想去现场!”事后证明,当晚,通过“阿福”的直播平台,在线观看“音乐厅奇妙夜”的观众人数达到了135.6万人,超过预想。更让整个音乐厅团队开心的是,借助直播,我们让更多没有听说过音乐厅的观众对它有了初步的印象和兴趣。
随着沉浸式体验的脚步,所有媒体与嘉宾挪移到了音乐厅南厅,这里还有一场2018新乐季发布会。与通常意义的发布会不同,这个环节简短却笑声不断,音乐学家韩斌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编导毕祎组成了“古典二人组”,以近似脱口秀的形式一唱一和,娓娓道来各种掌故,专业的解读和诙谐的点评也让大家对2018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的新音乐季充满期待。
一场沉浸式音乐体验+一次人气王现场直播+一个“古典二人组”脱口秀,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让整个2018新乐季的发布可听、可看,有趣、有料,获得了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传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