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2018-02-07张鹏彭涛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类群众历史

张鹏 彭涛

摘 要:普列汉诺夫在唯物史观领域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本文通过地理环境论、社会意识理论和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三个方面来研究普列汉诺夫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对于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对现今社会的作用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地理环境论 社会意识理论 个人 人民群眾

普列汉诺夫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提出了地理环境论,社会意识理论,这些都对我们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样的,普列汉诺夫还论述了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使我们对于这方面的认知更加的深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理环境论

普列汉诺夫在研究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时,看到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对于地理环境他作出了详细的研究,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对此他作出了详细地论述,指出了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客观规律,笔者经过详细的研读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理论,会自觉地把他的理论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普列汉诺夫对于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根据他论述的关系进行了现实的考察,根据得到的结果和数据对于两者的关系做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一个本身具有的规律,而不同的民族和不同地域的国家都会按照这个规律发展,因此从这点来看现今的国家和民族在某些地方应该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在人类发展的实际历史跟上述又有所不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诸多的不同,文化也迥然不同。因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这些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所生活的地理环境上有着不同,导致了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在普列汉诺夫编写的《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书中这样认为,中国与中东,北美洲平原和尼罗河附近,人类一开始的发展形式是基于一个公共的规律的没有明显的差异,这就说明了人类发展有一个共同的起点,但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所以在不一样的环境中存在的人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方法,从而发展出了不一样的文化,出现了明显的不同。相同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之下让步。雅典的社会制度不同于当时东方社会的社会制度,因此东方和西方在各自的发展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出现了差异。虽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历史的因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改变了自身的发展。

第二部分,普列汉诺夫认为地理环境在人类发展中只是一个媒介,它代表着生产力和人类发展之间的媒介,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可变化的,这个作用的大小最终还是归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高低。他对于这个问题,地理环境通过生产力起作用,提出了地理环境这一名词的理解。在许多他著作的书中,反复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随时发生变化的”。①170首次提出了关于地理环境论的“五项因素公式”。他认为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多变化的。人的生产力每次的进化和提高,都有改变一次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地理环境对于人社会的发展的影响是不断地变化的,从而根据变化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但是人和居住地两者的关系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要分辨这个发展过程,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自然环境的原因,自然环境能成为人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因为它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自然环境之下的有关于生产力的发展。地理环境随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而逐渐的产生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范围、速度、方向等等。这各个方面的水平也是跟生产力的发展有所关联的。从客观的条件上说,社会的不同阶段,因为生产力水平发展也不同,所以即使地理环境是相同的,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不能用静止的,固定的思想去研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需要用变化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对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国家对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来研究地理环境的作用。

第三部分,普列汉诺夫认为,社会发展有着自己独有的规律,这种规律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独有的规律受到社会发展本身所具有矛盾所影响。在《唯物主义史论丛》中,他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者的关系使社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运行轨迹。他通过说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由来,来证明这个过程的变化是资本主义自身的演变,而不是有地理环境的因素导致的,自然环境在这种条件下所能起到的作用只是辅助生产力来加强两者之间的相互运动。因此,社会发展有着其所独有的特定的规律。他举例说,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同一个民族,虽然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其他的特征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却是完全不同的,无论在哪些方面。很显然,这表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自己本身的规律,这种规律的属性不由人们的意愿而决定,也不由地理环境决定。当时有一部分人批评他夸大了地理环境,对此他认为地理环境的影响不能代表了全部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地理环境自身的作用是不可以被忽略的,在它影响下所产生的社会,尤其独有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本身也具有其特定的内在要求。因此,普列汉诺夫认为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上,应该首先研究社会关系本身具有的特定的内在要求,主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者的关系,但也不能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两种研究相辅相成,在相互对比和印证下,可以慢慢地解开历史的面纱。这三个部分就是关于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贡献,在他的学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理环境理论在现今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意识理论

在普列汉诺夫看来,深入的了解存在是如何决定意识的。这个问题很紧迫。他提出了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两部分组成的,而其中的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的基础。他还指出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不能代表全部。“如果我们要去研究一个特定的社会,但是我们只是说这个社会的结构和发展在于它的经济如何如何,这样就会走向了形式主义。” ①734普列汉诺夫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之中,政治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他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只有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比如单独在经济平面上。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对上层建筑产生影响,而上层建筑也会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只有两者相互适应,才能更好的发展。普列汉诺夫认为,马克思在历史上的观点,不是单纯的经济决定一切的理论,同样地也包括许多方面比如人,思想,观念等等的作用,并且积极的去研究这些理论的产生根源。endprint

普列汉诺夫认为社会意识是可以分类的,让人们对于此理解更加的深刻。在他认为,社会意识是一个总的称号,它包含着各种种类。低级的是社会心理,高级的是思想体系。通过对两者的研究,普列汉诺夫认为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展现。思想的根源在于一个时代所代表时代的反映。社会中的人有一定的自我思想,这自我思想决定了他們的意识形态。因此对于社会心理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其思想体系是如何形成的。他认为对社会心理进行研究是很重要的,甚至在法律政治方面都需要应用到,而在其他学科的历史中,假如缺失了社会心理,那么这些将停滞不前。他认为,如果想要深入探究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想要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探究,那么出发点最好是以社会为出发点。如果对于社会心理没有完整准确的研究,那么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是无法成立的。虽然这一认识常被批评为“夸大了社会心理的作用” ,“开辟了通向唯心主义的道路”。客观的来讲,这种批评是没有根据的。在这个问题的探究上,他认为社会心理是基础,客观存在决定意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他还详细论述了社会心理的桥梁作用。他认为社会存在和思想体系之前的联系的维持通过社会心理,如果缺失了社会心理,那么社会存在和思想体系两者之间的联系就不会那么的轻松。他提出社会心理是如何发展的主要源于两种原因,其一是生产力发展情况,其二是上层建筑,即现有的政治制度。他还思考出一些新颖的想法关于社会意识,他认为经济对社会意识很大的影响力,而且也在某种意义上对社会意识也会影响其根本。从此可以清楚地说明,这正是普列汉诺夫对于唯物主义观点的体现。

普列汉诺夫对于社会意识详细的说明表明了其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其主要的体现在: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的正增长、各个时代的主流意识都会跟前个时代有着一定的关系、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有着不同的相互影响、人类思想进程的发展有着自身独立的轨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普列汉诺夫也详细地说明了社会意识的特点。在说明意识形态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是否定的发展,一种是肯定的发展。在说明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有着不同的相互影响之时,他认为在不同的阶段,总有一个思想占据潮流,其他的思想则处于潮流之下。普列汉诺夫分析了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之间的不均衡性。在说明社会意识本身所特有的反作用时,他认为只说明社会存在对于社会意识有决定作用是不够的,还需要详细的说明其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如何表现的。普列汉诺夫对于社会意识的进一步的了解探讨,他认为正确的革命运动需要准确的革命理论所指导。因为如果革命运动没有与其相符合的革命理论支持,就如同失去了灵魂,像战士失去了武器,从而没有任何的威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普列汉诺夫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首先我们要研究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是如何的。1900年,民粹派之中有些思想家用折中主义想要解释社会历史是如何发展,他们把人类历史的前进的原因归结为人自身的情感,与此同时,他们对唯物主义开始了抨击。在这个时候普列汉诺夫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通过自有和必然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他认为,对于研究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人们就会非常容易的把自己代入到英雄史观中去,这种历史观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人们自己也会有可能把自己代入到形而上学的历史观中,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无可取的。他批判了这两种错误的历史观。

普列汉诺夫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地论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联系。他认为,首先个人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历史进程有所影响,造成这个的原因是因为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的。人们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和认识就是自由的表现。因此对于必然性的认识是可以根据实际行动来认知的。“自由是从必然中生长起来的”,“必然与自由是同一的”人们从二元论中解脱出来之后,就会发现对于必然就自然而然的了解了,从而获取了自由的感觉。“当社会的个体把自由的表现通过必然性自然的展现出来,那么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② 3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同理,必然的基础是自由。个体人发现了必然性的之后,通过必然性来指导自己的活动,这样自己的行动就变为开放的,不受约束的。相反,如果个体人没有历史的必然性,那么自身就是违背了规律的存在,因此本身就不存在自由了,这样。因此,“假如个体人的自由活动没有在必然性的前提之下,那么就会发生无论是谁的自觉的历史性去做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②33其次,关于英雄人物的作用问题。他认为英雄史观是对于个人的推崇,英雄人物的作用,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个别人推动的,跟大众没有任何的关系,否认了人民群众的作用,这样的观点会在历史观上陷入宿命论。因此普列汉诺夫根据唯物史观,有条理的论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他认为个人不是像英雄史观表现出来的单独的个体可以改变历史进程,也不是形而上学历史观那样,个人在日常的表现是碌碌无为的。人类的发展历史是由每一个人单独的个体的意识活动组成的,但是每一个人又在历史的限定之下。

最后,关于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每个时代一般都会出现一些杰出人物,但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社会历史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激化产生的,个人的作用在历史上是微乎其微的。每一个社会和与其对应的时期都会出现一些杰出人物,他们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历史中,让我们后来的人可以去探索和研究。马克思认为,正如同爱尔维修所说的,每到一个社会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就需要一个当时的杰出人物,如果没有,那么社会,历史,群体,就会衍生出一个。普列汉诺夫对这个论述十分认同,他认为,历史人物的产生就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的,社会需要了,人物就随之产生了,但是这个人物也会受到当时的历史情况的限制。个人只能存在于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中进行实践,认识,思想的丰富,只能达到那个时代的要求。普列汉诺夫杰出人物产生的条件和人民群众当时的时代情况组合起来探讨,钻研。他承认时代状况造就了杰出人物,但人民群众也是杰出人物的创造者。因为生产力的演进需要人民的力量。在历史演进中,人民群众也需要一个杰出人物来带领大家在时代中前行。如果杰出人物没有出现,那么人民的内部斗争也会促使这个人物出现。从这方面来说,人民群众的活动和实践也左右着杰出人物所发挥的效果。endprint

历史是如何出现的,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渺小的,需要无数的个人组成的庞大群体,这样才能创造历史。普列汉诺夫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对于这个观点的坚持和肯定,是对于群众的肯定,这个群众中包括个人,也没有彻底否定个人对历史得到作用。杰出人物是从社会中产生的,从群众中产生的,从实践中产生的人。因此杰出人物的自身素质是带有实践性质的。时代的伟大人物是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因此,时代产生的人物对于其所处的历史的作用如何,主要在于当时社会的发展演化程度还有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由此看来,人民群众不但是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生产者,并且是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历史要继续向前迈步,发展,就必须要有人民群众的参与。

总之,普列汉诺夫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详细的叙述了个人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人民群众和历史进程演化之间的关系,将这些整理成了一部较为完整的系统学说。这一学说不仅对于我们反对“个人崇拜”、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培养人才,正确认识人才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结语

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连接,承接了其创始人的思想,启发了后来人的革命思想,给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强大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跟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对我们自身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自我,通过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促使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更加的稳固。我希望在研究生的在读期间,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会继续对于普列汉诺夫的思想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为我的学习道路上添加更丰富的一笔。

注释

①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170.

②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65.

参考文献

[1]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 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3] 普列漢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二卷[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4] 王荫庭.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的重大贡献[J].哲学研究,1980(10).

[5] 李清昆,王秀芳.普列汉诺夫与唯物史观[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6] 普列汉诺夫.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7] 杨建华.评普列汉诺夫关于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论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0(4).

[8] 周宏.普列汉诺夫的意识形态概念[J].哲学研究,2007(8).

[9] 王荫庭.普列汉诺夫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新性贡献[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2).

[10] 黄洪雷.普列汉诺夫在个人历史作用问题上对唯物史观的贡献[J].高校理论在线,1999(7).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类群众历史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谁变成了人类?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新历史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历史上的6月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历史上的八个月